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用于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的微量滤纸法(MDB)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发和论述了一种新的用于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的微量滤纸法(MDB)。研究表明,用MDB测定的多效唑(MET)和赤霉素(GA3)对油菜下胚轴伸长的活性同水溶液法(WSB)完全一致。MDB揭示了在一定处理浓度下化合物的活性不受点样量、点滴方式和扩散时间的影响,比改进滤纸法(IDB)有更大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合成了Mn(Ⅱ)、Co(Ⅱ)及Ni(Ⅱ)与双(苯基亚砜)和α-双(苯基亚砜)守(α-bphsb)的系列因体配合物:[Mn(bphsp)3](ClO4)2、[Co(bphsp)3](ClO4)、[Mn(bphsb)3](ClO4)2、[Co(bphsb)3](ClO4)2及[Bn(α-bphsb)3](ClO4)2等,并用元素分析、电导、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磁化率等手段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和
目的:观察新型半导体激光定位仪在CT引导下穿刺操作的辅助作用。方法:84例拟行腹腔神经丛毁损(NCPB)和三叉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A组,n=42)在CT扫描定位后,利用
成化本《白兔记》与《六十种曲》本相似之处甚多,某些场面在《缀白裘》中也保留了下来。而晚明谢天佑的改写本,与上述“传统”本很不相同。研究这些分歧,有助于理解传奇在明代的演化过程:民间文学因素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人物的心理过程越来越受重视,作品越来越关心如何解决中心主题的模糊之处。
介绍了经济型喷涂机器人实时控制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它适合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是在STD工控机基础上开发的多CPU、多轴联动实时控制器
<正> 1.缘起 舞台艺术离不开观众,没有观众就无法演出。如果说文学理论界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才注意到对读者“反应批评”的研究,出现了当今西方相当有影响的理论流派“接受美学”的话,那么在戏剧活动家那里则早就把“观众学”的研究放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是两种因素即创作意识(作者)和接受意识(读者)共同作用
在硫酸钡微晶对毛细管内壁改性的基础上,系统制备了甲基环糊精与不同混合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从柱的分离选择性,惰性,柱效和分析准确性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环糊精的分
利用固相反法合成了不同浓度Sm^3+掺杂的CaS荧光粉。研究了Sm^3+在CaS基质的发光特性与其格位对称性的相关性。发现Sm^3+掺杂浓度较低时,其电荷补偿方式所引起的晶格畸变较小,Sm^3+伯处于对称性格位。当Sm^3+的
研究了取值于Banach空间的向量值M-解析函数的边值问题以及M-解析函数的高阶奇异积分,本文证明了Plemelj公式,导数公式,高阶奇异积分的Betrand-Poincare型换序公式,反演公式。
【正】 为理解当代美学的状况,我们必须考虑其浪漫主义的根源。于是,我们找到英国经验主义和莱布 尼茨唯心主义的独特综合,它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给
<正> 讲故事的说唱艺术的源头“生于民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过《汉书·艺文志》的一段文字,用来介绍讲故事的“小说家”的来历:“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他对这一引文还作了透辟的评解:“然稗官(古代搜集民间传说故事、言谈议论的官)者,职唯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其实,先秦两汉以迄魏晋六朝留传下来的,包括见诸书史文传,诗辞歌赋的奇妙的神话,美丽的传说,感人的故事,隽永的笑谈,又何尝不是“生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