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原有的“以核心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以科学方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以科学方法论为主导,包括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主修专业课。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引入科学方法论、重置课程结构。
  关键词:能力培养;电子信息课程;课程体系;科学方法论
  作者简介:陈华丽(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程耕国(1947-),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科技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强化综合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60-0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和先导产业。为迎接“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的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1]培养和增强这五种能力,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武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指导,对原有的“以核心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以科学方法论为主导,包括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主修专业课。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是指教学中诸多课程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课程体系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学生。新中国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分别是1952年、1966年、1978年),[2]教育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但课程体系改革一直是一個薄弱环节。50多年来,我们一直沿袭前苏联的课程体系,这种以培养专门化人才为目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而构成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即“三层楼”式或“金字塔”式的体系。[3]这种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也有不少文章对“三层楼”式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但都只是添枝加叶式的改良,根本没有触及到课程体系的本源。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至今仍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势在必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体系的提出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传统的一味的强调专业、学科、知识为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体改革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指获取应用知识和求得新知的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定向性,以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对人才多变的需求。
  2.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实践(实验、设计、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两方面,[4]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加强若干基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践,设置若干实践基地。通过课堂—基地—社会的有机结合,把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四大块衔接起来,把社会实践基地变成学生技能强化基地,变成学习创新的教育基地,在强化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3.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计划,要有创新的课程体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5]将其落实到教学层面就是要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6]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旨在通过各种环节引导大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4.强化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体系以创业基本素质为培养目标,适当增加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5.强化就业能力的培养
  就业能力即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优质就业的能力。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应该有更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和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就业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提出一种新的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以科学方法论为主导,包括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主修专业课。在课时比例上,科学方法论课(必修)占30%,人文(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和自然科学基础(必修)占40%,主修专业课(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占30%。
  三、新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1.科学方法论的引入
  新课程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科学方法论,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创造思维方法”、“辩证逻辑方法”、“学习方法概论”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体会,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大多数课程,毕业后基本上是用不上的,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又必须从头学起。这就从反面验证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智慧,而且还可以指导他们去寻求所需要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的知识。俗话说,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那么科学方法就是纲,而其他的课程就是目。如果把科学方法纳入到新的课程体系中,就可以使大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知识中解放出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科学的学习知识的方法才是大学生将来的立足之本,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综合能力之学习能力。
  2.专业课程结构的重设
  课程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和难点。根据电子信息的发展趋势,设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的原则,制定新的专业课程。
  (1)加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方案上注重数理基础、电子电路与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基础的协调一致。数理基础的必修课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与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必修课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编程技术”、“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MATLAB程序设计”,选修课有:“计算机控制技术”、“VHDL与可编程器件”、“DSP原理与应用”、“TCP/IP协议原理”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基础的必修课有:“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图像处理技术”,选修课有:“传感器技术”、“数字通信系统”、“模式识别”、“计算机通信网”、“数字语音处理”、“数字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线路CAD”等。
  (2)注重实践。构建了以强化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三个三”实验课程体系,1)实验内容的“三层次”:包括基础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重,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多设计为开放型实验,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实验时间;2)实验仪器的“三开放”:包括对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开放、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开放、对课外科研活动开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实验教学的“三结合”: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实验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特别是工程实训,我校已建成占地107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仪器设备1525台件,设备值2098.8万余元,中心可同时接纳500余名学生,现已成为面向全校各个学院,机、电、控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工程训练平台。工程训练中心秉承“面向实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训动手”的“四实”精神,肩负起我校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潜质的培养,弥补了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用人单位无从下手的尴尬,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稳定的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团队在高校的科研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科研团队的这种组织形式深入到教学中去,特别是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现针对电子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几点问题,应用团队的合作指导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团队优势;教学改革;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林忠(1965-),男,福
期刊
摘要:简述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的意义,对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与分析,对认识实习教学环节所采取的课堂及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实效描述。此外还介绍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对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简述。  关键词:安全意识;认识实习;生产现场;专题讲座;感性认识  作者简介:王文燕(1965-),女,北京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和今后的就业,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梁俊(1964-),男,四川西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
期刊
摘要:“食品保藏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部分是本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针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将其中的食品杀菌设定为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选择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采取教师全程指导与跟踪。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考
期刊
摘要:艺术治疗因其非言语沟通的特质,在心理治疗方法中逐渐开始受到推广。对艺术治疗的概念、历史发展、作用机制以及有效性评估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艺术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艺术治疗;作用机制;有效性评估  作者简介:李小红(1984-),女,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吴明霞(1972-),女,四川都江堰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重庆400715)  中图
期刊
摘要:“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所涉及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已逐步应用于众多领域和学科中。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为深化“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讨论课的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信号与系统”讨论课的选题、讨论课的准备、讨论课的主题报告、师生互动、讨论课的总结五个方面。同时,指出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开展讨论课的意义和今后开展讨论课的方向。  关键词:信号与系
期刊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要“坚持立德为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工程;是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外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基于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竺杏月(1979-),女,浙江绍兴人,三江学院经济
期刊
摘要:结合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出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高级课程群的一体化建设思想,详细阐述了本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过程,总结了程序设计高级课程群一体化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  关键词:CDIO;程序设计;课程群;一体化  作者简介:乔付(1975-),男,黑龙江依安人,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曹景萍(1978-),女,山东梁山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黑龙江
期刊
摘要:从高校环境专业教学实施网络课程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部分高校已经开展环境专业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脚本撰写、结构构建、导航构建以及反馈构建等方面探讨设计和构建高校環境专业教学网络课程体系,希望为高校环境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启示和思考,实现环境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环境专业;网络课程;设计构建  作者简介:谢云成(1976-),男,四川中江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