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本真 把握内涵 找到落点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时势造英雄。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疫”中,英雄无处不在,先锋拼搏在前。如何落实好“英雄教育”,用英雄们的言行举止与内在精神去引领青少年学生成长,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谁是英雄:重识“英雄教育”本真
  崇尚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禀赋。我们一直将英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锻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载体之一。
  但是,英雄教育时常被贴上“远、大、高”的标签。曾几何时,英雄形象往往被塑造得非常完美,高大饱满,甚至超越了一般的人性。对于这样的标杆,学生只能瞻仰,却难以学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嘴上学英雄”“口号中学英雄”“表态中学英雄”等教育的尴尬,这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在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中,英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就会不同程度地提升学生对英雄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对于英雄的认识,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英雄不分名气大小。钟南山、李兰娟堪称国士,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进重灾区,着实是学术高超、勇于担当、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也有一些平凡人面对疫情勇敢无畏,做出了一些不平凡的举动,他们是一群“平民英雄”。在这次疫情中,有的英雄,声名响彻华夏大地,必将载入史册;也有的英雄,我们虽看不清楚他的面容,更无从知晓他的尊姓大名,但他们也必将被历史铭记。知名英雄让我们景仰,无名英雄让我们敬佩。
  英雄不计数量多少。疫情“吹哨人”李文亮,最早预警提醒别人注意病毒、做好防护,是挺身而出的“孤胆”英雄。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奔赴荆楚大地,投入抗“疫”一线,是敬业又专业的群体英雄。甚至还有人说,最大的英雄是“中国人民”,因为我们令行禁止、恪守规则,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群体。在这次疫情中,英雄不计其数,个体英雄让我们崇拜,群体英雄让我们敬仰。
  “谁是英雄”是我们需要考量的本真问题,也是我们实施英雄教育的起点。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具有典型性的英雄,因为他们身上集聚了最有特质的英雄元素;也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就在身边、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英雄,因为他们将英雄平凡化、形象化、生活化。英雄教育,从重新认识英雄开始。
  向英雄学什么:把握“英雄教育”内涵
  有人说,学习英雄,往往会有雾里看花(越看越迷糊)、山脚望顶(越望越觉得距离遥远)的感觉。这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英雄教育的内涵特质。学习英雄,首先应该弄懂悟透“向英雄学什么”的问题。从本质上看,英雄是有共性的。只有洞察、领会这些共性,才能更好地学习英雄。
  立足岗位,尽心尽责。用心地观察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你会发现他们都立足自己的岗位,敢于担当,善于尽责。钟南山、李兰娟作为中国传染病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为疫情把脉、为国家开方;李文亮基于医生的良知,在关键时刻毅然“吹响哨子”,发出预警;白衣天使们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将安危置之度外,冲到一线救治病员;无数的社工、保安不分昼夜,坚守岗位,把好各道门槛……无论是声名显赫的大英雄,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都在立足岗位,尽好自己的职责。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学习英雄的内涵。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次战“疫”中,还有一群人我们不能遗忘。还记得,只身一人,从印尼“人肉”背回1.5万只口罩的15岁上海少年赵珺延吗?还记得,不顾自己的腿伤,坚持每天免费为值勤村民做饭送餐的杨水东吗?还记得,义务为群众送药的快递小哥吗?快递小哥贾胜治说:“我们不是英雄,但守护这座城,我们都愿意竭尽全力。”赵珺延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只是做了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我们在为这些义举点赞的同时,更加清晰地感悟到:因为“匹夫有责”,平民才会化身英雄。这值得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
  一味地去模仿英雄,只会徒增哀叹,而且越学越迷茫。我们需要梳理、总结、反思,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洞見英雄的本质属性——这些本质,就是我们向英雄学习的主要内容。
  如何学习英雄:找到“英雄教育”落点
  英雄教育,常常因为过分注重形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遭到诟病。我们在弄清楚“向英雄学什么”之后,还需要找到英雄教育的落点,即如何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
  把点落到自我。学习英雄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找寻、自我实践的过程,从我做起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做实、做好、做透一个“律”字。比如,线上教学增加了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和频率,此时,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自律”,让他们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又如,居家生活相对比较自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生活“规律”,让他们有序地生活,做好学习、家务、锻炼、阅读、休闲的时间管理。
  向英雄学习,就要立足学生的角色定位,做好学生的“分内事”。这不是对英雄教育的一种泛化、矮化,而是一种活化、细化。在疫情期间,尽力学习好、安全生活好、适当调节好,就是学生尽心尽责的表现,也是向英雄学习的最好形式。
  把点落在当下。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引导学生思考“当下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是很有必要的。安安静静地居家禁足,不给国家增添麻烦,是当下学生应该尽到的责任。每天如实填写健康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是学生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用自己的小视频、小卡片、小文章、小书信为前线的“英雄”“战士”鼓劲加油,与疫区的小伙伴网上交流,传递我们的关切之情和美好祝愿,是当下学生可以实践和体验的。
