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古镇的庙宇建筑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汾城古镇作为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集合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山西省汾城镇为研究主体,研究古镇庙宇建筑要素,对古镇的景观文化背景展开梳理分析,这对古镇传统庙宇建筑的再利用与修缮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汾城古镇;庙宇;传统建筑;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汾城古镇是中国明清两代县级古城的代表,受自然环境与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古镇具有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形成了与其地势相适应的景观文化特点,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特色。古镇位于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中心,自唐朝正式建城以来,留下了金、元、明、清四代众多历史文化建筑以及丰富的景观文化背景,是中国历史古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城隍庙
  太平古邑的城隍庙坐落于古镇的西北方位,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全国按王侯公伯大封城隍之时。后历经战火,现留存建筑多为明朝天启年间所修缮。汾城古镇的城隍庙与文庙都坐落在西门街(原城隍庙街)内,只有一路之隔,城隍庙虽不像文庙那般规制完整,但是仍保留有门前牌坊、庙内山门、钟鼓楼、献殿以及大殿等各类建筑单体,融合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古建筑群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1.1 城隍庙空间布局
  城隍庙内的景观空间序列使古镇居民在祭祀朝拜中具有多重景观空间感受。大致为室外—戏台前半封闭空间—献殿前开放型空间—正殿前灰空间—正殿,形成景观开阔空间至景观封闭空间的轴线过渡。
  城隍庙的中轴线由山门、戏台、献殿以及正寝两殿构成(其中寝殿已毁于战火),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呈几何排列。建筑规制随着中轴线向北依次递进,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形式。主体建筑为中轴线所贯穿的歇山顶建筑,配套建筑有门前牌坊、东西厢房、钟鼓楼以及山门两侧配殿等,大致都为悬山顶建筑。整体为三进三院的合院式建筑群落,规制严谨,主次分明[1]。
  南低北高的地势使城隍庙各建筑单体地面高度各不相同,其地势的高低也体现了各建筑单体不同的建筑等级,主體建筑中以正殿地势最高,体现出庄严肃重的建筑规制。配套建筑中,钟鼓楼为正殿两旁的二层建筑,东西两厢房地势最低。
  1.2 城隍庙建筑单体
  城隍庙的山门外有两座四柱三楼式木构牌坊立于西门街东西两侧,东曰鉴察访,西曰翊镇坊,意为城隍庙在战争时具有城镇守护神与和平时城镇鉴察神的两种身份。入口前的山门为面阔二间的悬山顶建筑,两尊石狮子相向而守,上面书有“城隍庙”与“显佑伯”等字,表明庙中供奉者为县级城隍神。
  汾城古镇城隍庙的戏台坐南面北,与庙内山门相距不到一米,整体面阔三间,屋顶为悬山顶规制,戏台前檐设有重檐歇山顶抱厦,东北及西北角围有短廊,构成体量形制丰富的过路式戏台。戏台后向建筑装饰华丽,平板坊上搭有九踩斗拱,体现出娴熟的古代建造技术。
  城隍庙的戏台为“过路式戏台”,平常人群从戏台中间的通道往来;搭板演戏时,人群从山门两侧的配殿出入,去往中院观赏供奉城隍神的戏剧表演。城隍庙戏台利用石料作建筑根基,粗大简洁的木料作构架,体现了明初时仍具有的元代从蒙古草原带来的粗犷壮美。戏台南向建筑石雕木刻工艺细腻,反映了明清时期细腻秀美的建筑特点。房檐下横木雕有花草纹样以及福(蝠)禄(鹿)寿(寿星)喜(喜鹊)等装饰元素,上设六出毽纹画板立于横木之上,蕴含着丰富的景观文化元素[2]。
  城隍庙的献亭为方形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屋顶和两脊均为琉璃瓦铺盖,风姿非凡。献亭屋顶的正脊、垂脊、戗脊等保存较完整,其梁架结构为三层海藻井,底板由通栏雀替、板枋和四根柱子组成,基座周围原有三面石栏,由于战火破坏,仅在献亭平台四周留下少数石雕遗迹。
