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表皮谈城市建筑审美的标准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表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外在气质与文化输出能力,人们对建筑表皮的审美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建筑表皮必然对公共艺术以及城市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建筑审美也需要借助优秀的表皮艺术实现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审美文化;城市文化;审美感知;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1 当代建筑审美存在的问题
  1.1 形式模仿拙劣
  当代有些建筑作品通常会打破原设计作品优秀的表现状态,强行模仿其他建筑形式,如陕西的宝鸡联盟大桥硬搬舶来形式。借鉴多种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原本不是一个坏的做法,但是胡乱拼贴各种艺术形式使得建筑最后不伦不类便是得不偿失。
  1.2 立意低俗且猎奇
  “中国建筑是最独特的美,是一种更内在的句法之美。”重庆武隆的“飞天之吻”以古代美好的愛情故事为创作背景,企图通过此建筑展现爱的主题,但将此立意表现在山巅之上,虽然能方便游客观景,但也显出一些恶俗的趣味。
  1.3 设计理念牵强
  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审美便是以和谐的风格为主,强调给人一种舒适美好的感觉。但吉林延边的长白天地度假酒店这一硕大的建筑物被强行冠以佛教的思想,造型夸张,使人难以理解其中的设计理念。
  1.4 破坏自然景观,浪费自然资源
  “人类与地球上自然形成依赖的关系,而我们改造地球表面的能力已发展得如此巨大,这可能变成一种灾祸而不是幸福。”建筑的生态问题与审美的考量有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建筑中不尊重自然的情况有很多,此处不必举例。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会考虑到生态与自然资源等问题,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做到保护自然资源。
  2 当代建筑表皮的表达
  2.1 建筑表皮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建筑表皮是人们对建筑产生良好首要印象的关键,其在发展过程中从单一、厚重不断向多样、轻盈实现转变。在古代,中国北方建筑的表皮多利用木材和草泥,南方则以木材建造干栏式木构建筑[1]。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不仅在绘画题材上实现了从宗教故事向人文精神的表达,同时建筑方面的审美意识也不断增强[2],其中装饰主义的建筑表皮很好地反映在了特色鲜明盛极一时的哥特式建筑与巴洛克建筑中。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建筑表皮逐渐把握了整个建筑的内外空间的关联重要性。在建筑表皮的漫长发展历史中,建筑师们也曾经向错误的方向努力过,如盲目地追求极简的型材而掀起了轻质建筑设计之风,这不仅没有对人们的建筑审美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浪费自然资源,由此,盲目跟风成为最大的错误。20世纪中后期,建筑表皮开始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表皮的职能在设计中的新媒体内容含量也越来越大[3]。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建筑流派批判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思潮,倡导要尊重城市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4]。但不管是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是古典主义都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建筑需求,释放前所未有的潜能[5]。
  2.2 建筑表皮发展的趋势
  2.2.1 多元化趋势
  人们急需拓宽认识范围,才能深刻地改变对人类知觉世界的认识[6]。如今建筑表皮的表达方式趋于多元化和虚拟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建筑设计的语言,同样也给予建筑表皮最大的自由[7]。单一的传统形式的美已经不再适合用来判断建筑表皮的信息标签了,信息符号在建筑表皮上也不再是一个附属物。例如路上随处可见的液晶显示屏、3D技术的显示屏以及一些商业区的广告牌和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环境方面的设计等等[8]。建筑表皮就像放大的商业包装,强调互动性和虚拟性的创新有利于这些外壳的艺术价值提升[9]。
  现代社会的种种建筑表皮现象都昭示着建筑表皮不再只是建筑材料质感的表达,一定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形式语言和审美观念[10]。许多现代建筑中,新材料、新技术加成越来越大[11]。这种技术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外在材料上的研发或是一些传统材料的改革创新方面,更多地体现在对表皮进行新技术处理的方面[12]。现在的参数化建筑也运用了各种新技术。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充满了多元化特点,非线性的建筑构造与参数化建筑有着一样的多变性,而流畅的建筑空间形态使观赏者在不同的视觉空间具有不同的体验[13]。科技数字化建筑与公共艺术的融合,使得突破传统建筑的束缚也变得不那么艰难。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的风格将不再被轻易地定义,不再是某些固定派别的代表,更能够体现与技术相适应的理念[14]。
  2.2.2 生态化趋势
  生态化在建筑表皮的设计和建成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建筑设计师一直寻找最利于生态发展的设计方式[15]。若将整个建筑看为一个生物体,那么建筑表皮就是它的皮肤。近几年,人们在建筑表皮上种植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利用生态技术很好地提高表皮艺术的审美标准。利用多元素以及景观植物造景的不同打造出层次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16]。
  “建筑立体化”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不仅有利于提高绿化率,也可以有效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17]。但是生态化的表现并不止于此,环保生态条件下构造的建筑表皮不仅具有观赏性,与其他耗能的建筑表皮相比还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3 当代建筑表皮审美的评价标准
  3.1 建筑表皮的功能与造型应深度融合
  建筑表皮具有支撑建筑创作体系的作用,所以强化与传达建筑表皮外在的表现性内容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强化建筑表皮的造型,就会出现内里的功能结构与外在出现脱节或是建筑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如沉浸式设计建筑表皮的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应与沉浸式设计中体验者一样成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达到人景共融、相辅相成的效果[18]。将建筑表皮的功能与结构做到深度融合的例子非常,比如沙特的世界最大遮阳伞——麦地那圣寺遮阳伞,其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北院。从建筑表皮来看,伞的形状奇特却又看起来非常舒适,伞的开合机构非常复杂,但是整个伞的外形却干净利落。这个伞的主要作用是为那些来朝圣的人们遮阳避暑,它的建筑表皮与建筑结构精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具有“1+1﹥2”的效果。   3.2 與当地环境景观深度融合
  想要建立起建筑表皮与当地环境的联系,通常要注重“材料的外在表现张力”与“具体地域环境”[19]。不过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各个地域的建筑表皮与当地景观结合的情况比较混乱[20]。具体的地域环境存在许多层次[21],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创造不同的建筑表皮,不仅需要建筑设计师与观赏者产生共鸣,还需要建筑表皮的美感可以在不破坏地域特色的前提下美化当地的景观,这才是将建筑表皮与当地环境景观深度成功融合的结果[22]。因为每一位观赏者都有着不同的心境,所以在观赏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解读也不同[23]。
  3.3 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融入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不再止步于表面的文化表达[24],建筑表皮形式不再单一。如果一个国家的建筑缺少特色就会显得乏味,只有将当地文化与建筑表皮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两者的价值发挥出来[25]。因为建筑增量只有通过自然教育才能使城市景观具有更大的生态与社会效益[26],因此优秀的建筑作品通常都会将外在的表现形式赋予更深刻的内涵,这正是一些艺术设计具有高级感的原因[27]。与缺少文化内涵的新兴建筑不同,一些老旧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但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被慢慢淘汰,对此,只有将老建筑原先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挖掘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建筑表皮[28]。将建筑表皮与景观较好融合起来的代表例子便是许多旅游地的民宿,这些民宿的设计在文化融合方面一骑绝尘[29]。一些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建筑表皮的发展有着指引作用,只有将地域性元素与城市景观融合,并在优良的文化渲染下,未来才会出现更多以表皮艺术为特色的建筑作品[30]。
