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条件下职业学校学生确立目标的学习策略主要是确立专业目标策略、确立课程目标策略和确立教学目标策略。确立专业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上好职业指导课,利用媒体获取专业信息,主动与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进行专业交流;确立课程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积极使用模块化教材,把握好见习或实习的机会;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虚心接受教师指导,理解和记住实训实习设备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工学结合 确立目标 学习策略
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利用企业环境和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一条现实途径,目的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学徒,为学生提供活化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机会。学生在工学结合条件下主要有两个学校教育环境,即企业学习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身负较大的环境适应压力,容易受制于环境,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或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习应该确立目标,以有效应对来自复杂环境的挑战。
目标为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是评价学习活动各阶段结果的标准。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确立学习目标,进行有意学习,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时确立的目标主要是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职业学校学生确立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确立专业目标策略、确立课程目标策略和确立教学目标策略。
一、确立专业目标策略
专业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长期的总的目标,贯穿于三年学习的始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行业的某些职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专业目标要熟悉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以更快地积累专业领域内常识性知识,尽可能早地完成自我职业角色定位。确立专业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上好职业指导课,利用媒体获取专业信息,主动与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进行专业交流。
上好职业指导课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在接受职业指导课教师提供的职业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向教师提问,探求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企业的哪些职业岗位对应,自己可以到哪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见习,参观现实的含有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职业岗位。
利用媒体获取专业信息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在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报刊、杂志和网站等媒体的基础上,经常关注某个或某几个媒体上有关与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其活动变化的信息。
主动与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进行专业交流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向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来自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兼职教师,请教专业与职业群如何对应;向已对口就业的本专业的毕业生请教其所在单位可以提供的对口职业岗位;与自己的同学讨论未来可能职业岗位的要求;向在岗职工请教职业岗位常识等。
二、确立课程目标策略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由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其中的各门课程对应着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依据心理学原理,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与活动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因此,每门课程均对应着若干职业活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所有课程对应着职业群内的所有职业活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目标表现为活生生的职业活动。确立课程目标就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之前对该门课程对应的职业活动进行观察,获得职业活动的整体印象。确立课程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积极使用模块化教材,把握好见习或实习的机会。
积极使用模块化教材要求职业学校学生适应新教材形式,认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找到并研读教材的针对职业活动形象的内容,进而通过主动回忆或联想等形成稳固的头脑内的职业活动形象。适应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模块化教材,有职业活动形象的内容。“教材不等于课本,课本是教材的核心要素,除了课本外,教材还包括许多辅助材料如助教光盘、仿真软件等。要加强教辅教材的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仿真软件的开发。实训仿真软件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设备与真实情境,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现状,进行工作现场无法进行的实训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大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1]“CBE的教材称为‘学习包’,即学习指导手册,是教学人员根据能力分析表即DACUM表所列的各项专项能力,制定的模块学习指导材料。每个学习包对应一个模块即一项能力,内容相对独立,内有能力名称及其在能力分析表上的索引号(模块编号)、理论依据、详述、学习活动、文字参考资料目录、技能要求和音像资料(或案例)、成绩评估标准等”。[2]
把握好见习或实习的机会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珍惜接受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机会,带着明确的目的,走进真实的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等一线职业活动现场,印证和丰富教材中的职业活动形象。在严格的职业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所以,进入企业时主要进行见习。在更新的探索着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采取“工作学习分段式”和“一岗两员交替式”的工学结合形式。“工作学习分段式”是将原有的“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改为每月进行8天理论学习和20天顶岗实训,一个月循环一次;“一岗两员交替式”是将原有的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改为理论学习一天,顶岗实习一天,一个岗位两个学员进行交替。[3]
三、确立教学目标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子目标及其不同水平,即教学目标表现为某个职业活动的单项技能操作和该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专业对应职业群,职业群包含着很多职业,每一种职业有相应的职业活动。利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职业分析方法对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活动分析。职业活动主要是体现个人能力、前厅服务、客房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康乐服务和饭店管理等。[4]
课程目标对应着职业活动,职业活动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活动能力,每个职业活动能力均包含着多项技能操作。上述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前厅服务职业活动能力包含如下技能操作,以迎宾员身份进行迎宾服务,进行行李管理与服务,处理客房预定业务,处理入住登记与分房业务,解答客人问询、介绍本地旅游、交通概况,介绍饭店服务项目及设施功能,推销饭店服务业务项目,处理客人投诉,收银服务部事务,处理客情信息。[4]
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主要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的不同熟练程度的技能操作。
DACUM图表包含的技能操作评定等级即为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包括六级水平,第一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的部分内容,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第二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但偶尔需要帮助和指导;第三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全部内容,不需要任何指导;第四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第五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并能解决遇到的特殊问题;第六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并能指导他人完成。[4]
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成七级,第一级为知觉,即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第二级为定向,即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第三级为有指导的反应,即模仿和尝试错误;第四级为机械动作,即动作模式并不复杂的动作习惯;第五级为复杂的外显反应,即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第六级为适应,即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第七级为创新,即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5]
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要明确某个职业活动含有多少单项技能操作以及每项技能操作的各级表现。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如下,一是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凭借教师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等一线职业活动经验,迅速确定职业活动含有多少单项技能操作;凭借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尽快确定每项技能操作的不同级别表现。二是理解和记住实训实习设备的技术要求,认真阅读和研究实训实习设备的图文对照的产品说明书,理解设备的结构,明确设备操作要求,记住设备使用的每一步操作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18-22.
[2]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
[3]郑光相.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38.
