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下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管理机制是落实教育决策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体制改革激发了学校的活力,追求特色办学是达到教育改革成功的最高境界;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他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有地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发展是学校的存在生命,创新是学校的思想灵魂,管理则是实现一切愿望和计划的根本,必须学习新课改管理理念、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制度,不断总结经验,促成快速跨越。
  关键词:新教改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思考主体目的核心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适应社会的应用需要,教育教学管理的结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重点教育向整体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推进,文化单一教育向素质整体教育迈步,因此,原有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新课标新教改改革,寻找探索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已势在必行;新课改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字面意义上的课本改变和课程改变,相比较之下课程的改变,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性在于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还注重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引导。因此,新教改下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方式的核心、课程结构改革的目的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思考和改变。
  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管理改变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中,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增强课程和教育在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改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广大教师实施适应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的教学能力、学生接受新课改的心理和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配合、融合与提高以及效果显示的综合指标。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四大“观念”。
  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新教改的相关知识,树立终身从教,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导教学,不懈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更新、提高、拓宽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知识面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最后,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法与学法。在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中,了解、调查、总结、研究,综合教与学的适用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的改变本身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因此,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中,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一是学生要在学校与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发展性,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二是学生要在自身思考中自觉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知识,更新理念,改变由单独文化升学追求向多元素质结构方向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要经常性地受教师指导并向教师请教,了解教师在新教改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掌握自我个性、特长及素质文化的需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体现着教师教育的自觉性、丰富性和探究性;同时学生也体现出学习的适宜性、实践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科学性。
  二、引导和培养是教育教学方式改变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排除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单纯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动手。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知识性,还要强调其选择性,更要包括其基础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爱好、特长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团队意识和个体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②掌握基本科学方法;③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发展和需要是课程结构改变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改变,与以往课程相比较,从发展和需要的目的出发,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实现以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的改变;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并且相应地增加了社会综合实践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在所增设的课目中,有机地结合了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思想发展、社会实践等四大板块,综合性地突出整体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设置综合性素质的课程结构,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的发展势态,学会学习、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素质,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方案,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将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正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感恩的失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消极的影响。“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通过营造数学氛围、巧设妙导,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有质疑有合作,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真的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在数学课堂尽量创造
城市的供水网络工程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为城市蓬勃发展提供源动力.目前我国的城市网络工程施工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然在前期准备、人员素质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仍
摘要: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关键词:数学 应用 意识 能力  一、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  1、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
背景与目的: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通路(JAK/STAT通路)参与了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研究表明,JAK/STAT通路参与了心
摘要: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初中政治 教学差异化 回归生活  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
当前,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初中校园,走进了初中生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思维心理及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对农村初中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呢?  笔者认为可用加强网络建设,推进健康上网,在校园局域网内建立思想政治教
一、巧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对话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如投影仪、实物、挂图、卡片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譬如:在教购物时,我利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买有卖的交流。使学生学习起来加倍亲切,降低了教学的
批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的新闻事业来说,它不能少,也不可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突发
什么样的教育是一流的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是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校不应该是束缚鸟儿的金笼,教育不是只让鸟儿生出光鲜的毛羽,练出动听的歌喉;学校应该是广袤的森林,为了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休憩与飞翔提供多种所需,保护它们,养育它们,放飞它们。视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为宝贵的教育生态资源,基于差异,适应差异,积极实施差异教育:测量和诊断学生差异——分析数据形成差异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