  4 结语
  当代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评价能力越来越强,建筑表皮向着多维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现今建筑表皮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建筑表皮依然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表达手段。人们越来越严格的审美标准能够激发城市建筑爆发巨大的潜能,建筑表皮的未来发展道路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2]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3]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71-172.
  [4]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5]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6] 施帆.公共空间中立体绿化的应用设计分析——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5-36.
  [7] 徐婧,梁晶.虚拟现实技术在住宅设计与展示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11):48-51.
  [8] 刘雅荣,叶洁楠.基于地域特色营造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19):103-106.
  [9] 陈思妤,杨杰.商业包装的媒介创新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80-81.
  [10]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11] 黄亦菲.浅析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2-173.
  [12]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20):161-162.
  [13]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14]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4-75.
  [15]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16] 沈乐.浅析景观植物造景配置——以情侣园之牡丹岛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6-107.
  [17]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18]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9] 陈芳怡,李永昌.乡村风貌提升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江苏省六合区横梁大营钟村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49-150.
  [20] 王璁.城乡结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21]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22]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23]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24]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25] 胡其良,殷思婷.论公共艺术作品和当地文化的有机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3):174-175.
  [26] 彭浩楠,张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68-169.
  [27]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28]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29] 陈子玥,刘力维.浅析地方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20(11):156-157.
  [30]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作者简介:庄惠雯(200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朱一(1979—),男,四川遂宁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水环境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
摘要:史前彩陶纹饰和先秦尤其是商朝鼎纹是中华文明在混沌初开的萌芽阶段的两朵奇葩,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线性方块字和重线描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滥觞。  关键词:彩陶;青铜器;纹饰;商朝;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史前彩陶文化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不断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环境艺术作为一门交叉类的综合型学科,在室内外环境美化和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在环境艺术中发挥其审美性展开介绍,希望能为日后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环境艺术;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TP18
摘要:《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地理学巨著,以徐霞客三十多年在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经历为基础,继而用散文笔法创作而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以其在明万历四十六年的庐山畅游经历为内容的《游庐山日记》,是整部游记中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作特色及美学意蕴,并挖掘该文对后世的价值。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创作特色;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
伴随着电商产业进入农村场域,农村电商市场也被注入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城市电商规模趋于稳定,而线上购买农产品在我国才刚起步的状态下,农村市场成为各路电商企业眼中培育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建设以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园林绿化工作。本文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提出园林绿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法,以进一步诠释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绿化;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摘要:汾城古镇作为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集合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山西省汾城镇为研究主体,研究古镇庙宇建筑要素,对古镇的景观文化背景展开梳理分析,这对古镇传统庙宇建筑的再利用与修缮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汾城古镇;庙宇;传统建筑;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汾城古镇是中国明清两代县级古城的代表,受自然环
摘要:在消费社会,消费的越多,意味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那些生活的废旧物都被我们无情的扔掉,而许多当代艺术家通过绘画赋予废旧物新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阐明废旧物在艺术绘画中的价值提升,并倡导环保与艺术相结合的旧物改造理念。  关键词:废旧物;环保;艺术绘画;价值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0 引言  废旧物是没有被人
“寸锦寸金”的云锦,过去生产中裁剪下的边角料,都是作为垃圾扔掉,非常可惜.本文旨在探索将边角料开发成能够被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不但传播南京云锦文化,也创造云锦的
摘要:本文针对老年人送餐上门服务中助餐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助餐车使用高效便捷化、人性化、科技化,并与现代化城市的应用场景相匹配的助餐车设计策略。在实现餐车外观改造以及功能提升的前提下,也在产品传播系统上营造养老、敬老、孝老、重老的社会环境,并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可行性指导。  关键词:老龄化;送餐上门服务;餐车;设计原则;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U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