  城隍庙的七檀无廊正殿位于庙内地势最高处,悬山琉璃瓦顶,屋顶的花鸟鱼龙等至今保存完好。面阔五间,前后各有抱头梁;进深六椽,正殿前檐的主次间房都设有格栅门。正殿的前檐与献亭相接,后檐与前檐相抱,形成抱厦,是明代早期琉璃艺术的杰作。
  城隍庙的钟鼓楼建筑位于院落北侧,分居正殿的东西两向,呈对称布局。其建筑形式尺寸相似,皆为十字重檐歇山顶式建筑,系同年之作,但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其建筑内的钟鼓已经不复存在。钟鼓楼的整体结构与木雕艺术尤为优美,是我国木雕建筑的上乘之作。
  城隍庙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种类繁多,融合了元、明、清三代不同的建筑风格。不论是正殿重脊上一泻而下的叼檐黄龙,还是古戏台上精雕细琢的九踩斗拱,都是汾城景观文化背景的集中体现,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2 文庙
  汾城古镇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因战火频起,现存建筑多为正德年间所建。古镇文庙坐落于西门街内,与城隍庙仅有一墙之隔。庙内包括棂星门、魁星阁、泮池、大成殿及文庙碑林等多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雕饰精美。
  2.1 文庙空间布局
  文庙的中轴线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月台以及大成殿构成,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呈几何排列,景观空间节奏随着中轴线向北依次递进,大成殿是整个建筑群空间序列的高潮。文庙的主体建筑为中轴线所贯穿的建筑,皆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配套建筑有照壁、忠义孝悌祠、名宦祠、乡贤祠以及东西两庑等,大致都为悬山、攒尖顶建筑,整体建筑群落规制严谨,主次分明[3]。
  在西门街内,南低北高的地势使得文庙各建筑单体的地面高度不同,其地势的高低也反映了各建筑单体的不同建筑等级:主建筑为大成殿地势最高,配套建筑为东西两庑地势最低。
  2.2 文庙建筑单体
  棂星门于明正德期间建造,该建筑面阔三间,整个主体建筑由四根柱子支撑,顶部设有仿木结构庑殿顶,是文庙建筑群中独具特色的石雕牌坊。
  棂星即古代农星,以此命名体现出我国古代耕读并重的儒家思想。门楼内部是“金声玉振”,门外有戗柱四根,上雕盘龙,希冀从此门进入庙内的学子们“鲤鱼跃龙门”。   泮池(也叫泮水)也建造于明正德年间,是孔子学宫前的水池。至泮池中央,有一状元桥横于池上,希冀经过状元桥的古代学子,第二年能金榜题名。泮池始建于北宋,元代时期,各地方的官制孔庙还没有对此进行统一规制,直至明朝万历年间,在棂星门内外建造泮池才形成统一规制。
  大成门是明代的开廊式建筑,也叫戟门,屋顶为悬山顶式琉璃瓦铺顶。大成门前后廊中立有历朝历代碑刻十四通,其中包括嘉靖年间的文征明碑文两通,分别为《虎山桥 》与《宿碧照轩》,其书法苍劲有力,堪称一绝,大成门两侧各有一供平时通行的侧门,正门仅祭孔典礼时才开启。
  乡贤祠与名宦祠面阔三间,设立在文庙建筑群中部,分居大成门东西两向,在古太平,功绩卓著的古镇官吏都会被安置在两个祠堂中供奉,这是古代太平官吏的无上荣耀,原有牌位一百有余,现都存放于镇文管所。
  文庙的启圣祠原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祠内供祀孔子五代先祖。明朝末年由于战乱被毁,清雍正四年对其进行重修,并改名为“崇圣祠”。
  大成殿初建于唐贞观时期,殿前有重檐歇山顶抱厦,元代至元八年由太平县主簿任兴嗣主持修建,明清两代皆有修缮。大殿前方为月台,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典礼都会在殿前的月台举行[4]。
  据《太平县志》记载,文庙的明伦堂最早创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据传为元代重修,其用材粗糙,斗拱硕大,颇有元代遗风。清朝时期明伦堂与学宫并列互通,统称“庙学”,是古镇学子求学之地。殿内收藏有北魏正光二年(512年)至道光十七年的各类珍贵碑刻,对我国历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魁星阁位于文庙的东南角,曾为文昌庙的附属建筑,现仅存其券洞式门楼。魁星阁共有两层,上层是二层楼阁,为六角攒尖顶建筑规制;下层是用砖堆砌而成的方形台基。据《太平县志》记载,其现存建筑为清朝雍正年间重修。魁星阁雕刻华丽,造型生动,与文庙内“金声玉振”形成互为借景的视线关系。
  3 社稷庙
