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黔山秀水中走出的品牌校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南郊、国家级风景区万峰林之侧,一所“政府+企业”联合办学的新型学校——兴义八中拔地而起。建校仅23年,兴义八中已成为贵州省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享誉黔滇桂,跻身全国百强高中之列。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23年时间里,兴义八中共有19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近年来,兴义八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稳居贵州省前茅。2019年高考,兴义八中整体一本升学率保持在96%左右,册望班(面向册亨、望谟两县大幅降分特招的少数民族班)一本升学率也达到了95%以上;在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28人中,首次出现一名册望班的学生,也由此创造了学校教育精准扶贫新记录。
  身处边远落后地区却连连创造教育“奇迹”,兴义八中成功的秘诀,一时成为教育人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这所被称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的学校,是怎样快速崛起、振翅腾飞,铸就金字品牌的?
  课堂支撑品牌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兴义八中提炼出了“以德为本,务本求真,自强不息;文化兴校,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八中特色的办学理念体系。理念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兴义八中前行的路。
  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兴义八中“以德为本”,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务本求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蹄疾步稳”地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在兴义八中成了省内响当当的学校后,秉持“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信念的八中人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沿着“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建设路线,从改变传统灌输式、僵化的教学模式,走向直通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模式,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制度。
  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兴义八中探究出了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具有示范性、系统性、特色性、前瞻性、人文性的“五化五性”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体系。如开展“八个一”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不低于2小时;每周一次公开课;每组至少一个科研课题,教研组的教研教改重点围绕高效课堂、高效学习、新课标与高考、校本教材等进行;每期至少进行一次校际交流专题教研活动;每组至少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发表论文的篇数不低于教研组教师数的1/5;每组至少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一项“3·5·1素质教育”(“3”指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5”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创新,“1”指学有创见、学有特长)主题月、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每組至少指导一个学生社团活动;每组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构建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研注重以教师为本,不强迫教师从事理论性比较强、大而无当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一是教学反思制度。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善,提升其教学水平、教学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二是对话交流制度。主要是为教研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鼓励教师教学创新;鼓励探索教学方式、模式,不固化推崇某种方式、模式;为教师搭建各种对话、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是微课题研究制度。引导教师从身边的问题入手,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对象和源泉,围绕所遇到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
  四是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教师结合实际,每周提出一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问题会诊”“网上咨询”等方式,组织教师一起讨论。用问题激发大家的思考、思想,用问题碰出大家的智慧和灵感。
  建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从注重课堂教学状态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倡导“五动”(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动神)课堂,以此来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通过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和谐课堂的构建,兴义八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真正实现了高素养教育和高水平办学。
  管理维护品牌
  兴义八中在短时间内铸就了优质品牌,与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无关系。兴义八中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校园运行机制,将每项工作细化、明确、规范。真正做到了战略上把握方向,战术上把握细节。
  精细从行为习惯抓起。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兴义八中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从学生的日常习惯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如先自学后听课、做题不看书看书不做题、独立思考、上课专注等。行为习惯如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随手捡拾废弃物、进教室寝室开窗开门对流通风、每天健身一小时等。劳动习惯如自主完成校园、餐厅和学生宿舍的清洁卫生等。
  精细从教育教学抓起。教务管理围绕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间穿插两次教育教学情况的常规检查与问卷调查。抓严三个细节:一是考前宣传教育到位,营造良好的学风;二是考试组织到位,营造良好的考风;三是考后分析到位,形成良好的教风。考试要精选试题、精细制卷、精细评卷、精细分析。
