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疲倦综合症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疲倦综合征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用Maslach倦怠量表对我市35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2人(89.1%)完成了问卷调查表,其中162人(51.9%)有疲劳综合症;情绪衰竭分别是:重度80人(49.4%),中度45(人27.8%),工作时间越长,情绪衰竭越低;重度缺乏人情味有68人(41.9%),中度有48(人29.7%);成就感低落者相对较低,轻中度发生率为71.0%;年龄越大,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和缺乏人情味,单身比已婚护士更容易发生情绪衰竭(27.7±12.7,22.6±9.5,p=0.017),压力高的部门手术室、ICU和急诊科比普通病房和门诊护士等有更容易缺乏人情味(26.9±11.5,22.1±7.8,p=0.021)。结论 大部分护理人员有疲倦综合征表现,突出表现为情绪衰竭和缺乏人情味,年龄和压力是引起疲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和缓解疲倦综合征。
  【关键词】疲倦综合症;护理人员;Maslach倦怠量表;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3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87-02
  
  疲倦综合征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J.Freudenberger 1974年首次提出[1],随后Maslach完善了其观点,从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EE) 、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DP)与成就感低落(Personal accomplishment ,PA)对疲倦综合征进行描述[2]。疲倦综合征在许多职业中非常普遍,许多学者认为医护人员是工作倦怠的易发人群[3]。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可能导致护士疲倦综合征的发生[4],本文调查研究护理人员疲倦综合征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应对疲倦综合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我市三甲医院共350名护理人员,应用Maslach倦怠量表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
  1.2 调查工具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 (MBI-HSS) ,该量表包括情绪衰竭 、缺乏人情味与成就感低落三维度22个项目,在情绪衰竭中,≥27为重度,17~26为中度,~16为轻度;缺乏人情味中≥13为重度,7~12为中度,~6为轻度;成就感低落≤30为重度,31~36为中度,≥37为轻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D表示,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12(89.1%)完成了问卷调查,162(51.9%)有疲劳综合症,平均年龄为33.46±8.36(21~45岁),平均工作年年限为70.1±61月(24~250月),见表1。
  2.2 经统计可知有80(49.4%)重度情绪衰竭,45(27.8%)中度情绪衰竭,工作时间越长,情绪衰竭越低(p=0.001);重度缺乏人情味为 68(41.9%),中度有48(29.7%),成就感低落相对较低,轻度和中度发生率为71.0%,见表2。
  2.3 比较单身和已婚护士,单身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情绪衰竭(27.7±12.7,22.6±9.5,p=0.017);年龄>36岁护士,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和缺乏人情味(分别为27.3±12.1,22.3±10.1,p=0.005;28.3±11.3,21.3±2.9,p=0.000);压力高的部门手术室、ICU和急诊科比普通病房和门诊护士等有更容易缺乏人情味(26.9±11.5,22.1±7.8,p=0.021),见表3。
  2 讨论
  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人员中,疲倦综合征普遍存在,发生率为51.9%,骆宏等报道[5,6],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据Rout的研究,护理人员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疲倦综合征,可能与社会因素、工作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有关。如护士的地位得不到肯定、待遇不公,医患关系复杂紧张、病人多、工作量大,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挑战非常大,加上护理人员个体的差异,就容易表现出情绪衰竭、缺乏人情味与成就感低落这些疲倦综合征的表现。
  护理人员疲倦与工作地点有关,高压力部门如ICU和急诊科更容易感到疲倦,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和剧烈,护理人员在突发紧急病情和生死事情上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而高度紧张和压力极容易产生疲倦综合征。在我们研究中,相对高压力部门手术室、ICU和急诊科与相对压力小的部门病房、门诊部和内镜室相比,明显地有缺乏人情味症状,与其他报道一致[5,6]
  年龄被认为是情感压力和疲倦综合征的的预测因子,我们研究中,年轻组比年长者(>36岁)更容易产生疲倦[7],这与Koivula等的研究相反,Koivula等认为疲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
  在我们调查中,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这与Cordes的研究相一致[8]。这可能因为单身生活心理不稳定、年轻缺乏工作经验有关。据Maslach总结报道:工作倦怠感由未婚、年轻、男性趋向于已婚、年长、女性[9],这就需要护理管理者应对离异、单身群体、高学历护士给予特别关注。
  因此,对护理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的高发生率的疲倦综合征,护理管理者应从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工作投入作为工作倦怠研究的一个积极的相反状态,以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使护士远离工作倦怠。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 HJ. The stress burnout syndrome. J Soc Issue 1974;30:159~65
  [2] Pines A, Maslach C. 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s. Hosp Community Psychiatry 1978;29:233~37
  [3] Della Valle E, De Pascale G, Cuccaro A, Di Mare M, Padovano L, Carbone U, et al. Burnout: Rising interest phenomenon in stressful workplace. Ann Ig 2006;18:171~7
  [4] 李小妹,刘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35(11):646