  受以农为本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城镇规划的建设布局当中,一定会有对土地和粮食祭祀朝拜的庙宇建筑,汾城古镇的社稷庙就是其中之一。
  社稷庙位于南关街街西,汾城古镇的西南角,其中社为土地之意,稷为五谷之意。古镇社稷庙坐北向南,最早于明洪武年间建造,原有牌坊式山门、戏台、献亭、正殿以及钟鼓楼等各类建筑单体,现山门与戏台已被战火摧毁,不见原貌。
  3.1 社稷庙空间布局
  社稷庙的中轴线由原山門、原戏台、献殿以及正殿构成,整个建筑群呈几何排列,景观空间节奏随着中轴线向北依次递进,正殿是整个建筑群空间序列的高潮。社稷庙的主体建筑也采用的重檐歇山顶形制,同时被中轴线贯穿,社稷庙还配有钟鼓楼、两个配殿和两个看楼等建筑单体,都为硬山顶建筑,整体建筑群落规制严谨,主次分明[5]。
  社稷庙中的正殿是其建筑群中规模体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其余建筑都低于正殿,严谨的布局与规制也衬托出正殿的庄重之感。社稷庙内景观空间形式大致为室外—戏台前半封闭空间—献殿前开放型空间—正殿前灰空间—正殿,完成了由开放空间至封闭空间的自然过渡,使古镇居民在祭祀朝拜中具有多重的景观空间感受。
  3.2 社稷庙建筑单体
  献殿位于院落北部,正殿之前,底部设有台基将其地势抬高,为五架梁券棚顶结构,是汾城独具特色的建筑单体之一。献殿有雀替、横木等,装饰纹样丰富,从花鸟草兽至山水人物等都有涉及,对汾城景观文化元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6]。
  社稷庙正殿坐北向南,整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廊两侧有开拱券门,外侧砌影壁式八字墙。建筑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丰富,以自然纹样雕刻于建筑结构之上,表面敷彩,形式丰富,是汾城景观文化背景的集中体现。
  正殿两侧各有钟鼓楼分立东西,钟楼鼓楼皆有两层,为纯木式结构的单檐十字歇山顶建筑,其造型别致,顶部绘制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的藻井,对我国的木结构古建筑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7]。
  社稷庙的钟鼓楼建筑与其献殿同源而出,木雕繁盛精巧,是清代中后期木构建筑的精品之作。同时,钟楼鼓楼之间又能形成良好的视线关系,在社稷庙的古建筑色彩背景的衬托下光彩熠熠。
  4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古镇衙署建筑以东,整体建筑坐东朝西,据《太平县志》记载,最早于元大德四年古镇县令刘纯甫所建。明清时期的关帝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为歇山顶式建筑,南北各有嘉庆年间所修筑的耳殿和厢房。
  如今的关帝庙由于历经战火与纷争,仅留存有正殿以及南耳殿、南北厢房,并且归私人所有。根据现存状况,关帝庙中轴线由正殿以及中心广场构成,中心广场是正殿前的开放空间,平时作祭祀抽签使用。关帝庙正殿位于原址院落的地势最高处,其严谨的布局与规制也衬托出正殿的庄重之感。存留下来的南北厢房的木质结构损坏较为严重,被用作私人起居室。
  5 结语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多自上而下进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地理和历史发展因素作灵活调整。汾城古镇也不例外,其镇内庙宇建筑种类数量异常丰富,但都严格按照礼制文化的布局分布,形成“左祖右社,寺观对置”的格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汾城古镇累积了众多的庙宇文化建筑群,以崇祯末年时期最为繁多,如文昌庙、关帝庙、观音堂等庙堂建筑群,先农坛、社稷坛等祭坛建筑群,南寺、真武寺等寺院建筑群以及忠义孝悌祠、土地祠等各类历史文化建筑群落。但后期因为战火或人为拆建,镇内现存的主要庙宇建筑仅为文庙、城隍庙、社稷庙、关帝庙、文昌阁以及魁星阁等建筑群落。当代社会需在保护古镇庙宇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建筑功能的再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汾城古镇的庙宇建筑在当代社会重新发挥原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雅琦.汾城古镇聚落形态分析及保护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9.
