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高一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二阶段重点培养审美能力
   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切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高三阶段重点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还应看到,高三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目标。高三的教材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中)
其他文献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四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需求。因而,凸显数学学习的灵魂,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
当前河北省各个城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实施大量的拆建工作,旧的绿化系统被打破,新的绿化系统正在形成。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
本文结合黑河电视台新建的电视高标清同播系统,阐述了网络字幕服务器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网络字幕服务器与电视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无缝连接方式、系统构成、操
加强目标管理是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和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摘 要: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机地将各种方法灵活运用,以方法为契机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最终归宿。  关键词:知识点;方法论;能力型    中考复习并非是简单地将教材梳理,而是在有效的时间之内探究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作为初三的教师,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并对历年来的中考试卷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历年来中考试题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考试中易失分的原因,制订好周密而详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提
对葡萄新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测定表明:叶绿素含量自开始展叶至展叶后30d左右急速上升,此后进入缓慢上升阶段;叶绿素a/b比值自开始展叶至展叶后20d左右较高
<正>~~
期刊
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有助于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及林业产业多样性调整,多样化格局的形成。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和林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
采用硝酸镁法消解城市污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消解液总磷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4.1%~104%,精密度为1.20%~4.25%。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结果准确,精密度高,如应用于污泥中总磷含
<正> 生物的变异是由组合引起的。比如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的组合造成变异。组合作为一条主线纵贯于整个生物史。一、生物的组合组合始终贯穿于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