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问题分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由董刚编著的《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201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依据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特征,创新性地架构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实践体系,涵盖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解读,以及内涵式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课程开发、实训基地运行、师资建设、信息化建设、国际化建设、集團化办学、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在“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核心”这一规定的指导下,它充分强调:高职院校应当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增强教育服务功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一、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况分析
  高职教育在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效益方面所作的理论实践探索即是对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作的有益探索,它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建设、国际化办学等。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变革的持续深入,高职院校在整体数量规模上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背景下,知识技能的掌握质量和水平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内涵式发展建设,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是以两种形式来进行推进的:一是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建设,通过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示范,发挥示范院校的榜样示范作用,总结可推广借鉴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全面带动全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探索和实践;二是全国性的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探索,鼓励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能办出特色,突出重点,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在自主发展道路、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总之,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出发,学习借鉴内涵式发展的有益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有效路径,全面带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内容较为丰富,从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经验来看,其关键性的问题包括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等。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它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与社会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相契合,并在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更好地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从而发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效益,加强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导,高职院校需要充分挖掘和推广自身的办学特色、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提高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与学生的凝聚力,促进高职院校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想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必须得到重点关注和支持。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领军性和标志性的人才不足,教师在产业实践和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很难做到全面发展。对此,高职院校既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产业实践培训,也要广邀社会产业发展中的杰出人物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贡献力量,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层次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与运营环节中,高职院校应当广泛吸收信息化建设、国际化办学、科学化管理等多方面的最新管理理念,紧跟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管理效率,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符合当下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能够从质量层面实现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张莹/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国画是我国传统美术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国画在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审美效果、美育传播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从当前高校国画教学的教学目标来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国画艺术的专业教学,二是国民艺术与文化素养的美育教学。在高校国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发展中,高校及教师也需要根据国画教学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协调与统一。董立军编撰的《国画教学》(2006年4月四川美术出版社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家河南”微视频工程是区域形象媒介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其作品以准确的选材定位、独特的传播策略和便捷的传播方式,探索出一条区域形象影像建构的新路子。其范本意义在于丰富区域形象宣传片的影视表达方式、引领互联网短视频健康发展等。但“老家河南”微视频也存在着文化符号不够典型、专业化水平不高、营销策略有待进一步规划提升等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老家河南”;微视
期刊
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沟通与传播互动之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性正在不断强化,语文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而是广泛拓展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等传播渠道和平台之中。由耿红卫编著的《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201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空间虚假信息与误导性言论频发的背景下,事实核查新闻应运而生。与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的事实核查不同,事实核查新闻是针对公众人物的言论进行验证与审核后所形成的新闻成品。事实核查新闻实践在核查对象选择、核查机制运作、评判标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操作规程。虽然事实核查新闻仍具有一定的市场化逻辑与立场偏向,在改变公众人物言行、影响公众态度方面存在局限,但它在维护公众知情权、保障新闻真实性
期刊
【摘要】电视是声画并茂的艺术,声音在电视节目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举足轻重。但相较于人们对影像效果的推崇来说,声音的作用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声音是最古老最丰富的表意元素,人类社会一切思想观点的表达,都是以声音为基础的。在电视节目中,声音的作用远不止于展现情节、渲染气氛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通过对几部优秀的纪录片进行分析,研究声音的丰富功能,探讨出声音的精细化设计在主题表达过程中能够起到的
期刊
2019年4月13日,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华夏传播研究会发起的首届“礼文化与华夏传播研究”工作坊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  本届工作坊以“新时代 新路径 新发展”为理念,共分为“会议主題发言”“华夏传播研究分享”“青年学者礼文化研讨”和“博士生礼文化论坛”四个部分。专家学者们从传播学本土化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华夏传播、先哲智慧、礼乐文明及其与中国、世界发展的时代关联,在学术争鸣过程
期刊
【摘要】认为网络平台是自己的麦克风,把公共领域视为私人领域,有人就会大量兜售求生害义、有伤风化的信息,给“自媒体”植入原罪。网络平台不是自媒体,而是名副其实的“共用媒体”,富有表达民声的重要使命。遵循四种规诫和四条运营规则,共用媒体才能体现社交平台的公共性和圣洁性。  【关键词】自媒体;原罪说;平台的公共性;共用媒体  网络公共平台已达到相当普惠的程度,每个人利用它可毫无障碍地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
期刊
将传播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小说的研究相结合,开拓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宋莉华先生撰写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200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借助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专著。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明清通俗小说传播的社会背景与分期、印刷技术的演进与小说的传播方式、影响明清小说传播的几种符号、明清小说的流通渠道、小说传播中的文化增值效应等几个方面
期刊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它的应用实践能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效减少个体之间的矛盾和损耗,提高共同体的实践效率,让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解放和提升。由刘海江编著的《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理论及其演变过程的首次系统化研究成果,指出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著重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纽带关系和作用,把人与人在社会
期刊
【摘要】种族主义一直是移民社会的顽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族主义事件成为西方社会的核心焦点和媒体报道的重要议题。而让西方新闻行业担心的是,一些种族言论以更具有合法性和隐蔽性的形式借助大众媒体广为传播,媒体如何避免成为这些观念社会再生产的舆论工具?美国媒体如何报道种族极端言论?选取2017年8月“夏洛茨维尔集会”①以来,美国媒体对于种族主义者有代表性的访谈报道,深入分析新闻文本中的话语建构,同时结合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