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让文本“生根发芽”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要解读哪些内容,各个年龄段又应侧重解读什么,需要解读到什么程度,对于许多新手老师而言,这些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也是急需解决的,更是每位语文老师必须关注和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管建刚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为例,探讨分析如何解读文本,让教师教有所法、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 文本解读;多维解读;作者;教师;学生
  一、探析语文课堂中的文本解读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问题也伴随而生。比如,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脱离课文,常常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而这些恰恰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思考如何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一定要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更是基本功之一,是教学的基点,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唯有正确地解读文本,才能够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进行的教学才能教到点子上,教得恰到好处,学生才能受益。
  如果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在文本解读方面教师也是存有较大差异的。因为教材的文本类型各种各样,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表现手法多样,想要每个文本都能解读得很深,每句话都理解得很到位,每个概念都能准确阐释,这无疑是对老师的苛求,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如今讨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这个话题时,要有一种更实际的态度,以探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要重视文本解读,要从作者、学生、教师等多个维度去解读,将文本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寻、理解与感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一次近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阅读课之后,深深地感受到管老师在文本解读上深厚的造诣与准确的把握,那行云流水的课堂、环环相扣的设计与独具特色的文本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管老师的课堂更是“目中有人”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生经历成长为目标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是自由的、自如的,管老师给予了充分的关怀,将课堂完完全全地交给孩子们,使他们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二、多维解读,让文本“生根发芽”
  (一)从作者视角解读,耕犁于文本的妙处
  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作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想通过文本表达什么?……层层追问下去,从而追溯作者的创作意图,能有更透彻的了解,也更利于教师把握文章解读的重点。
  《黄山奇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主要描写了黄山的三大奇松,突出了它们的“奇”。主要内容非常清晰,文章总分总的结构也很明显。在管建刚老师的这一节课中,充分将这篇文章剖析出来,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奇松,为什么着重描写了“迎客松”?为什么三棵松树名字的由来都要写?为什么只写了“迎客松”的地位?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其中的“或”和“有的”不能对调?为什么“有的”只有两句,不像前面的三句成为排比?
  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前面的案例中呈现出来,管老师在课堂中做了一系列的追问,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学生能够明白作者这里为什么写、为什么不写,这样就能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刻地体悟这篇文章的美,更好地来把握文本内涵。
  (二)从教师视角解读,扎根于文本的深度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还应从教师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对话者之一,也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我们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在对话的基础上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學方案。
  首先,我们要认真研读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内容与内涵,把握文本的特点,以此来准确洞察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写作主旨,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倾向,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便要清楚这篇文本教学生什么,学生已掌握的不教或略教,学生不懂的、亟须吸收的我们用心去教。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某种规律,将它进一步概括、迁移、训练,以文本为引子,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最后,我们还要思考怎么去教,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研究如何利用这篇文本引导学生在感知、鉴赏、运用等方面得到提升,如何利用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从学生视角解读,生长于文本的实处
  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思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每一篇文本,让学生能够用心灵去亲近文本。在文本的解读中我们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实践,回归儿童的思维取向,回归儿童的情感世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而选择多元化的、切合儿童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更多地去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
  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还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世界里与文本对话,探究文本中哪些是学生好奇的,哪些是学生会产生疑问的,哪些是学习时会出现障碍的,寻找与文本接触中出现的种种可能,方可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与难点。
  在《黄山奇松》一课中,面对着五年级的学生,文章中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的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他们而言是简单而易于接受的,这些皆不是学生乐于在课堂中习得的。而管建刚老师正是站在学生的视角解读了文本,通过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质疑:文中什么内容要写?什么内容不必写?这个词语能不能换?能不能找到第三句组成排比?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在师生思维的碰撞中、在对话互动中解决问题,管老师切实地抓住了学生质疑点,在文本的阅读与习作的指导中构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层层深入,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东伟.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郑州: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周英顺.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孙敏.立足文本,感悟情感——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J/OL].华夏教师,2017(23).[2018-01-25].https://doi.org/10.16704/j.cnki.hxjs.2017.23.056.
其他文献
全世界亿万篮球迷关注的NBA2010~2011赛季总决赛近日落下帷幕,缺兵少将的达拉斯小牛队“出人意料”地战胜由韦德、波什、詹姆斯“三巨头”领衔的热火队荣膺总冠军,着实让不少业内专家大跌眼镜,直呼看不懂。NBA因为小牛夺冠而书写了新的历史——一个新的总冠军诞生了,这是NBA历史上第18个总冠军球队;诺维茨基当选总决赛MVP,这是第一次由外籍球员手捧比尔·拉塞尔杯;小牛队在总决赛中出场球员的平均年龄
[摘 要]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解题后的反思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中所用的认知的回顾与思考。解题后的反思教学能有效深化学生对认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反思教学;解题  当前,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做的题目多,教师讲解的题目也多,但教师在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教学陷入一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物概念,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中生物前科学概念为探究载体,从四个角度重点探讨如何转变前科学观念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高中生物科学概念的构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前科学概念;转变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学现象、生命规律本质的准确说明,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所学习生
[摘 要] 辨析式学习活动是课程活动化的生动体现,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的思想。文章在分析辨析式学习内涵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简述了辨析式学习活动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学习;体验;成长  辨析式学习活动是课程活动化的生动体现,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的思想。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高效、富有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童话故事被引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为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增添了许多生机。童话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 低年级;童话教学;实践  新课标关于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规定“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然而,审视我们一年级的童话教学
[摘 要] 语文教学中,一场“互联网 ”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着。本文提出要契合认知规律,让语文课堂更具情趣性;广泛整合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搭建语用平台,让语文课堂更具实践性,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互联网 ;整合资源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学习的每个角落。语文教学中,一场“互联网 ”的变革也正在悄然展开着。有人说:“互联网 教育,即智慧教育。”因
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如果单纯地依靠生硬的说教或者直接灌输,那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育,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求知,在不断求知中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以,不能将关注的视角滞留在教科书上,而应以教科书上的内容为原点,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新鲜、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
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结缘,更未料到自从见到他的那一刻起,便唤起我内心深处的温情,于是,更多的目光与关爱投向他。  “孙辅忻,早上好”。这是我所拥有的那点可怜的医学常识告诉我的要与他多交流,于是每天早晨,我们的见面都从问候开始。他的反应有时是很淡漠的一句“早上好”,有时干脆不理不睬,这时陪读的李老师便会提醒他跟老师问好,而他则象征性地回一句,绝无废话。慢慢地,我尝试与他做更进一步的交流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由此而弱化,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对于转变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课堂、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价值,都十分重要。为此,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协调人际关系,深入体验课堂教学内容;在实例讨论中升華价值
[摘 要] 以古诗词教学为窗口,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定位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以《木兰诗》为例谈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实效性;能力培养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难点板块之一,它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能力、素养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