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發动武装叛变。朱棣既然下了战书,建文帝就得应对,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撑场子的军事统帅。幸好有个朱元璋杀剩的老将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师黄子澄的建议下封他为大将军北伐。
  耿炳文虽打过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龙套,加上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听说后,又气又慌:“耿炳文是老将,竟然会损兵折将,这该怎么办啊?”这时,黄子澄自告奋勇,开导建文帝:“胜败常事,毋足虑。聚天下之兵,得五十万,四面攻北平,众寡不敌,必成擒矣。”建文帝一听黄子澄有锦囊妙计,赶紧问他谁能担任北伐大军的统帅。黄子澄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曹国公李景隆!”然后大谈李景隆的非凡本领。建文帝头脑发热,听了黄子澄的想法,非常高兴地点赞。最终,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主持北伐。
  实际上,李景隆只是个纸上谈兵的高手,没什么真本事,从来没真正上过战场,且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人品又不好。这么个无德无才的人轻而易举地当了军事统帅,试想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难怪朱棣听说李景隆被任命为主帅时,大加感慨:朝廷给自己挖了个坑啊!
  结果不出朱棣所料,李景隆吃了败仗后只顾自己逃命,而不通知北平城周围的将士,可怜那些还在拼杀的将士纷纷死于杀红了眼的燕军援兵之手。不久,朝廷军完败,燕军“所获兵资器仗不可胜计”。
  身在南京的建文帝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便问黄子澄:“先生,外面傳言说李景隆打了败仗,真有这事?”黄子澄回答:“小臣听说是这么一回事,外面朝廷军队打了好多的胜仗,但眼下进入隆冬季节,朝廷征发的大多是南方兵,受不了北方的严寒,现在我大军暂时回到德州休整,等待开春后再进兵。”
  黄子澄为何要隐瞒李景隆战败的实情呢?朱棣曾说黄子澄是奸臣。那么黄子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确切地说,黄子澄不是坏人,而是一个迂腐之人,他之所以跟建文帝瞒报军情,是有自己的苦衷和打算的。李景隆是黄子澄保荐的,如果将李景隆战败之事如实上报给建文帝,一来按照官场规则,举荐者也要受处罚。黄子澄倒不是怕死,他只是为了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想用时间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二来比起其他建文大臣,黄子澄跟建文帝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了解建文帝一旦知道前方惨败,心理上无法承受,会影响“建文新政”。因此他抱着侥幸心理,采取隐瞒战败事实的拙劣手段,来应对眼下尴尬的处境。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出荒唐闹剧:黄子澄将建文帝哄过去后,马上派人偷偷去德州,密语李景隆“隐其败”。
  虽说黄子澄一心为建文帝着想,但他自作聪明,将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当作是关系到自己面子和自以为可以弥补的“普通”事情,从而使建文帝一度丧失了军事调整的主动权,误国害君。说他是奸臣确实委屈了他,但他确确实实是个“罪臣”。
  建文帝虽文弱,但脑袋还是很好用的,可他被黄子澄给“坑”了、“耍”了,试想,若是建文帝得知北伐受挫实情、并及时做出战略应变的话,结果会如何呢?建文政权之式微,猪队友黄子澄罪不可恕。
其他文献
蒋介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而他的日记中则呈现出许多截然相反的情形。  蒋介石很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养狗。他的官邸中有两只狗,一只狼狗,属于宋美龄;另一只叫白朗,属于蒋介石。蒋介石和狗狗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以下内容出自蒋介石日记。)  1958年1月10日:晡,带狗散步,狗作反抗。甚觉不快,愤怒不已。继思狗尚如此,则于何怪,因之,对监察委员之无理取闹,反觉心平矣!
开封是大宋的都城,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委书记,官职可谓不小。大宋最出名的开封府尹,大概要数包拯了,到今天,仍有一句唱词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拯当时是龙图阁直学士,代理开封府尹,即“权知开封府”,不是正式的。  由于他的代理开封府尹做得很称职,口碑很好,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人传颂。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人也曾“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成为真正的开封府尹,而且做得更好,更称职。  这个
1894年,绍兴。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来到“咸亨酒店”柜台,低声对服务员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花白胡子也乱蓬蓬的,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穿着读书人的长衫。  这个中年人,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个被我们嘲笑了多年的读书人。  众所周知,酒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来这儿喝两口,没事拉拉家常、吹吹牛,反正不用交税。但是,所有人都以欺负孔乙己为乐。  穿短袖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信确信并坚信“就有种乎”,不是龙种,就是神种。汉高祖他妈,与蛟龙神交,遂产高祖;元朝始祖他妈更玄乎,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到卧榻之上,遂有身孕。这些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故事,既非瞎掰,也非野史,而是见诸《史记》《汉书》等正经史书。  同治他妈慈禧太后觉悟高,明事理,不喜欢此种把戏,觉得皇帝是天下的共主,自己应是天上的神仙。到底是哪位神仙呢?慈禧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她就是
敲门  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  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  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
如果你(历史学家钱穆)穿越回清朝末年,被扔进江苏省无锡县的水乡小镇,作为祖上曾阔过的大家族的一支,耕读传家,书香不断。  你于1895年出生。为什么是这年?纯属巧合。如果非硬要扯,那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甲午战争。  你七岁时上了私塾,离家有五里地。同宗伯父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伯父的儿子外,还有先生的儿子,加上你哥和你,一共就四个学生。  先生让你每天认20个生字。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名震朝野的胡中藻案中,从案发到胡中藻人头落地,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后续奏折、谕旨却往后延伸了半年。这是因为乾隆不满足,他要知道,杀了胡中藻,到底还有没有“后来人”。而要真正了解这个,就得靠“钓鱼”和“告密”了。  早在乾隆十七年,刑部尚书梁诗正就以父亲年迈要回家照顾父亲为由乞归杭州。然而,生性多疑的乾隆一直怀疑梁诗正回家奉养父亲只是借口,肯定是因为之前被革职留任的事对他
在明代很多“清流”眼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个“拼爹”的草包,但其实他天生博闻强记,从小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育,亲舅舅更是进了“世界科学家名录”的欧阳德,于是各种本事学得精熟。  严世蕃凭老爹的权势就任工部侍郎后,每次下去巡查,只要翻下账本,再去工地走两步,工程质量能打几分、经办官员黑了多少钱,全能判个分毫不差,当面给相关人员点明。每次他一开口,立刻跪下一群人。  就连老爹的首辅政务,他也能轻松搞定。嘉
明朝官员王恕从小受家族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性格耿直,为官四十余年,虽饱受官场陋习熏染,却不改耿直本色,但凡遇到看不顺眼的事都会上疏弹劾。  成化二十年(1484年),某僧人在宫内大搞神仙方术、点石成金的把戏,耍得明宪宗团团转。刑部员外郎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那名僧人,结果惹得明宪宗大怒,将刑部员外郎判了死刑,并宣称谁再提此事,一律问斩。  众人深知刑部员外郎是被冤枉的,但都不敢替他求情。就在万马齐喑之
《红楼梦》里,惜春看似出身金贵,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贾敬的女儿,但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她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首先,她在贾府的存在感较低。贾府三艳初次登场时,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惜春则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不管是形象还是个性,她都没刷出太多存在感,让人忍不住忽略。在贾府那样一个迎来送往的大家族中,她单薄瘦小的影子比之黛玉更有茕茕之感。  其次,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