  兴义八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向45分钟要效益。备课要精心,教学环节要精细化分解,讲课要精彩,作业要精选、精练、精评,效果要精准。严抓预习到位,作业与考试习惯到位,补缺补差到位,反思教学到位,效率第一到位,育人也要到位。
  精细从关爱“待优生”抓起。兴义八中的教育教学始终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待优生”。让“待优生”得到关心、关爱和帮助,把培养“待优生”作为学校树形象的工程,把提供适合“待优生”成长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各教研组、班级、班主任、科任老师的重要工作。   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兴义八中并未就此止步。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兴义八中又把目光投向了高效管理,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一个“零管理”的群体,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文化提升品牌
  学校文化是优质品牌中学的“身份证”,学校具有强大竞争力、生存力的深层原因是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兴义八中形成了伴随学校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文化品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兴义八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兼收广纳其他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主题月活动、节日文化活动、专题讲座活动、校刊板报活动、“3·5·1”素质教育活动等,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师生修身养性、健全人格、提升品质、促进发展的精神食粮。
  构建八中文化体系。兴义八中构建文化体系的着力点有:1.将师生共同发展作为价值取向。通过“筑巢引凤”、校本培训、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等,不断促进师生发展。2.完善办学思想。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形成独树一帜、有丰富理念基础的先进办学思想。3.共建精神富区。塑造高品位、高境界、高素养的师生队伍,形成共生、共享、共荣辱的格局。4.优化和谐校园。通过平安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构建和谐八中。5.继续以“文化兴校”工程推进学校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推进、优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6.将奥林匹克文化渗透进学校文化,扩大“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兴义八中的校园文化独具魅力,丰富多彩,像一个魔力磁场,将师生凝聚在一起。每年12月31日,学校在广场上燃起篝火,师生放声献歌“一把火,一堆柴,熊熊篝火燃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八中圣火铸未来”,围着篝火起舞,一起迎接新年;高考前夕,在其他学校最紧张的时候,兴义八中却举办泼水节,化解学生考前的疲惫与紧张。此外,还有体育节、成人节、艺术节……最有特色的当属“班主任节”。从2007年起,兴义八中将每年教师节前的那个星期一定为“班主任节”,对班主任进行表彰,与学生开展系列互动活动,这在州内乃至省内都不多见。
  构建生态和谐校园。兴义八中先后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兴义八中占地230亩,除了建筑外,绿化面积超过150亩。步入校园,树绿、草青、花红,缤纷多彩;风声、鸟鸣、笑语、欢歌、水潺,声声入耳;楼宏、亭翘、阁奇、廊雅、路幽,文化氤氲。翔宇楼、自强楼、九思园、文松亭、国学长廊、易经八卦图、月牙池、感恩林、学生公寓、游泳馆等错落有致,合理布局。2015年8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来校视察时,曾称赞兴义八中是“森林式的校园”。2017年5月15日,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到校参观调研时说:“兴义八中是优美生态文明校园,是贵州省栋梁之才的摇篮,是教育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再造“课堂文化”。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兴义八中开始实施“课堂文化”再造。重点抓好转变:1.变“灌输主义”的教学为“对话中心”的教学。2.变甄别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3.变传统课堂为特色课堂。4.变统一教科书为多元教科书。5.变单一国家指定教材為国家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的多元教材。6.变接受式、个体式、指令式学习为探究式、研究性、合作式、小组式、互补式、互助式、互动式、分享式、自主式学习。7.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8.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9.变安静课堂为生动、互动活动课堂。
  “八育”开创先河。兴义八中开展的八育并举教育,是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育、食育、境育、心育”。分别指劳动、活动、运动育人,良好饮食习惯、珍惜食物习惯和食物与健康教育,校园环境、文化环境育人,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这“四育”均通过开展相应的课程和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强壮学生的身体,让学生拥有阳光心态、健康心理。
  育人铸魂,“三坚三强”。兴义八中通过晨跑、森林徒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坚韧、坚持、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培育“三强”(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内心世界、强盛的学业和事业)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育人育魂,实施“三坚三强”工程,对学生一生负责,为民族未来担责。
  团队塑造品牌
  有了教师的发展才有了学校的发展。兴义八中的人才观是:优化环境吸引人,唯才是举用好人,待遇情感留住人,精细管理服务人,学习培训发展人,文化品位提升人,制度机制塑造人,校兴我荣为了人。为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兴义八中多措并举。
  筑巢引凤,吸引优秀人才。通过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让优秀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向往兴义八中。近几年,学校除适量吸收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盟外,还争取上级支持,主动到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招考优秀应届毕业生,特别是获硕士以上学位的学生,以改进教师队伍结构。学校现在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0多人。
  建长效机制,抓好师德培训。兴义八中把抓好师德建设放在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工作的首位。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促进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主要是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资格准入制、按需设岗制、择优聘任制、依法管理制、能进能出制、激励机制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学习宣传机制、激励机制、检查督导机制等。四是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进行行为规范培训、师德修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专业化发展培训等。