  [2] 赵克生.洪武十年前后的祭礼改制初探——以郊、庙、社稷礼为中心[J].东南文化,2004(05):54-57.
  [3] 吴丰,王金平.历史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记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S1):123-127.
  [4] 李敏林.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5] 吴丰,王金平.历史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记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S1):123-127.
  [6] 张彬. 功能转变下的韩城古城传统风貌延续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7] 王金平,苏婕.汾城古镇聚落形态分析[J].南方建筑,2013(02):8-12.
  作者简介:朱泽玉(1997—),男,山西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乡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双重作用下,时尚、个性的潮流品牌在众多产品设计中展现了十足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流品牌应实时更新产品设计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本土潮流品牌应积极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兼具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巧妙融入可持续设计理念,基于整合与简化原则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基于品牌附加值、视觉符号、事件营销策略,强化潮流品牌的价值观引导功能。要结合社会发展特征的分析,努力开辟适应时代
摘要:迟子建作为着眼于女性题材创作的实力作家,小说中充盈着赞颂自然与人性的丰厚意蕴,其大部分作品对城市文明秉持批判性立场,女性视角下的反现代性艺术特征观念使小说别具特色。迟子建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晚安玫瑰》还是《秧歌》,都诉说着女性在现代社会悲剧困境中的自我意识觉醒。《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较为成熟的作品,以少数民族女性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具有反现代性的鄂温克民族女性
摘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构成要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构成或分解物体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变化形态是一个由分割到组合或由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一种形态都能还原到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立体构成融合科学技术与艺术,且与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学科密不可分。  关键词:立体构成;形式法则;基础构成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
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纵情山水成为一种普遍自觉的生活方式.站在自然审美角度,魏晋时期的山水之美体现为观者与山水间互相展开之美,观者不仅感受到山水的形质之
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水环境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
摘要:史前彩陶纹饰和先秦尤其是商朝鼎纹是中华文明在混沌初开的萌芽阶段的两朵奇葩,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线性方块字和重线描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滥觞。  关键词:彩陶;青铜器;纹饰;商朝;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史前彩陶文化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不断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环境艺术作为一门交叉类的综合型学科,在室内外环境美化和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在环境艺术中发挥其审美性展开介绍,希望能为日后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环境艺术;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TP18
摘要:《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地理学巨著,以徐霞客三十多年在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经历为基础,继而用散文笔法创作而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以其在明万历四十六年的庐山畅游经历为内容的《游庐山日记》,是整部游记中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作特色及美学意蕴,并挖掘该文对后世的价值。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创作特色;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
伴随着电商产业进入农村场域,农村电商市场也被注入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城市电商规模趋于稳定,而线上购买农产品在我国才刚起步的状态下,农村市场成为各路电商企业眼中培育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建设以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园林绿化工作。本文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提出园林绿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法,以进一步诠释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绿化;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