  [5] 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6] 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7] Brewer EW, Shapard L. Employee burnout: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or years of experience. Hum Resour Dev Rev 2004;3:102~23
  [8] Koivula M, Paunonen M, Laippala P. Burnout among nursing staff in two Finnish hospitals. J Nurs Manage 2000;8:149~58
  [9] Cordes CL, Dougherty TW. A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Academy ofManagementReview,1993,18:621~656
  [10]Maslach, C. Job burnout: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3, 12,189~192.
  作者单位:425000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神经外科;座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93-01    坐位术式在1913年由Demurral首先引入神经外[1],科神经外科采取坐位手术,多用于后颅凹及小脑、颈椎等部位的病变,优点是手术视野暴露好,利于静脉回流及脑脊液的引流,从而减少出血、降低颅内压,相应缩短手术时间等。如小脑桥脑角肿瘤、第四脑室肿瘤等,这就要
期刊
【摘要】视网膜母细膜瘤(Ritinoblastoma)的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胚胎性核层细胞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危及生命。视网膜母细膜瘤以婴幼儿占大多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偶见于成人。确切原因不明,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4%为散发病例。其中25%为遗传突变。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白瞳症”,瞳孔区有白色反光,俗称“猫眼”[1]。2009年1月,我院收治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由于发现早通过手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引流管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正确标准的引流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结论:维持有效的引流、严格控制引流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以及细致认真的临床观察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方法:手术当日行膀胱冲洗至澄清,术后当天暂不翻身,防止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当日膀胱冲洗液澄清,术后2~3天拔除三腔Fioey尿管,患者自排尿45例,术后1~2周内有10例出现尿频,尿急,终末血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只有1例术后第13天发生继发性出血,即重插三腔Fioey尿管,继续冲洗膀胱,抗炎,止血等,症状均消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85例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8例完全康复,43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结论:通过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重症脑出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6【文献标识码
期刊
2010年1月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动员全国医疗系统积极行动起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面加强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近年来,临床普遍强调专科护理和“高精尖”技术的护理配合,轻视基础护理,简化基础护理、依赖家属和护工从事基础护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为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制约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1]。为了深
期刊
为解决早孕人工流产疼痛问题和减少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优良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孕6~10周内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进行无痛人流术100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9岁,所有患者无心、肺疾患及其他疾患,无药物过敏史、无用药禁忌症、无术前用药,身体状况良好。做好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B超等检查。严格掌握无痛人流手术的适
期刊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5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早期护理干预。结论护士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压改变,分流管皮下积液,消化道症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及早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同时保护好切口,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3.6%,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耐量减退者约2.5%;1型糖尿病患病率为0.9/100000[1]。随着糖尿病病人的增多,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将发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心内科患者特点,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通过护理风险识别,确定做好健康宣教、科学规范管理、提高护理技能、强化职业意识等风险防范对策,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R1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81-02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在医学实践中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