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由于受外界环境多侧面、多层次、多样化地相互作用的影响,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格”,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出格”更为突出,作为教者,如果能灵活妥当地去处理,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面对“天真”的问题,鼓励引导
  有位老师在上《乡下孩子》一课时,让才上二年级的学生用“曾是妈妈怀里”一句中的“怀”组词时,有的学生组成的有“怀抱”、“胸怀”等。有一个平常很少发言的同学挠挠头,站起来响亮地说“怀孕”。这时,同学们大笑起来,教室一片笑声。老师问他知道什么意思,他说不知道,又问他从哪里学来的,他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面对停不下来的笑声,老师讲话了:“同学们,请安静下来!首先老师要表扬他,他很好学,能从电视上学知识。同学们,不要笑了,我告诉你们‘怀孕’的意思……。这个例子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以亲切、生动、形象易懂的语言来与学生对话,学生的调皮、嬉笑、大胆、童心童趣、成人话词句等等得到了有效引导,并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提升。
  2、面对“多元”的理解,把握好“度”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特别是有的学生好钻牛角尖,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这就要求教者会因势利导,求真务实。
  有一位老师在上《范进中举》一课,在学到范进大声嚷叫“好了”这个情节上时,让学生大胆想象此时的范进脑子里可能会闪现怎样的情形?学生说出了诸如“我将会吃上山珍海味,坐在轿子里,在众人面前炫耀……”等等情景。可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我坐在灯火辉煌的别墅里,喝着啤酒,吃着烤鸭……”这样的情景。面对这个学生的答案,教师立即予以匡正,告诉学生不能给范进这样的古人贴上现代人的“标签”,并由此引导学生掌握好理解的“自由度”。
  3、面对“网络语言”,去伪存真
  时下,网络“新语言”在学生中很流行,这些时髦的语言不断出现在学生的口头上、周记里、作文中。针对类似的“问题”,这位教师专门安排一节作文评讲课,要求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利弊进行了辨析。最后这位老师作了总结,教导学生对网络语言要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在使用上做到去伪存真,因为它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在现阶段只能在网络和多媒体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运用。特别是什么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这样的语言在交际中对很多人来说没有意义,它到底是电话号码还是特定语言?如果说是特指、专用的语言,那它换一种语境其意思就大相径庭了,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样的教导,让学生深受启发,懂得了正确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陈振华,教师,现居湖北郧县。
其他文献
六月(外二首) 流泉  悄悄埋葬少年的弹弓  让麻雀们毫无顾忌飞跃在旷野的草垛间  慈悲重返额际  万物照临,收回猎杀的野心  青色被风吹走,一些墨汁黏稠  泼洒在老去的门环上  母亲是菩萨  迟到的修行,刻满了她的忠告  你好,六月的草籽  铁砧上被赦免了无数次的羞耻之心  消解  请允许我  用尽尘世之光,让一条  指向不明的路,提前  被黄土埋没  我愿腾空全部的悲欣,以承接剩下的  那一部
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应当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一、教师应转变教材观    教师不是教材被动的“消费者”,而是教材主动积极的“抉择者”,教师不是教材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而应成为驾驭和改造教材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去“用”教材,而不是去“教”教材;教师是把教材作为一种“道具”来辅佐教学,而不是把教材作为一种“产品”去“消费”。教师应当
感情真挚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唯有情真、情深,作者才能思路通畅,文如泉涌;读者才能为之动容,受到感染,引起共鸣。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泉,没有真情,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好作文源于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真正的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种没有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好比一个人,失去活力,失去精神,乃至于失去灵魂,这样的文章即使“造”出来,也会叫人生厌、作呕。   那么又如何从生活中去积累和培养真挚的情感呢?又
“文贵出新”,新就是写人之所未写,发人之所未发。创新是作文的生命线,是作文不断追求的灵魂。那么,如何使作文创新呢?    一、拟题创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而且关系极大。如果能拟出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无疑会使作文锦上添花。如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的学生不认真审题,就直接以“音乐”为题目,这样从一开始作文就走向平庸。反之,如能灵活巧妙运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性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性教育?这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一、导入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維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非评价性的客观材料,让学生自己根据材料,对照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比如教学《故都的秋》,科学合
天空如幕,词语在快闪、挪移  真实的布景却存在于躯体之内  它们已悬置多年,你只是猛然发现  它们可以由石头、流水、柴门和婆娑的树影构成  每一个人代表不同的朝代和人间复杂的喜乐  当然还有悲伤、犹豫以及不能及里的虚词、代词  你选择了流水声、氤氲的水雾、鹤的原型  你要宣告一条河流,并承认它的源头和远方  所以,你微微地抬起头  把目光尽可能高出记录者的镜头  并忽略刚刚从自设布景中撤回的朗诵者
诗是什么?  诗是一杯香茗,诗是一坛尘封的老酒,诗是一曲旷野的天籁之音,诗是诗人栖居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浩如烟海。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孩子的启蒙教育就充满了朗朗诗声;学校教育中,古典诗词也成了每个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素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七—九年级古诗文阅读的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
作文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笔者认为,真正的好评语应该因类施“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少点全面性,多些针对性  面面俱到,学生很难一下子改掉所有的问题。多些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同题进行点评,针对性强。首先评语要能体现本次训练的重点。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仅是把自己理解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与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去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进而通过阅读,获得一定的思想启发与情感陶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语文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实现二次跨越:即从生活到书本的跨越以及从书本到生活的再跨越。  所谓从生活到书本的跨越,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老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范着高中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作文教学探索也不例外。笔者学习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把握新课标理念,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高中作文探索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