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清末的小书童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历史学家钱穆)穿越回清朝末年,被扔进江苏省无锡县的水乡小镇,作为祖上曾阔过的大家族的一支,耕读传家,书香不断。
  你于1895年出生。为什么是这年?纯属巧合。如果非硬要扯,那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甲午战争。
  你七岁时上了私塾,离家有五里地。同宗伯父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伯父的儿子外,还有先生的儿子,加上你哥和你,一共就四个学生。
  先生让你每天认20个生字。细想起来,私塾对学生的要求真是吓人,现在常用汉字不过3000个,是大学毕业生要求达到的水平,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也就要求认5000个。第二天,老师忽然又让你认30个生字。稀里糊涂的你居然完成了。好,再隔一天,40个!你又完成了,不知是怕老师还是真聪明。最后居然涨到每天七八十个生字,都没难住你。
  上课期间,你憋不住尿去了趟厕所,先生把你叫过来,问:“为什么离开座位?”你无话可说。老师把你的手心狠狠打了十下,从此你不敢离座小便,有时会尿到裤子里。
  父母知道后也不敢找先生的麻烦,老老实实地等到年底去谢了师,来年将你转到其他私塾。没过多久,新的先生病了,这时你迷上看小说,从早看到晚,九岁时你差不多能背完一部《三国演义》。读过的书都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人格的养分。
  1905年,你被送入新式小学。新式小学由私人创立,分初级和高级,各四年。你哥和你分别考入高小一班和初小一班。校主一般是当地乡贤,他们经商致富后从事的三大公益就是:办学校、诊所、报馆或图书馆。
  学校以祠堂为校舍,右侧房是教师办公休息室,左侧房是一位从县城来的老师的宿舍。你打小就讨人喜欢,常跑到老师宿合蹭书看,除了古典名著,还看林纾翻译的(《天方夜谭》等。
  那时学校的文史老师都是宿学硕儒,很好请,最难请的是体操、音乐等老师。你的体操老师曾求学上海,其实是革命党人;音乐老师华倩朔曾留学日本,书法、绘画都好,编写的音乐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畅销全国近20年。
  暑假也有兴趣班,在苏州教中学英语的老师回乡办了一个讲习班,教各体古文,从《尚书》到晚清曾国藩,每个时代都选几个人,每人再选一篇代表作,包括经史子集共三十余篇。用现在的话说,大约相当于一个暑假读完了《古文观止》。过去“读书”的概念和现在完全不同,每个字的形音义都要弄懂。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你坚持了一个暑假,思想已经发生了质变。
  1906年,你的父亲去世了,那时你哥18岁,而你才11岁。家境更加困难,亲戚建议你哥去打工贴补家用,被母亲断然拒绝。母亲不识字,但见识高远,对于她的不易,你年岁越大就感受越深。后来只要一想起母亲,你就忍不住落泪。
  由于聪明勤奋,你连跳两级,跟你哥只隔一级。1908年,你们学校一共有九人考入刚创立的常州府中学,包括你哥和你,这在当时相当荣耀。小学体操老师是你的同宗,知道你家贫,为你置办了行李。小学的校主派人专程送新生到校,在县城中转期间盛情款待,你吃到了平生最好吃的饭。
  顺便说下当时尊师重教的风气。音乐老师华倩朔同时在苏州的一个中学兼课,每周往返。通常下午四五点时,他的船在渡口停泊,镇上的人沿岸行注目礼,仿佛迎接神仙下凡。
  常州府中学的新生可直接考二年级,你哥和你都被录取了。你哥考虑家庭困难,考了免学费、一年制的师范班。
  學校规定,各科须满60分才能升级,每年发证书,具明各科课程、老师姓名、考试分数,由各科老师盖章、学校监督签名。
  这里的课程非常丰富,有激发学生创意的图画课、结合时政信息的地理课、偶尔超纲的数学课、生动风趣的国语课,还有英文、修身、历史等教学相当规范的课程。
  素质教育同样抓得很紧。学校课余特设游艺班,分为多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你们那个大家族有专门的戏班子,为族中的喜庆宴会唱昆曲助兴。你从小就好这口,于是选了昆曲组。笛、笙、箫、唢呐、三弦、二胡、鼓、板等乐器,还有生、旦、净、丑诸角色,老师都能一一教授。你居然学了小生,唱《长生殿》中的郭子仪。你的业余兴趣很广泛,箫吹得好,还是围棋和象棋高手。
  当然,你也有毛病,比如抽烟。你的很多同学都抽烟,那时就是这个风气,你爸抽鸦片,你哥抽烟。你哥让你去买烟,买来了就奖励你一根,久而久之,你也跟着抽上了。
  就这样,在如此美好的教育环境里读了三年多,眼看就要毕业,你又不安分了!
