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报纸的眼睛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标题传送给受众的信息是直接明了的。“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不仅反映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而且道出了标题在文章中的主导地位。既是革命家又是老报人的邓拓同志曾诙谐地说过:“谁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有些新闻单位或新闻主管部门在评!好新闻时专门为好标题设立了一个奖项——“好标题奖”,可见人们对做好新闻标题的重视,研究和探索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记者和编辑非常重要。
  我在编辑稿件时,偶尔会碰到一些不太准确,或错误,或有语病的标题。如:《河南城市规划外行人也有话语权》,这句话说得就有点不准确,甚至还有某种歧视的意思。不要轻易说别人是外行,可以说人家是行外人(本行业以外的人),但不可以说人家是外行人。因为人们常说职业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最多精通一两个行业,说别人是外行,就等于否定或者瞧不起大多数人。这话一般都是自谦之词,说自己是某些领域的外行,说别人是外行就不合适了。因此,我将这个标题改为:《河南城市规划专家群众都有话语权》。又如,《中央发布“一号文件”》。这种简化显然不妥,因为民主党派也有中央,报纸的大标题一定要准确,写中共中央,已经是属于简化了,再简化就不妥了。而且文章第一次提到的特定称谓不能简化,后面再提的时候可以简化。因此我给标题的前面加上中共两个字,就成为《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政策座谈会万人瞩目》。这个标题有些太夸张了,文章内容是讲某一个地方的某个部门组织了一个关于干混砂浆(一种建材产品)的研讨会。这个技术性很强的会议怎么会令万人瞩目呢?万人瞩目的意思是表示社会上大部分人关注这件事,这件事应该是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大事件。“万人”并不是代表一万人或数万人的概念,而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概念。像奥运会、世界杯可以这么说,一个内容单一、又是纯生产业务方面的会议,用万人瞩目显然有些夸大其辞,虚张声势,于是改成《政策座谈会诸多建议引人注目》。
  以上我只是列举了一些新闻标题中存在的具体例子,类似的情况还是会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就会在这些标题上出错,甚至会出现舆论导向的大错误。
  新闻标题具有两重性,一是从属性,二是独立性。所谓从属性,是指新闻标题植根于新闻之中,是新闻之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读者最想知道或读者最关心的那部分事实的结晶。它依托新闻而存在,是新闻的派生物。所谓独立性,就是标题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宣传作用。读者如果只看标题,不看新闻内容,往往也能从某一方面了解这条新闻,或明了其阐明的某一观点。
  从新闻标题的这两个属性分析,其特点是:消息标题必须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来命题,要具备新闻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一个或几个要素,绝不可超过新闻事实的范围。即使是做虚实结合的标题,或完全做虚题,也不能离开事实节外生枝、无中生有地去编造。同时要符合消息标题的结构,一般要有主题、辅题(包括引题、副题等)几个部分,结构比较严谨。
  新闻标题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要让读者在几秒钟内看出个究竟。这是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也是读者阅读习惯的需要。如今,我们的报纸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大餐”。新闻标题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以节约受众阅读时间,减少阅读障碍,便于理解记忆。它可以直接进入读者的记忆系统,可以减少理解信息的难度和要求。因而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如果标题不得要领,晦涩难懂,不注意通俗化和大众化,看完后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读者就会不屑一顾。
  现在,新闻资源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新闻媒体改头换面、不断包装,力求推陈出新,势必对标题制作要求更高。但是,翻开报纸,也不难看出,一些空洞华丽、乏味冗长、给人似曾相识之感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从某种程度上讲,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降低了报纸的质量。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失去读者,对报纸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反之,一些报纸为了追求标题的冲击力、渲染力,过于夸张,文不对题,剑走偏锋,有失新闻的真实性,也同样对读者带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所以,新闻标题的“蹩脚”,除了与新闻事实本身不新,写作方式程式化,表现手法陈旧有关外,还取决于编者的文化修养水准、生活实践体验、对新闻事实的真切感悟以及对文章宗旨的敏锐捕捉。
  报纸上的文章标题如何才能称得上是好标题,我认为概括起来必须同时具备几个条件:一、舆论导向正确、标题内容相符、文字简练通俗、观点准确无误;二、呈现新闻精华、抓住新闻重点、诠释新闻意义、力求精确醒目;三、吸引读者阅读、忠于新闻事实、巧妙变化修辞、力求生动鲜活;四、方便读者阅读、题型避免花哨、力求简明扼要;五、塑造媒体风格、统合总体规格、穿插局部变化、题文整体和谐。一个好标题,不仅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拨动读者的心弦,磁石般地吸引读者去读新闻,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做好文章标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当好编辑记者的一门学问,也是我们编辑记者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可能碰到的问题。
  报纸上的新闻标题具有引导读者!择信息的功能,在报纸编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方法,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标题中,除了掌握标题制作的内在规律以及一些基本技巧外,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是要提高文化素养。平时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古典诗词,领悟经典诗词中的动词应用和写作意境,做到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
  二是要注意平时积累。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悉心观察,留意细节,深入实践,切身感受,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或在与别人交流中会发现诙谐幽默的口语化语言,这些都需要自己多一份心思去及时捕捉。
  三是要加强业余学习。平时大量翻阅其他报纸,记录下看到的好标题,如能对好标题进行一番点评就更好了。但应该注意,切忌生搬硬套,因为不同的新闻事件有不同的新闻点,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揣摩别人制作标题的切入点和意境,不断丰富自己。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报特刊部)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则,让学生广泛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是高中生整体学业当
物流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热的一个行业,也是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一个行业.现在在很多学校都有专门开设物流方面的课程.虽然物流的环节比较多,但是成本控制比较重要.所以在上物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能力。新闻敏感性的强弱,决定着记者能不能在新闻领域中生存。要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就一定要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能力。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特有的一种职业素养。一个新闻敏感性很强的记者,能够敏锐地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及时而准确地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写出引人注目的新闻。而新闻敏感性
1995年,《冰点》作为中国青年报专题特写版,以《北京最后的粪桶》开篇,继而《青春无战事》、《不合时宜的人》、《金钟响在大山里》、《破碎的绿》等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令人耳目一新。从此,以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为报道对象的平民化人物通讯登堂入室,开始接近媒体,与社会对话。  与传统的人物通讯相比,平民人物通讯为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专的机械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并且熟悉机械装置的使用,也为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机械基础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分析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新闻报道的眼睛——标题就应该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对人物事件的深层思考。鲜明生动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和色彩,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于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标题的拟定十分重要。围棋起源于中国,它以其艺术性、趣味性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代围棋更以其独特的竞技魅力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英语学习时感受不到快乐。英语教学采用“说学做”快乐教学法,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主动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