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需要文化引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一个很重大显著的变化就是特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这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一、忽视文化因素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存在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只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教学,不注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变成了“语法专家”却无法成为“跨文化的人”(an intercultural person)。很多高中学生尽管掌握了很大的词汇量,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常常出现造句准确但使用失当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英语教学的质量效益。有资料显示,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在52个国家中排名第48位,我们的一些援外学生非常怕接电话、怕参加讨论会等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
  因为语言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达方式,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语用规则,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不明白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现象。文化因素可以说如同语法规则一样重要。有研究者指出,虽然单纯的外语学习并非不可能(如早期的翻译法),但这样的外语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个除自己母语之外的一个新符号系统,却无法将其作为与目的语语言群体进行交流的工具,因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能力发展提高的关键期。教材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可以说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缺乏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文化积淀,在英语学习中就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即文章中每个单词都认得(懂),但却不知通篇说的是什么(不懂)。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的原因分析
  
  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英语教学理念上的因素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中心主义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某些担忧,对外来文化本能地抱有排斥态度。我们的文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政治性,在对待外国文化方面,我们通常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害怕受到外国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种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丧失了文化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二是课程教材方面的原因。就文化教学而言,英语教学大纲在论述教学目的时尽管都强调学习外国文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课程和教材在具体内容方面却是围绕语言确定的,没有对文化教学应该达到的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进行全面的论述,也没有说明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这在事实上导致了文化教学目标的虚化。
  其三是英语课堂上文化教学的力度不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学习不够重视,20%的学生并不认为英语课是学习外来文化的主要渠道,35%和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主要来自历史课和文学作品(包括影视节目)。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主要是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听唱英文歌曲,迷恋体育明星和影星歌手,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认识还处于浅表层次上,而不是被其文化的内涵所吸引。英语教学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异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其四是考试评价方面的因素。由于目前英语教学主要以纸笔考试为主,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而在这样的考试中,文化因素对考试分数的影响不大,所以学生和教师都不想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调查中发现,近70%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及风俗习惯在英语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只有30%的学生认为了解英美文化对学习英语有帮助。这个结果一方面表明英语教学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学生为何只会说“中国式英语”。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引领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明确把文化意识列为英语教学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这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文化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并以文化因素引领英语教学。
  1. 感受文化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我们都把文化差异看成一种教学上的困扰和障碍,实际上,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性具有新奇性、独特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出乎意外的感受,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比如,龙在中国人看来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所以我们常常用与龙相关的词汇称赞某事或某人,如将亚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的新家坡、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称为“亚洲四小龙”。而在英美人的眼中,龙是令人恐怖的怪物,甚至谈龙色变,所以在英美的报刊上,“亚洲四小龙”被改成了“Four Asian Tigers”。因此,如果在教学中加进文化教学的内容,不但能够完成文化教学的目标,还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文化因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2. 了解文化差异,形成英语思维
  文化人类学家Franz Boss(1991)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和文化的作用,他认为,“真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即我们的语言习惯决定或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语言上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文化上的差异、思维上的差异,同时也只有理解了思维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现象。比如中国文化中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而英美人的观念是人人生而平等。因此与中国人将德高望重的人尊称为“某老”、或对人以官职相称不同,他们在见面时会称对方为Mr.或miss.,关系更亲近的人会直呼其名。再比如,中国人之间交往的喜欢知根知底,而英美人却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所以交谈忌讳涉及年龄、收入、婚姻、信仰等有关个人的话题。如果我们在学习语言时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能够像他们一样思考的话,不但能自然而然地避免文化上的冲突,而且对这些语言现象不仅可以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英文中表示地点和时间的方式与中文恰好相反,学生很不习惯也容易出错。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巩固让学生形成表达习惯。但如果让学生了解西方人从小处着手的思维习惯,学生对这一语言知识的印象可以会更深刻和持久。
  3. 尊重文化差异,培养交际能力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交际模式。英国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因素有关。文化从来都是其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不能用好坏的标准来加以评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文化差异,教育学生尊重文化的差异,注意让学生根据不同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真实、地道的英语。比如,中国人见面问吃饭,英国人见面谈天气。其实谈天气不一定高雅,问吃饭也并不是俗气;谈天气不一定冷漠,问吃饭也并不就是热情。因为不论问吃饭还是问天气都不是“提问句”,双方并不是真的关心吃没吃和天气如何,而只是不同语言环境下交流的开场白,是相互打招呼的问候。因此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要尊重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用英文进行中国式的问候。
  4. 利用文化差异,拓展教学资源
  运用文化引领策略,可把大量文化材料引入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真实鲜活的素材和环境。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盎然,而且是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文化性的语言活动,例如开展“中西方民俗比较”“英语谚语集萃”“英语幽默故事”等研究性学习,组织英语辩论会。这些文化性的语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90-91.  片段回放:  (在学生初步会认读半时后,教师展示一些半时的钟面.)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半时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针都指向6.  师:(板书:分针指向6)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还补充一点,除了分针指向6,时针都在格子的中间.  师:格子的中间是什么意思?  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有一大格,如果是半时,时针就正对着格子的正中间.  师:说
英语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六教材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Poems”,并且在Reading部分重点介绍了五种简单的英语诗歌形式。在设计本单元教学的时候,我计划学完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让学生尝试写英文诗。  一、利用Brainstorming形式让学生说出诗歌的写作目的  我在Warming up部分引入话题,请学生背诵他们学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或最喜爱的中文诗或童谣。然后提问:Why do people writ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题目往往有大家公认的标准答案,但这些标准答案中也不乏错误,由于我们没有细致推敲就接受了标准答案,在讲解练习和批改作业时,甚至在阅卷时都用这个“标准答案”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这样,错误的“标准答案”就以讹传讹地流传了很多年.下面,笔者对两个广泛流传的错误的“标准答案”进行探讨.  题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上听,试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标准
摘要:內部市场化已经在我国很多企业普遍实行,但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模拟市场交易方式来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在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  关键词:深化 企业 内部市场化管理  引言:企业如何使经济利益最大化,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来保持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
期刊
富氧及全氧燃烧辊道窑是以纯氧或高浓度氧作为助燃介质燃烧的新型陶瓷辊道窑,针对该窑的燃烧特性,设计一种适合富氧及全氧燃烧陶瓷辊道窑的燃烧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脉冲燃烧控
学案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学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学案,提前掌握新课知识点的脉络,起了“未打其仗,先谋其略”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对学案的检查,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主要集中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1. 变“预习”为“独立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学案的首要作用是辅助学生在新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如果按照要求,利用学案把预习变为独
风险投资曾经风靡一时,微软、康柏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对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带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但随着风险投资事业轰轰烈烈一阵风过后,人们才慢慢认识到风险投资的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生物有机肥行业环境评价主要技术要点的探讨,促进该行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坚强污染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    1、前言  生物有机肥与传统的氮磷钾复混肥、有机肥及无机化肥相比,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其发展趋势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拓新的有机物资源,开展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培养及培养基的研究,开发新型
期刊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提升生活品味。基于这样的思维,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教学准确直观地将历史学科的教育内涵凸显出来:历史是一种能够解释过去、照耀现在和指导未来的东西。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传授的不是曾经发生的故事,而是现实的我们该何去何从。所以,学好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学会生活。应试教育唯考点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毁灭生活力;素质教育却与应试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唯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从,唯
档案管理对于政府机关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