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协作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往往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工业环境的矛盾关系,而对于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关注,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态文明内涵中的自然维度(人与自然)的一些理念要过渡到人文维度(人、人、社会)之中,这对于北京城市精神的理解是一个重要补充。我们可从“公平—包容”、“协作—创新”这两个脉络论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北京精神的关系。
  关键词:公平;协作;生态文明;北京精神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5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并首次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方式和发展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
  一、“生态文明”的历史思维惯性和新的人文维度
  狭义上,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是在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反思之后、逐步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朴素唯物史观;另外一种就是把人与自然进行“主体—对象”化,例如新中国早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掀起的“大生产”运动,所谓“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这两种思想都是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我们理解生态文明和“绿色城市”,大多数都是提出着力推进绿化、循环、低碳、节约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些论点和思想在具体城市规划和建设实施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华而不实的表面工程。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对生态文明的解读只限于人与自然环境、工业环境的矛盾关系上,而对于生态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矛盾关系,缺乏理解和人文关怀。
  如今,在国家高度上提升生态文明的概念,需要把其中的人文理念和维度凸显出来。也就是说,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不只是人与自然物种、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还要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平衡。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人看作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首先是自然人,人能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其次,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人际社会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是一个市场丛林和公共领域。因此,生态文明的自然维度(人—自然)的一些理念要过渡到人文维度(人—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是人的灵魂和人与人相处的问题,当今世界的城市建设同样如此。尤其是一些硬件建设较为完善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它们未来的发展应该放在解决和维系市民的文化价值观、心态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来。
  二、生态文明与北京精神的“包容”
  生态文明中的自然向人文过渡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公平”。这种“生态公平”不仅体现为人与自然的种际公平,还体现为社会和公共空间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和公正。对公平公正的违背,虽然可能不会有自然界那样的灭顶之灾危险,但是会产生特权阶层,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使得人际关系紧张和疏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嫉妒、仇恨心理滋生,人与人心灵和思想的生态链条发生断裂,引发社会的萎缩和动荡。北京精神中提出的“包容”不是对多元文化和种族的简单机械地组合和囊括,而是一种“和而不同”——实现这种对立统一的保障就是公平:公平的权利分配、公平的利益分配、公平的社会秩序,倡导正义和个体责任,发展基层民主,消除权贵思想和行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如外地习俗和一些亚文化),离开这些观念和制度上保证,包容则无从谈起。
  “包容”既指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一个城市尊重差异、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多元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多种力量制衡的结果,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是不会强制其他文化的认同,但也决不会妥协求同。”[1] 北京目前常住人口二千多万,拥有作为新市民的外来务工人员八百万左右,居民与国内国际流动人口年度总数近1.7亿,居全国城市之首。具有多向性的包容使这个城市日趋呈现“和而不同”的人文状态,不断以化合反应、而非物理累积的方式生成新文明成果。因此,包容意味着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怀,对各种差异文化的高度珍视,对市民个体权益公平和公正的维护。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 “公正即和谐”,这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和价值目标。公正偏离意味着文化歧视和群体分裂。
  北京的“包容”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公正”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理念,引申出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公民社会。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必须通过长期培育、逐步确立人本精神、法治精神,改变传统的政治文化。公民不仅有义务,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自主地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其次,就是公民的责任意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负有责任。只有当公民普遍具有责任意识,才会有负责任的政府与负责任的政治。第三,生态文明应该建立在公共秩序制度环境下——这也是“包容”所倡导的。随着北京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出鼓励竞争创新、理性选择、宽容思想和失败、崇尚正义、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努力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包容”和“公正”内化为深入人心的基本社会价值理念,形成宽容的市民素养与包容的城市精神多层面呈现的格局。
  三、生态文明与北京精神的“创新”
  生态文明的人文维度之二就是协作。生态文明就是生物链的丰富延展、以及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的竞争、传递和协作。城市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更为兴趣相投、富于才华的人们提供相聚、交流和学习的事业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的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理论,自然界由具有不同生命特征的生物体组成,各种不同的种群、族群以及生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各种复杂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生命体的协同进化和优胜劣汰同步进行,这与创新机制存在很大的耦合性。无论是个体创作抑或是企业创新、产业升级,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再到衰落的生命周期过程。在这过程中,创新始终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之中,个体与企业、政府机构、研究院所和各种中介不断进行信息、人才和思想的交流。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种群及食物链,创意产业价值的实现往往固化于特定的终端产业,但是创意的源头往往是个体或是团队,并且,其创新产品的生产又离不开作为中间环节的低端产业的支持。由此,层次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成为创意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所谓的创意产业链或创意产业网。   创意的产出难以实现规模化,一旦创意个人成为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的明星、公司规模变大直至垄断市场,其创新能力很可能会下降。创意生态必须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如约翰·霍金斯指出:“创意生态是一种利基生态,在里面,多样化的个体通过一种系统的、适应性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他们利用一些想法产生新的想法。在这种系统中,重要的是关系和行动,而不是其基础设施。这种创意生态的力量可以用能量流动以及关于‘意义’的持续学习和创造来衡量。”[3]北京要提倡和发培育创新精神和能力,不能仅局限于物质奖励、资金支持以及硬件建设(如文化产业园的重复建设),而是应该以生态文明的观点来认识“创新”——它取决于生命物种(创意主体)是否能够生活在一个相互学习、比较、交流、竞争的环境之中;创意的产生、产品的设计和改善都是来源于“大量的、微小的、不可记录的、每天的相遇,这些相遇随着高度分解又协作的产业集聚区增多而变得特别普遍”[4]。
