浅论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更具话语权。在国内,国民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值得每一个人骄傲。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呈现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一、出现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1.区位条件差异
  (1)地理优势及自然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各个省的资源占有量也有极大差别,这是导致某些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没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就会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另外,区域的资源类型和地理位置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类型,同时影响区域的先导产业、关联产业类型的选择。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行政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上海作为经济和金融中心,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拥有外高桥、吴淞码头、洋山码头三大港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航运发达,其地理位置和海上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但地处内陆,土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再加人力资源少,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部地区地属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天然适合农作物生长。每个区域的资源拥有量和相对具有优势的资源都不尽相同,不同省的区域发展状况也就有所差异了。笔者就各省拥有的能源、黑色金属矿产作为研究对象,来解释资源对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在各省的分布不均衡,各省之间资源的类型和占有量都有极大差异,其中,石油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北京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上海的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匮乏。因此东北地区主要发展重工业,而北京、上海主要发展第三产业。资源拥有量的差异影响了各省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各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这都将影响各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
  (2)科技资源的配置
  科技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后生的,是可以随着发展的改变而改变的。科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各种硬件设施资源等资源。在现代科技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重要,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根据古典区位论:成本决定论可知,区域的区位条件因素能够影响一个地区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每个地区都会根据自己的区位条件选择适合自己产业发展模式,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正是由于不同省的科技资源拥有量不同,而影响了各省的产品更新、技术进步等,致使生产成本的不同,導致经济发展水平的良莠不齐。因此科技资源的配置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
  (3)交通影响、教育影响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发达,不但可以加强与各省各区域的经济往来,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为经济活动带来便利。从成本决定论角度理解,即交通便利降低了产业发展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从而获得相对较大的利益,因此交通也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育资源可以转化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这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教育资源丰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资源的拥有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各省不同的教育资源带来的人才资源不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不同,致使各省经济发展出现差异。
  2.历史影响
  历史上建都的省市的经济发展一般较为领先,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来说更高。某些地区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在之前就已经形成,这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些地方因战争因素被殖民或由于某项条款而比其他地区较早的发展,发展时间长,有了稳固的基础,在现今才显出区域经济差异的极大不同。如上海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对外贸易,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比如东北,在被日本殖民时期就大力发展重工业,为后来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历史因素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先导原因。
  3.体制政策影响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目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结构。虽然我国正在进行市场化经济结构的改革,但由于我国体制原因,这种改革并不完全。体制是制定政策的前提,政策的制定通过政府管制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各省的经济发展的侧重点。譬如:在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了14个经济特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内陆地区后富起来等政策,大大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又如我国加入自贸组织后在国内建立若干个经济自贸区、政策扶植、政策补贴等这都会对各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引发各省经济发展差异的现象。因此,体制政策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4.要素的单向流动
  要素单向流动指剩余劳动力主要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资本也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劳动与资本的单向流动给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好地更有力的发展环境,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高的资本投入赚取更多的利润,获得经济的再发展。而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与资本都会出现相对短缺的现象,阻碍其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很难在经济上有飞跃性的进步。要素的单向流动,要素的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的原因。
  5.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的产业结构引发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各省的产业结构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各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区域经济差异。2014年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各省均有不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北京、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根据非农业区位商的计算原理,总产值越大比重就越大,在不同区域中,非农业区域商越大,飞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地位就越高。这就形成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因此,产业结构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区域经济差异带来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现象。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会引导社会资本的流向,使资本流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的资金流通,技术的更新,资本的投入带来影响,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放眼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整体经济的提升,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不能够实现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差异不利于产业结构健康的调整。趋利避害现象将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化程度的加深而越发严重。企业家将会选择一些短期收益较大的产业发展,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热潮”,这种现象对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极为不利。
  再次,区域经济差异使经济发展较为优先的地区更具优越性,在紧急发展中能够享受更多的资金资源、政策资源、人才资源,而在欠发达地区这些本来就不充分的资源变得更加匮乏,使发达地区更发达,欠发达的地区更落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带来收入分配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的下降、失业等问题,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生活质量下降。长此以往,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深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会导致劳动力的单向流动。区域经济差异对人才流动哟一定的导向作用。人才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流失,给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发达地区人才济济,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就业压力,工资的下降,增大生活压力。
  区域经济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远不及发达地区,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数量也会相对较少,即使欠发达地区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也会流向发达地区,这会致使欠发达地区变得更为落后,而发达地区更加繁荣的现象,是一种恶性循环,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區域经济差异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经济发展效率。对一部分地区的资源过分开采,不但破坏开采地的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还会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多、交通污染、工业发展等现象,会导致生活环境的恶化,造成化境污染。欠发达地区由于技术更新不及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总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对减弱区域经济差异现象提出的措施
  (1)完善市场化改革机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使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市场化改革机制,能够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使经济活动更具活力,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缓社会矛盾,有利益社会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给予欠发达地区一些政策鼓励、政策扶植,帮助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追赶。政府可以发放补贴、出台特别政策、转移支付、降低利息等方式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还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第一、第三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程度的深化有拉动作用,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柔性灵活,实现平稳过度。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产业的“扩容器”效应,增大就业,增加收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福利,减缓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应加大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张爱婷.《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2
  [2]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杨智斌,曾先锋.《中国区域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经济地理,2010.
  [4]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2005.
  [5]鲁凤.《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
  [6]胡艳君,莫桂清.《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A].上海财经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戎芳毅(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经济学专业2014级大三本科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性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堂资源开发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课堂与生活和谐统一,使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但就目前课程的实施现状看,
期刊
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幼儿成长过程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过渡到以系统专业知识为主的学习,由生活习惯的骤变,以及课目的增多,使许多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等不良现象。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顺利、自然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阶段,心理、行为以及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有效适应,从而防止幼儿入学时产生焦虑、畏难等
期刊
摘 要: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影响着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有机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性质,能够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2.方法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理解“兩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称做出线段和最小时的动点位置  难点:理解线段和最小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相传
期刊
数学教学新大纲提出新课程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导学式教学对小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从关注对教材的阅读,注意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分门别类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导学式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研究;课堂教学  引言  导学式的含义是:导学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积极性比较差,就
期刊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差些,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下面我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个人的理解,和一些真知灼见分享给大家。  一、不妨空手进课堂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
期刊
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却是让不少学生头疼的事。在此,我针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有哪些解题技巧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基本分为细节事实,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词意猜测四种类型。其总体遵循的规律是题目的设置顺序与原文的段落设置顺序基本一致。掌握這个规律,不仅能够帮助考生节省时间,还能帮助学生保证思路顺畅清晰,稳定心态。  一、细节事实  新课程
期刊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以球会友”的社交模式逐步兴起,体育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成熟的今天,明星效应吸引了不少明星、粉丝参与到体育赛事中,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促成了横店影视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首先介绍横店文化产业发展概况,体育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之后提出横店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发展机会。通过比较分析法,探讨美国好莱坞影视城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成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占据很大的比例,学好力学能有效地提高下学生的物理成绩。本文对物理力学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几个解题的技巧,希望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还是很难真正学好物理,尤其是物理力学部分,碰到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老师在力学的教学中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由于学生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