  抓“蓝青工程”,促青年教师成长。抓好“一对一”师徒结对工作,抓好“二到位”跟踪指导工作(备课到位、上课到位),抓好“三安排”理论提升工作(安排听名师或专家报告与上课、安排研究名师成长的经历、安排教育教学讲座与观摩课)。通过抓好“蓝青工程”,引导青年教师由合格的教师向优秀的教师转变,由职业型的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教、研、训一体化,促专业发展。兴义八中为教师搭建了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达到了以教促教、以研促教、以训促教的目的。落实《名师工程》方案工作,催生大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品牌教师,创建“八中大讲堂”,促进名师成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到省内外参观、学习、考察、交流提供保障,同时,通过教师读书、积累、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翼”,只有两只“翅膀”都硬的教师才能展翅高飞。为此学校出台了《科研撑校工程方案》,帮助教师在读书与积累中发展,在校本培训中发展,在不断反思中发展,在校本教研中发展,基本形成了人人有课题的格局。经过多年的精心打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兴义八中已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兴义八中品牌的铸就,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精细化的管理、文化氛围的滋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优秀舵手的引领。这只振翅翱翔的“金凤凰”,将为更多山沟里的孩子带来梦想与希望。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周丽
其他文献
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孩子们负担太重、死记硬背、睡眠不足、运动缺乏、不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高度应激导致相当多的孩子产生了精神方面的问题。  现在,大家很重视教育神经科学或教育脑科学,期待运用脑科知识或原理来解释或指导中小学的课堂教育。教育脑科学首先是面对教育问题的脑科学研究,其次是基于脑科学原理的教育创新研究。教育脑科学从这两个方面来开展,才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前者可能更加迫切。  教
期刊
学习阅读的两个关键点  阅读是建立视觉词汇与语音/语义系统联结的过程。在本质上,阅读学习与一般技能的学习一样,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先是建立最初的行为方式,然后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再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特异化的大脑神经回路。从最初行为方式的建立到特异化神经回路的形成,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需要反复地练习以达到熟练,第二个关键点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形成特异化的神经回路。  这两个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期刊
这个世界更需要行动者,尤其是善良而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学校教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看她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坚定了这样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用我們的善良和智慧为世界贡献一个问题解决的行动,让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这是灾难给我们教育的启示,也是教育致力培养的核心素养。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来源:微言教育)
期刊
衡量教育是否有成效,核心在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及其離开学校以后,自身的生命状态及生命实践是否变得更好,是否有持续为自己以及他人创造美好的意识、动机和习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自身职责与使命的完成,其最终标志是学生利他能力的养成。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期刊
大部分在线教学以讲练为主,重点难点精讲精练,评价手段是刷卷刷题,死磕答题技术、技巧。大部分技术工具更新,都是为了强化这些低阶学习技能,更深层的学习技術工具绝少涉及,如学习框架设计、意义构建、项目规划、问题解决、方法创新等,这才是学生赖以终身发展和取得更高成就的底层系统。这些与全球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  ——中关村学院学术委
期刊
我理想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孩子有被理解的体验,可以感受到爱,知道自己的内在世界是可以分享的,愿意向这个世界敞开自己。同时,家庭也应该容纳误解和适度的冲突,让孩子意识到还有一个不同于自己內在世界的外在世界,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被误解和被拒绝,既能够享受幸福,也能够承受痛苦。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侯瑞鹤  (来源:光明日报)
期刊
从知识维度看,评价体系应体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動及不同层次科技知识的差异性,体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成果的差异性;从时间维度看,评价体系应体现知识的生产、传播、转化、运用等不同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其作用及影响的差异性;从价值维度看,应根据评价目的不同,从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等不同价值角度,构建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
期刊
从汉江之滨起航,在岘山之麓成长,在刘汉青校长的带领下,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坚守“立德、立功、立言、立人”的校训精神,秉承“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办学理念,不懈躬耕,用行动唤醒迷茫学子,引领他们走向自信人生。  唤醒:立德铸魂天下计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急不得。揠苗助长不仅不能让生命加速成长,反而会让生命提前凋零。”刘汉青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不求桃李相报,只管施肥浇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时势造英雄。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疫”中,英雄无处不在,先锋拼搏在前。如何落实好“英雄教育”,用英雄们的言行举止与内在精神去引领青少年学生成长,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谁是英雄:重识“英雄教育”本真  崇尚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禀赋。我们一直将英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锻造学生价值观、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