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qief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中学生应对多则材料作文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审题偏,离题旨远;对材料缺乏准确到位的分析;分析乱开花,立意不集中;材料照抄照搬,不会结合自己立意的角度简洁概括、灵活运用;开篇语言冗长、不能切中主题;文章中缺乏必要的点题。综合看来,关键是审题问题,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审题方法。
   一.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如:(2009全国卷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袜子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觉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成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找出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可以写生活的需要是科学发明发现的原动力,写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写矛盾的相互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抓住转化的契机,变坏事为好事,变不利为有利。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转化的契机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有新发现。
   二.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如:
   (2007全国卷Ⅱ)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她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解析】两则材料说的都是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则材料中丛飞资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知恩不报,没有学会帮助别人;而第二则材料中受资助的小学生却懂得知恩图报,学会帮助别人。这就告诉我们: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
   三.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去做一件合理的事情,从此你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免不了终生吃苦,但我们应该活精彩。
   【解析】爱因斯坦的观点:做好一件事而精彩;普通人的观点:终生吃苦,活得精彩。由此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吃苦——做好一件事——活得精彩。可以引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但要用吃苦精神做好一件事,获得精彩,我们也要用吃苦精神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可能终生吃苦,但我们一生都活得精彩。
   如果学会了以上这些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写出立意深刻、见解独到的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姜悦,教师,现居吉林通化。
其他文献
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十分重要,其是保证学生语文成绩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关键.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师需给予创新思维培养高度重视,通过有效手段,将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
期刊
期刊
电影《李斯特狂想曲》讲述的是音乐家李斯特在教吉普赛男孩约瑟学习小提琴过程中发生的几个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特别是对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颇具启发意
笔者参与了五次中考作文阅卷工作,从考场作文反馈信息中归纳出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①积累范围狭窄,造成文章内容雷同,加上素材并非亲身经历与感受,情感虚假生硬;②文章立意单调,观察表现生活的高度和角度几乎一致;③审题不清,误解了“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一要求,缺乏文体意识。现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能否在阅读和写作结合方面做出尝试,让写作教学行走于阅读教学之中呢?下面,我就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都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而保持长久的听课注意力集中是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自我管控能力,且活泼好动,爱做小动作,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持
期刊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各领域发展目标.教育行业也是一样,提出了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
作为三大学科体系之一,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作为学生语文内容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