[4]邓泽民.职业分析手册.第1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8:78-80.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34-237.
立项课题成果:本文为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研究”部分成果,课题号为SZ070340。
关键词: 工学结合 确立目标 学习策略
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利用企业环境和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一条现实途径,目的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学徒,为学生提供活化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机会。学生在工学结合条件下主要有两个学校教育环境,即企业学习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身负较大的环境适应压力,容易受制于环境,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或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习应该确立目标,以有效应对来自复杂环境的挑战。
目标为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是评价学习活动各阶段结果的标准。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确立学习目标,进行有意学习,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时确立的目标主要是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职业学校学生确立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确立专业目标策略、确立课程目标策略和确立教学目标策略。
一、确立专业目标策略
专业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长期的总的目标,贯穿于三年学习的始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行业的某些职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专业目标要熟悉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以更快地积累专业领域内常识性知识,尽可能早地完成自我职业角色定位。确立专业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上好职业指导课,利用媒体获取专业信息,主动与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进行专业交流。
上好职业指导课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在接受职业指导课教师提供的职业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向教师提问,探求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企业的哪些职业岗位对应,自己可以到哪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见习,参观现实的含有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职业岗位。
利用媒体获取专业信息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在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报刊、杂志和网站等媒体的基础上,经常关注某个或某几个媒体上有关与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其活动变化的信息。
主动与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进行专业交流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向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来自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兼职教师,请教专业与职业群如何对应;向已对口就业的本专业的毕业生请教其所在单位可以提供的对口职业岗位;与自己的同学讨论未来可能职业岗位的要求;向在岗职工请教职业岗位常识等。
二、确立课程目标策略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由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其中的各门课程对应着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依据心理学原理,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与活动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因此,每门课程均对应着若干职业活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所有课程对应着职业群内的所有职业活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目标表现为活生生的职业活动。确立课程目标就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之前对该门课程对应的职业活动进行观察,获得职业活动的整体印象。确立课程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积极使用模块化教材,把握好见习或实习的机会。
积极使用模块化教材要求职业学校学生适应新教材形式,认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找到并研读教材的针对职业活动形象的内容,进而通过主动回忆或联想等形成稳固的头脑内的职业活动形象。适应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模块化教材,有职业活动形象的内容。“教材不等于课本,课本是教材的核心要素,除了课本外,教材还包括许多辅助材料如助教光盘、仿真软件等。要加强教辅教材的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仿真软件的开发。实训仿真软件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设备与真实情境,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现状,进行工作现场无法进行的实训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大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1]“CBE的教材称为‘学习包’,即学习指导手册,是教学人员根据能力分析表即DACUM表所列的各项专项能力,制定的模块学习指导材料。每个学习包对应一个模块即一项能力,内容相对独立,内有能力名称及其在能力分析表上的索引号(模块编号)、理论依据、详述、学习活动、文字参考资料目录、技能要求和音像资料(或案例)、成绩评估标准等”。[2]
把握好见习或实习的机会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珍惜接受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机会,带着明确的目的,走进真实的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等一线职业活动现场,印证和丰富教材中的职业活动形象。在严格的职业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所以,进入企业时主要进行见习。在更新的探索着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采取“工作学习分段式”和“一岗两员交替式”的工学结合形式。“工作学习分段式”是将原有的“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改为每月进行8天理论学习和20天顶岗实训,一个月循环一次;“一岗两员交替式”是将原有的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改为理论学习一天,顶岗实习一天,一个岗位两个学员进行交替。[3]
三、确立教学目标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子目标及其不同水平,即教学目标表现为某个职业活动的单项技能操作和该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专业对应职业群,职业群包含着很多职业,每一种职业有相应的职业活动。利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职业分析方法对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职业活动分析。职业活动主要是体现个人能力、前厅服务、客房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康乐服务和饭店管理等。[4]
课程目标对应着职业活动,职业活动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活动能力,每个职业活动能力均包含着多项技能操作。上述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前厅服务职业活动能力包含如下技能操作,以迎宾员身份进行迎宾服务,进行行李管理与服务,处理客房预定业务,处理入住登记与分房业务,解答客人问询、介绍本地旅游、交通概况,介绍饭店服务项目及设施功能,推销饭店服务业务项目,处理客人投诉,收银服务部事务,处理客情信息。[4]
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主要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的不同熟练程度的技能操作。
DACUM图表包含的技能操作评定等级即为单项技能操作的不同操作水平,包括六级水平,第一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的部分内容,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第二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但偶尔需要帮助和指导;第三级为能圆满完成此项技能全部内容,不需要任何指导;第四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第五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并能解决遇到的特殊问题;第六级为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项技能的全部内容,并能指导他人完成。[4]
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成七级,第一级为知觉,即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第二级为定向,即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第三级为有指导的反应,即模仿和尝试错误;第四级为机械动作,即动作模式并不复杂的动作习惯;第五级为复杂的外显反应,即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第六级为适应,即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第七级为创新,即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5]
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要明确某个职业活动含有多少单项技能操作以及每项技能操作的各级表现。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如下,一是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凭借教师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等一线职业活动经验,迅速确定职业活动含有多少单项技能操作;凭借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尽快确定每项技能操作的不同级别表现。二是理解和记住实训实习设备的技术要求,认真阅读和研究实训实习设备的图文对照的产品说明书,理解设备的结构,明确设备操作要求,记住设备使用的每一步操作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18-22.
[2]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
[3]郑光相.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38.
[4]邓泽民.职业分析手册.第1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8:78-80.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34-237.
立项课题成果:本文为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研究”部分成果,课题号为SZ07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