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教案真正服务于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备课过程的记录。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备课、拟写教案是服务于教学的。然而,有不少教师常常认为,我有那么多课要上,有那么多作业要批改,哪有时间来备课、书写教案。也有的教师认为,我已经上过几遍了,轻车熟路,不备课、不写教案也照样能把课上好,备课、写教案无非是应付检查而已。请看下面三则案例:
  【案例一】教学目标假、大、空、套,不可检测
  2011年6月3日,我参加了纳雍县西南六校语文校际交流活动,其中八年级的同课异构《背起行囊走四方》(综合实践活动),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几位教师都同时提到了这样一条目标:“深刻感受祖国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尤其是对联、诗歌的赏析与创作”。执教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本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尤其是诗歌、对联的创作基本没有涉及。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如云里看花(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执教老师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这里不一一赘述)。这一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资料,不切合学生实际,假、大、空、套,不可检测。它只是一种摆设,没有起到指导自己教学的作用。而实际教学中,这样的目标也是无法达成的。
  【案例二】教学过程程式化
  我们在深入学校进行教研视导、常规检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化、程式化,无指导教学的作用。某校一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组织教学;2.试唱练习、复习旧歌;3.教唱新歌;4.全课总结。半个多学期的20多节教案的教学过程全部都是这样拟写,无具体内容,每节课的教案不足50字。
  【案例三】网络下载,原版照搬
  我们在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校”时,经常检查老师们的备课及教案的拟写情况。在查阅的教案中,不少教案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又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原版照搬。我们问这些老师:“按照你的教案在你们班组织教学,能完成教学任务吗?”这些老师只是不好意思地回答“不能”。其中,某校两位语文老师的教案一模一样,均属于打印稿,没有使用的修改痕迹,而且学期刚好过半,全学期的教案都有,并且每节教案的后面都有课后反思。我们不妨要问,课都还没有上,哪来的课后反思?
  以上三例,无论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假、大、空、套还是教学过程的简单随意、程式化,教学设计的网上下载,没有上课而有课后反思的的教案,都不是为教学服务,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因此,备课、拟写教案的功能从“服务于教学”逐步异化为“应付检查”。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备课、拟写教案真正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浅谈笔者的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备课、拟写教案作用的认识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发展,成就的大小在于观念、意识的差别。在学校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备课、拟写教案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个别领导也认为备课、拟写教案不是很重要的,上级检查时还为教师打埋伏。因此,广大教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备课、拟写教案重要性的认识,把课备好,向45分钟要质量,不要把时间单纯花在学生身上,课内不足课外补,使学生苦不堪言。
  二、加强常规检查与指导
  各级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特别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检查教师是否持教案上课,上课内容是否与备课情况基本相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把检查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限期整改。
  三、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教师各自为政,这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备课模式,必然会出现教师抄教案或网络下载应付检查的现象。集体备课的备课方式是解决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应付检查”的有效方法。因为集体备课能节省时间,减轻劳动;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体现 “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教学相长;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因此,学校要加强校本研修、校际交流,把集体备课落实到位,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指导,使集体备课出质量、出效益,从而达到真正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的目的。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写出个性化的教案,以适应本班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写好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学实践逐步上升为教育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时,要把“如何进行高效备课”、“怎样达到最佳的教学设计效果”以及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老教师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之中,逐步使广大教师从传统的教案拟写转移到“导学案”的编制上来,将教案变成“导学案”,师生的活动在“导学案”中都能体现出来,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公平合理考核,提高工作积极性
  把教师平时的备课及教案(导学案)的编写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把备课、拟写教案(导学案)作为职称评定、晋级竞岗、评优选好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业务主管部门、学校、教研组齐抓共管,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备课、拟写教案的功能将真正“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如何教语文、学语文,近几年讨论、探索确是不少。可是,教师的反映是越教越不会教,学生的反映是越学越不爱学。这种反映还不是少数。语文教学该怎么办,不少人都在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成绩是不小的。拿现在的语文教材和“文革”前的相比,改进是相当大的。但是,一谈改革,总要出一些新花样,用一些新方法,语文的零配件也越来越多,把本来已相当复杂的语文弄得更加复杂了。我记得吕叔湘先生曾提过,语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会大为逊色,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合作地进行研究,个性鲜明地进行表达。  首先,开放研究内容要注重延伸,尊重差异。确立研究内容应体现开放性,要以文为本,但又要高
期刊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三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 课前准备具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中,明确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来发展学生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意识。作为中学物理教师,首先自己应该对能源及环境问题有比较清楚而深刻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在探究能源问题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他们树立一定的能源危机意识和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下面是笔者在本章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能源意识初探的尝试。    
期刊
不少研究表明,中午进行适当时间的午休有利于提高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然而,对于不少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午休状况并不理想。在我们辽西这个贫困的县城里,学生的午休更成了让人忧心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本班52名学生的午间情况调查: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11人,在私人小饭桌吃饭的2人,回家里吃饭并且有父亲或母亲监护的9人,自己在家吃的只有5人,在祖母、外祖母家或其他亲戚家吃饭的有10人,在父母单位或店铺吃饭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 原因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听课 解题 调查 分析    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括号内打“√” 、“×”。其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    
期刊
爱是阳光,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万事爱是基础,只有有了爱,才能干好事业。”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在10多年的幼教事业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幼儿教育的实质,就是从事爱的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只有把一片爱心献给孩子,才会从爱的事业中,品尝到她的甜蜜、她的幸福。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出自崇
期刊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给我们带来清新的气息。低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如何在低年级孩子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作为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在此,谈谈自己的一
期刊
今天早晨,我照例带领大家习第十课《风筝》,在上课时有一精彩片断对我感触很深,于是撷取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本课第一段原文是: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这段里,我带领同学们重点理解“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作者激动的感情,在教学目标上这是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是有关心理活动方面的抽象描写。于是,我想引导学生从“最大的”一词来突破对这句话
期刊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学习,天长日久,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游戏入手,激发兴趣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只要一提到做游戏,都会欢呼鹊跃起来,都会积极地参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兴趣,适当地穿插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