  向英雄学习,就要将时间节点落在当下,让学生可以感知、可以尝试、可以体验、可以升华。既不要将英雄教育当作“未来的事情”,认为那是长大后才要学习的事;也不要背离当下的防疫实际,组织线下活动,增加感染风险,增添社会防控的难度。有效地把握好当下,是提升向英雄学习效果的一种好办法。
  把落点引向学生,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向英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落点引向当下,处理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学生向英雄学习才不会脱节,才不会存在真空时段。落点到位了,学习英雄的效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所谓英雄,其实就是为我们阻挡病毒的那一道道铜墙铁壁。所谓英雄,其实就是我们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所谓英雄,其实就是“肩有责、动有法、心有国、行有爱”的每一个中国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2019年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盛世长安小学建校十周年。在前不久举行的学校十周年庆典上,校长孙晓君表示:“经过十年的实践与沉淀,盛世长安小学在‘爱’的理念的引领下,让学校的孩子们在爱的海洋里徜徉。”  爱是改变、爱是尊重、爱是实践,盛世长安小学以“因为爱,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为核心理念来表达爱,将“爱世界、爱微笑”作为育人目标,把“爱·微笑”的元素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爱是改变  周同学曾是盛世长
期刊
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孩子们负担太重、死记硬背、睡眠不足、运动缺乏、不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高度应激导致相当多的孩子产生了精神方面的问题。  现在,大家很重视教育神经科学或教育脑科学,期待运用脑科知识或原理来解释或指导中小学的课堂教育。教育脑科学首先是面对教育问题的脑科学研究,其次是基于脑科学原理的教育创新研究。教育脑科学从这两个方面来开展,才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前者可能更加迫切。  教
期刊
学习阅读的两个关键点  阅读是建立视觉词汇与语音/语义系统联结的过程。在本质上,阅读学习与一般技能的学习一样,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先是建立最初的行为方式,然后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再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特异化的大脑神经回路。从最初行为方式的建立到特异化神经回路的形成,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需要反复地练习以达到熟练,第二个关键点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形成特异化的神经回路。  这两个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期刊
这个世界更需要行动者,尤其是善良而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学校教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看她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坚定了这样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用我們的善良和智慧为世界贡献一个问题解决的行动,让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这是灾难给我们教育的启示,也是教育致力培养的核心素养。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来源:微言教育)
期刊
衡量教育是否有成效,核心在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及其離开学校以后,自身的生命状态及生命实践是否变得更好,是否有持续为自己以及他人创造美好的意识、动机和习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自身职责与使命的完成,其最终标志是学生利他能力的养成。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期刊
大部分在线教学以讲练为主,重点难点精讲精练,评价手段是刷卷刷题,死磕答题技术、技巧。大部分技术工具更新,都是为了强化这些低阶学习技能,更深层的学习技術工具绝少涉及,如学习框架设计、意义构建、项目规划、问题解决、方法创新等,这才是学生赖以终身发展和取得更高成就的底层系统。这些与全球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  ——中关村学院学术委
期刊
我理想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孩子有被理解的体验,可以感受到爱,知道自己的内在世界是可以分享的,愿意向这个世界敞开自己。同时,家庭也应该容纳误解和适度的冲突,让孩子意识到还有一个不同于自己內在世界的外在世界,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被误解和被拒绝,既能够享受幸福,也能够承受痛苦。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侯瑞鹤  (来源:光明日报)
期刊
从知识维度看,评价体系应体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動及不同层次科技知识的差异性,体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成果的差异性;从时间维度看,评价体系应体现知识的生产、传播、转化、运用等不同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其作用及影响的差异性;从价值维度看,应根据评价目的不同,从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等不同价值角度,构建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
期刊
从汉江之滨起航,在岘山之麓成长,在刘汉青校长的带领下,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坚守“立德、立功、立言、立人”的校训精神,秉承“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办学理念,不懈躬耕,用行动唤醒迷茫学子,引领他们走向自信人生。  唤醒:立德铸魂天下计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急不得。揠苗助长不仅不能让生命加速成长,反而会让生命提前凋零。”刘汉青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不求桃李相报,只管施肥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