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了解祖国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矿产,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会爱、会恨,并懂得爱什么、恨什么。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变为学习的动力,精神的追求。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谈点肤浅认识。
  第一,利用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政治标准,而且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召唤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强大而献身的旗帜,因而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凡是写祖国美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富饶的物产的课文,如《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幽径悲剧》《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繁星》《春》等作品,都是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美的有机统一,因而能产生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像有经验的导游那样,让学生借助教材饱览名胜,引导学生探幽寻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富饶土地和优美山川。
  第二,利用教材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的杰出人物的英雄业绩和重大贡献,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祖国,孕育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是我们后代敬仰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
  例如教材中的《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所歌颂的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最后一次讲演》《梅岭三章》《老山界》等作品所歌颂的为祖国的解放坚持斗争、不惜献身的志士仁人;《始终眷恋着祖国》《地质之光》《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作品所歌颂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等等。应使学生知道,正是他们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崇高道德境界和伟大精神气魄,从而汇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到这种巨大的人格力量,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山岳、翻江倒海的气势,在钦佩和感动之中,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语文课是各门课中最富于民族情感,也最便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的一门课,它应该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责 编海宇)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随着学生知识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既关注自身的成长,又关注社会的发展。课堂气氛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
樟芝含有许多的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野生采集数量极少,目前尚无法进行人工的子实体栽培.以生物技术利用液体发酵培养樟芝菌丝体,其效果接近子实体.本文就不同
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而决定沟通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则是同理心。    一、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评价。同理心是对学生有一种亲密的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  同理心也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
掌声如潮、鲜花似锦……记忆中的儿童节总是被“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声惊醒。  早在一个月前,学校就通知要隆重举行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据说,到时某某领导要与同学们一起欢度节日,市电视台到时也会随同采访,希望全校师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迎接美好的节日。于是,学校在各班精挑细选身高及体形相宜的女同学组成花束队,由音乐老师进行专门的训练——怎样满脸含笑,怎样轻颤花枝,怎样富有表现力……  全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