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幼儿园应该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怕是难住了不少园长。究竟有没有科学、有效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去落实中央文件的精神呢?今天记者将探访一所非常有办园特色的幼儿园—潮州市向上实验幼儿园。园所在张琪芸园长的带领下,非常巧妙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潮州地方特色相融合,可谓独具匠心,效果喜人,不仅让孩子学得开心,家长也十分满意。张园长究竟用了什么妙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向上幼儿园大放异彩?我们一起向张园长取取经吧。
【园长介绍】
张琪芸园长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多年,热爱幼教事业,热爱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幼教管理工作经验,注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锐意创新,注重传统文化在园所运营管理的融入和渗透,尤其在潮州方言童谣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方面颇具心得。
记者:张园长,您好,走进我们幼儿园,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到过不少园所,看过不少国学环创,但是,我们幼儿园的环创却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感觉每个角落藏着惊喜,每个角落都透露着浓郁的潮州地方特色,就好像一座小小的“潮州文化博物馆”。您一定深爱着潮州文化吧?
张园长:是的,其实选择以潮州文化作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和我个人的性格喜好是密不可分的。我深爱这片土地,也深爱着与之水乳交融的独特文化,在我看来,潮州文化放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记者:所以您一直很希望能把潮州文化传承下去乃至发扬光大?
张园长:哈哈,这样说好像又有点“自负”了,我只是觉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途径就是“教育”。作为幼教工作者,我有义务让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慢慢喜欢上它,甚至以之为荣,是我最大的骄傲。我一直坚信,这是我的“使命”。
记者:潮州文化如此多姿多彩,那么张园长最终选择了哪个点作为融合和传承的突破口呢?
张园长:潮州文化底蕴深厚,而幼儿园的孩子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慎重思考之后,我决定在汉源国学的基础上,以“潮州方言童谣”作为切入点进行深挖。
记者:为什么您最终把目光定在潮州方言童谣上呢?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吗?
张园长:我个人非常喜欢潮州方言童谣的,它们浅显易懂,内容又贴近生活,很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幼儿园在2013年的时候便率先使用《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把潮汕方言童谣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记者:用这种形式学“母语”,孩子们肯定都很感兴趣吧?
张园长:那当然啦。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们创造性地在童谣教学中加入游戏和舞蹈,大大丰富了童谣的表现形式。孩子们通过学习,一方面了解了方言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老地名、家乡小吃、传统节日和民俗等,这可谓最接地气的“爱家乡教育”了。
记者:潮州方言童谣的学习,除了能够朗诵和表演,还能跟孩子的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联系呢?
张园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在经典和孩子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样的传承才是真正具备价值。比如,感恩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而潮汕人对“孝”无疑比其他地区更加看重,“孝悌”题材的童谣非常多。所以,在学习这类童谣的时候,我们会希望做得更细致。我园特别制定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实施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上,指导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都能对照执行;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期间,会围绕“孝心献亲人”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要求孩子唱一首有关“爱”的童谣,听一个“孝”的故事,“给家人做一回健康服务”,“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孩子把童谣的精神内涵,真正贯彻在习惯中、在生活中,效果自然更明显,家长也觉得窝心和感动。
【园长介绍】
张琪芸园长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多年,热爱幼教事业,热爱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幼教管理工作经验,注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锐意创新,注重传统文化在园所运营管理的融入和渗透,尤其在潮州方言童谣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方面颇具心得。
记者:张园长,您好,走进我们幼儿园,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到过不少园所,看过不少国学环创,但是,我们幼儿园的环创却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感觉每个角落藏着惊喜,每个角落都透露着浓郁的潮州地方特色,就好像一座小小的“潮州文化博物馆”。您一定深爱着潮州文化吧?
张园长:是的,其实选择以潮州文化作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和我个人的性格喜好是密不可分的。我深爱这片土地,也深爱着与之水乳交融的独特文化,在我看来,潮州文化放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记者:所以您一直很希望能把潮州文化传承下去乃至发扬光大?
张园长:哈哈,这样说好像又有点“自负”了,我只是觉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途径就是“教育”。作为幼教工作者,我有义务让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慢慢喜欢上它,甚至以之为荣,是我最大的骄傲。我一直坚信,这是我的“使命”。
记者:潮州文化如此多姿多彩,那么张园长最终选择了哪个点作为融合和传承的突破口呢?
张园长:潮州文化底蕴深厚,而幼儿园的孩子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慎重思考之后,我决定在汉源国学的基础上,以“潮州方言童谣”作为切入点进行深挖。
记者:为什么您最终把目光定在潮州方言童谣上呢?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吗?
张园长:我个人非常喜欢潮州方言童谣的,它们浅显易懂,内容又贴近生活,很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幼儿园在2013年的时候便率先使用《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把潮汕方言童谣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记者:用这种形式学“母语”,孩子们肯定都很感兴趣吧?
张园长:那当然啦。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们创造性地在童谣教学中加入游戏和舞蹈,大大丰富了童谣的表现形式。孩子们通过学习,一方面了解了方言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老地名、家乡小吃、传统节日和民俗等,这可谓最接地气的“爱家乡教育”了。
记者:潮州方言童谣的学习,除了能够朗诵和表演,还能跟孩子的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联系呢?
张园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在经典和孩子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样的传承才是真正具备价值。比如,感恩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而潮汕人对“孝”无疑比其他地区更加看重,“孝悌”题材的童谣非常多。所以,在学习这类童谣的时候,我们会希望做得更细致。我园特别制定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实施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上,指导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都能对照执行;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期间,会围绕“孝心献亲人”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要求孩子唱一首有关“爱”的童谣,听一个“孝”的故事,“给家人做一回健康服务”,“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孩子把童谣的精神内涵,真正贯彻在习惯中、在生活中,效果自然更明显,家长也觉得窝心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