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发展潜在的先进生产力主体,而团队精神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9-02
  大学生是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最热衷的推崇者和最真诚的追求者。对新知识、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有深刻认识,而且有强烈的渴求动机,他们具有思想观念新的优势,乐于接受新事物是青年大学生的突出特点。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也把是否具备团隊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作为挑选人才的重要考评依据。现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将会到社会上不同的岗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怎样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顺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的统一,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的现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近况作出了客观的评估,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充满正能量的同时,指出大学生本身八个方面的不足,这里面就包括大学生团队意识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大学校园里集体单位主要有班级和宿舍,作为宿舍成员之一,有的大学生表现出协作互助不足,纪律性、组织观念不强,看问题和做工作只从自我考虑,不顾大局,对本身有益的就做,对自身没有利益的就不做,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以自我为核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建立一个坚实的外围,对范围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在学校或者班级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或宿舍活动的时候,班里同学或宿舍成员意见较难达成一致,对自己认可同意的大力支持,自己不接受不喜欢的便不予参与。
  2.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太过冷漠,缺少交流
  在大学校园,老师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同窗则是生活和学习上的亲密伙伴,然而有的同学往往几年大学读下来,对班上同学、任课老师的情况了解非常少,有的甚至几年同学了连名字都记不住。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把金钱至上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扩大,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以富人和穷人的经济条件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缺乏互相帮助的激情,人际关系太过冷漠。
  3.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足
  大学校园文化是多姿多彩的,艺术、体育、科学等活动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并从中获得磨练。然而,从如今的团、学干部来看,不少团、学干部都反应学生实践活动并没有像以前那么好组织。在某高校的一次红歌比赛中,某个合唱团的同学在比赛前两分钟才全部到齐。负责人问这些同学为什么迟到,居然有同学如此回答“来那么早干嘛,就是得奖也不归我所有”。透过这样一件小事能够突显当今大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的缺失。
  归纳以上实际不难看到,当今大学生团队意识相对较弱。一项由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生工作状态调查”显示,只有3%的大学生意识到缺乏团队精神。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团队精神与技术教育锻炼形式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团队精神和技能教育,学校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战略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到,从根本抓起,从大学新生抓起是一个重要的战术。
  二、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对策
  我们应当将培养团队意识作为一项持久、首要的使命来进行。但最根本的方式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解决认知问题,一个是解决内化问题。加强教育,提升大学生团队认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首先,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与团队精神合作相关的教育内容。譬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关系、社会心理、管理心理、组织行为等这些课程中,添加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与协作的辩证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较好人际关系养成的过程、健全人格的条件等知识。其次是有计划地举行讲座,展开专题教学实践。譬如,邀请优秀校友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在系统讲座中向大学生传播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标准。大学生可以通过听讲座、写读书笔记等方式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形成团队意识和观念。
  积极举办丰富的活动,在实际活动中让大学生将团队意识吸收为自身素质。经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活动的开展:
  1.在集体活动中培养
  集体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团队意识的最佳舞台,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比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集体劳动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尽量发动学生自己去设计、组织及参与这些集体活动,使自己的各种长处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培养。很显然,在活动中也能看到各种“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对这些问题学生开展特定的教育和引导,必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有计划地发展大学生组织
  从我国高校团队建设来看,现在大部分大学在大学生团队建设方面还缺少鲜明的教育目的与计划,不能够把团队的有效作用表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团队的自发性太强。这种自发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学生自由发展的团队与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培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必需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因而我们最起码要充分认识团队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另外要进行认真的计划,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大学新生团队意识的目的。
  3.强化学生干部的选配、聘用和培养
  想要培养新生的团体精神最初要培养出一批有独立思维、团结意识强的班干部、团干部、年级干部等等,施展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功能,带动和影响其领导的队伍。实践证明,只有优秀的集体,才能孕育出更多的优秀个体,而优秀的个体带动优秀集体形成良性循环。
  4.在大学里,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职责
  按照不同学生的擅长学科组建学习小组,指导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相互学习,弥补自己的弱点。经过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学习,能够强化同学之间的思维交流、知识共享、优势互补。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实现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可谓一举两得。
  5.引导大学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精神既强调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强调与人合作的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单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律、他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也去除了自卑、自负等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不健康心理,学会了相互尊重和支持,增强了为同学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鲍田原. 自我管理理念与团队精神建设 [J]. 教育学院学报, 2012 .
  [2] 习伟宏,姚立. 校园团队精神的培养 [J]. 江西教育,2011.
  [3] 彭庆红. 试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团队精神的培育 [J]. 学工巡礼.
  [4] 张亲霞. 儒家的群体精神和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5] 张卫平.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
其他文献
混凝土几乎所有的劣化形式都是由于外部侵蚀性介质渗入导致的。利用表层防护原理,提高表层混凝土的水密性、气密性,截断外部侵蚀性介质向混凝土内部传输路径,已成为提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关键措施。研究与制备性能优异的表层防护材料对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无机前驱体,端羟基硅油(PDMS)作为有机杂化剂,在酒石酸(T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两种催化体系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演变,师生关系中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转变,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分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本文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为支点,从微观角度聚焦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正义诉求。  【关键词】师生关系 罗尔斯理论 正义诉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5-0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
【摘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多年,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书籍像清泉一样,为我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活力。阅读启迪了我的心智,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师 阅读 良师 益友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8-01  毕淑敏曾说过,阅读是一种孤
【摘要】新课标指出,当今数学教学要真正面向学生学习实际,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育工作者则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的不合理性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教师正努力的寻求一种新颖、高效、快乐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 “乐”学“乐”教  【中图分类号】G642
T122钢是新型9-12%Cr马氏体耐热钢中的代表钢号之一,已在我国玉环超超临界锅炉机组中应用。由于该钢中铁素体化元素含量高,Creq处于临界值,易形成δ铁素体,持久强度低于T92钢,限制
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和习惯。可以说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影响着人的一生。一个人的成功是从好的习惯开始的。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经过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需要和兴趣,不按习惯行动,人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对刚入校的孩子来说,我们应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
【摘要】中职生作为将来社会的高级劳动者,具有基本的劳动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基本素养,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 基本素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01-02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有跨岗位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具
有人说:“社会是人生的大剧场。”在这里我要说:“学校课堂就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剧场。”人们也常说语文教学就像拍一部戏,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个剧场里来拍戏,各自也都不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只不过是,在以前的课堂上,我们教师一直都在扮演主角的角色,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讲得高兴就会喜形于色,眉飞色舞、甚至是手舞足蹈起来,那情景真可谓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我们可怜的学生只是扮演着一个配角,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