  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应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和汇集大量闲散的、个体的、自由的创意开发人员,使得创意产业的组织形态多样,营养链与食物链完整。同时,政府要鼓励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以及各种中介的建设,下放市场管理职能给这些市场“活性菌”,从而让市场形成完善的生态群落。大量工作室、小企业及相关的文化经纪、法律、金融机构在空间上聚集,通过分工联动,发挥集聚效应,打造一个集产业经济和文化认同于一体的业态。只有营造一个生命能量可以循环传承、生产网络结构可以无限组合的城市,北京的创新能力和成果才会硕果累累、层出不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上指出“中国梦”是“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其中的“人民共同”包含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呼唤,以及用创新引领民族复兴的设想。把生态文明与北京城市精神、文化生态融通起来论述它们内在联系,既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平等、平衡的生命伦理,也体现了当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思想。
  参考文献:
  [1] 张景秋.北京的文化包容性与世界城市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2010,(5):39-41.
  [2] 王如松.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3.
  [3] 约翰·霍金斯创意生态官方微博.
  [4] 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M].董树宝,张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3-44.
  [责任编辑 陈 鹤]
其他文献
摘 要:产业集聚和农村就业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在产业集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集聚企业会有大量用工需求,这不仅给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通过实际调研,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伊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并对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做法进行
期刊
摘 要: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生乳新国标”的颁布引发了中国乳业标准大讨论。中国乳业产业链奶源分散不稳定,奶站组织形式多样,加工企业目标不相容,流通渠道压价销售;乳业产业链的组织关系复杂,交易费用较高。“生乳新国标”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政策建议包括应采取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构建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和管理及引导形成科学消费观念。  关
期刊
摘 要:如何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摆在偏远山区基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以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总结该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1)搞好土地清理,腾出建设土地指标;(2)利用招商引资,确保建设资金保障;(3)产业配套先行,解决群众后顾之忧;(4)整合项目资金,降低社区房屋价格。这为正在开展此项工作的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摘 要: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程度一直差强人意,同时该地区的职业分化程度相当低,正是因为职业分化作为一种社会有机团结的柔性手段存在缺失或者说不能成为现行刚性制度的必要补充,从而导致该地区的社会低整合状态,因此,大力促进职业分化,是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达到高分化高整合合谐状态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职业分化;柔性调节;有机团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农村村民房屋的动迁已是不可避免且越发普遍的现象,由动迁现象带来的国家补偿金进而引起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制度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利等,都影响着这一进程的进行。通过H村的较为典型的由城市化带来的需要村民集体迁移的案例,可以清晰看到动迁事件背后嵌入其中的社会关系对这一进程产生的影响,以及作为类意识的产物,寻求社会关系这样的“惯性”行为的深层原
期刊
摘 要:资产评估行业在近年来高速发展,但是公信力,评估质量,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大力推广高校成立资产评研究所,以解决资产评估行业在公信力,评估质量,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公信力;评估质量;胜任能力;资产评估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87-02  一、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概述  中国的资产评估
期刊
摘 要:村镇建筑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秦皇岛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村镇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加快秦皇岛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秦皇岛市;城镇化;村镇建筑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46-02  引言  村镇建筑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村镇建筑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总体
期刊
摘 要: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卫生系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深圳市的具体调查分析,概括经济危机对卫生及居民健康的具体影响,为提高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及今后制定更好的策略和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影响;卫生  中图分类号:D5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13-03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有限,社
期刊
目的:肺癌作为起源于腺体或者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若发现时肿瘤为早期局限性,可通过外科手术根治,故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已成为临床筛查高危人群和早期癌症筛查诊断重要手段,然而尚缺乏大样本的数据研究。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00例肺癌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探讨研究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
摘 要:旅游者在景区内部的时空行为研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提高,选取旅游者在目的地内部的移动(时间和空间)行为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宋城主题公园进行实证研究。问卷所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景区内部旅游者时空行为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三个维度、七类因素。推力维度: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人偏好及经验因素;拉力维度:景点区位因素、景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