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看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提出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 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总是强调它的“逻辑性”、“演绎性”、“封闭性”。自从70年代日本数学教育家田茂等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来,数学开放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开放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在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活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按各自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
  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来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意识是很薄弱的。教师基本上成了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作为教师是课程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者,首先应深入理解国家意义上的课程计划中的目标机教学要求,避免沿袭经验和主观引起的与国家课程目标机教学要求上大的“落差”。绝大部分教师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直觉,观念保守,尽管在教法改革中创造了许多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得到推广使用,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方法上课。因此,面对新的挑战,强化教学中的改革意识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针对目前状况,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理论水平,应努力开阔眼界,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去进行思考,对数学思想方法要特别关注。在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数学之务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不在知其所以然,而在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这里,如果把“知其然”释义为“知道结论“,则“知其所以然”就是弄清结论成立的原因、证明的方法,而“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则是知如何想到这个结论和证明方法的,也就是获取结论和方法的途径及思维过程,就是现在所谓的数学方法论,教师应当把这些理论较好地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起来。
  二、 创新教育与教学内容
  1、教师要有批判精神
  每一位教师都熟悉的教学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此的循环往复,不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这势必会导致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脱节,影响教学质量。想要创新的教师必须要有批判的精神,不惟课本,不惟名师,否则就会束手束脚。记得我刚走上讲台那阵,每次都按照名师教案去上课,甚至还天真的以为只要能完全做到像名师教案所写的那样,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名师了,而实际效果却很差。因为,完全的照搬失去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特点,就难以驾驭课堂,每个人的课堂都是新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而要创新就要有批判的勇气。
  2、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充实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里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知识,学理论,应用则是以后的事,所以流行这样的说法,“数学应用太简单,用不着深入的数学知识,既然如此容易,不教也会,所以不必教应用”,“正因为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性,到处都可以用,学好理论自然有用,因此不必教应用”等等。事实上,理论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并不是上述所说的那样,我国中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差是公认的事实。在教学中应依据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立足于数学应用,充实数学教学内容,我认为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从社会和生活需求的角度考虑。应当安排一些新问题,例如:计算利率、投入产出、运输、生态平衡、控制人口以及在衣食住行、购物、运动等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从数学应用角度在数学教学中渗入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适当安排一些实习作业。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实习作业太少,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实习作业的分量,要把学生的实践真正纳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在实际应用与实践中,计算器和计算机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适当兼顾到。
  三、创新教育与教学方法
  1、要着重于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因为创新而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避免重大劫难的事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我让学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创新,人人都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突破常规的提问或者对某道题有独特的解法等等,我都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就是创新,使学生意识到这就是创新,使学生意识到人人都可以创新。
  2、消除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大都形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教学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就会在客观上导致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至于阻碍了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的养成。
  以上几点是我学习最新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际对数学创新教育的一些看法。诚然在实际工作中,数学教育创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地贯彻落实创新精神,做一名新时期的创新型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含有电动机等非纯电阻电路是学生分析问题的难点,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导致求解错误。正确分析识别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电路,是我们每位学生在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重要体现。实验的感性认识与具体事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电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电路电动机纯电阻与非纯电阻  电流通过纯电阻与非纯电阻时的能量转化关系,是高中物理直
【摘要】在小学低段年级中,学生课堂作业拖拉现象较多,不仅影响其课堂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良好习的惯养和优秀品质。本文试图通过对几个个案解析,挖掘作业拖拉背后的本质,对这些不良行为作出简单的梳理,尝试从教师,家庭,学生三方面提出干预措施和思考,对采取的措施作后续的反思和跟进。  【关键词】作业拖拉量化评价    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大家都不陌生,她告诉我们孩子有慢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等待花开,静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今青少年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68%的孩子有个性偏差。近年来,学生中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震惊的行为:意志脆弱、孤僻任性、大打出手、离家出走、厌学弃学,成绩不理想竟服毒自杀;心里不如意拿刀砍老师……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贯彻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0月,笔者的课题《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被江苏省教育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上通过启发式问题、陷阱问题、应用问题、一题多解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等辅助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形象、具体,达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策略  一、设置启发式问题,创设探索情境策略培养兴趣  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设疑提问是构建“问题
【摘要】“依依”是“柳芽茂密的样子”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柳枝才刚刚长出新芽甚为繁茂,才刚是开春的季节,而今我解甲退役终于回来了,这时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以春冬相隔喻征途漫漫。  【关键词】诗经采薇依依雨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的字。   2.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中的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难点: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孩子们,还记得我吗?(张老师)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
【摘要】语文教学是对学生综合文化品质的培养,包括情感、道德、思想品质等。在小学语文注重情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如何进行情感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塑造小学生正直高贵的人文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情感人文品质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生命,表明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情感冷漠。各种自杀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在新闻媒体上层出不穷。这不禁让我们质疑,人们这
【摘要】 随着“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践经济的日益发展,与高素质人才息息相关的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针对目前的“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大学生课堂听讲不认真,考前突击的不平衡学习模式等诸多严重影响其知识能力培养的现象,本文将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态度做全面了解,对所得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总结出独立学院学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一度被忽视的审美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现代中学生因为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程量大,不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我认为这样对一个当代中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我认为: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通过经典名著、名篇来培养审美能力,这将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通过阅读经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