  你们班集体讨论,想让学校次年不开修身课,改开希腊文,推举包括你在内的五位学生代表与学校谈判。希腊文很好学吗?中学生学一年希腊文干什么?去希腊旅游啊?实在令人费解。
  五位学生代表与学校监督交锋三次,没能获得批准。于是,全班学生以集体退学相要挟。监督让学生填写退学申请表,你傻乎乎地第一个填。监督有意留你,说你填写不规范,不批准退学。你居然当众大声责问监督,要怎么填才算规范。监督不得已,只好告诉你怎么填。你照此填了,后面的学生都不填,结果你就退学了。
  监督真是好人,你都这样顽劣了,他还写信告诉你哥,推荐你去读南京私立钟英中学。你去了不到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遣散全体师生。于是,你的最高学历只能是“中学肄业”。
  编辑/小荷
其他文献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二十一日,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和向朝廷奏报有关审理宫中内左门当差太监王幅受擅自寄送书信给宫外家人的案例,并详细记录了王幅受寄出的家信内容。  此案中,王幅受曾多次托人寄信给住在天津县的母亲。这些往来书信最后都被查获了,奏折附件中甚至还保留了一封王幅受的母亲寄给他的家书。由于这件事违反了宫中禁例,王幅受被治罪处罚。但事件的源头,其实是紫禁城外的王母因为过分思念儿子,才托人带
曾巩和欧阳修、苏轼等人齐名,可他为人又不同于这两个人。他很方正,没有苏轼的风流飘逸;也很少写出老师欧阳修那种“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遗下弓弓小绣鞋”的香艳词。因此,古人评论他:“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按道理说,这样的人,如果在书院教学,在书房研读经书,或者在宣纸江湖驰骋笔墨,都是很好的。至于理政,估计不行,因为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是,曾巩恰好相反,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朝首都发生了一起轰动的案件——“崔鉴案”,堪称明代版“辱母杀人案”。那一年,崔鉴还只是一名13岁的学生,在学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悲摧的是,他有个很不让人省心的老爸,老爸不仅对崔鉴的老妈王氏不好,还把一个姓魏的娼妓娶进门,一起欺负王氏,王氏每天都生活得战战兢兢。  有一天,崔鉴的老爸有事外出,崔鉴也上学去了,家里只剩下魏氏和王氏,平日里就互不待见的两个女人又掐起架来。
这世上有三种人可以任性:有颜任性,有钱任性,有才任性。金圣叹就是第三种,才华高到飞起,任性到天上没有,地上一个。金圣叹被称为“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他的批评十分有创意,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他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简单点说,他就是毒舌到天下无敌。所以,他的人生,注定不一般。  金圣叹曾感叹“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王国维与蔡元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比起两人的相同,王国维与蔡元培的相异更加明显。  王国维一生都热爱学问,生平批校的古籍超过200种,写了62种著作,影响也很广泛。在日本留学时,王国维即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译作,有时还加些自己的阐述,大幅度介绍近代西方学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后来,王国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始终将学问视为自己的生命之本,没有浪费过丝毫光阴。  大王
蒋介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而他的日记中则呈现出许多截然相反的情形。  蒋介石很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养狗。他的官邸中有两只狗,一只狼狗,属于宋美龄;另一只叫白朗,属于蒋介石。蒋介石和狗狗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以下内容出自蒋介石日记。)  1958年1月10日:晡,带狗散步,狗作反抗。甚觉不快,愤怒不已。继思狗尚如此,则于何怪,因之,对监察委员之无理取闹,反觉心平矣!
开封是大宋的都城,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委书记,官职可谓不小。大宋最出名的开封府尹,大概要数包拯了,到今天,仍有一句唱词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拯当时是龙图阁直学士,代理开封府尹,即“权知开封府”,不是正式的。  由于他的代理开封府尹做得很称职,口碑很好,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人传颂。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人也曾“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成为真正的开封府尹,而且做得更好,更称职。  这个
1894年,绍兴。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来到“咸亨酒店”柜台,低声对服务员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花白胡子也乱蓬蓬的,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穿着读书人的长衫。  这个中年人,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个被我们嘲笑了多年的读书人。  众所周知,酒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来这儿喝两口,没事拉拉家常、吹吹牛,反正不用交税。但是,所有人都以欺负孔乙己为乐。  穿短袖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信确信并坚信“就有种乎”,不是龙种,就是神种。汉高祖他妈,与蛟龙神交,遂产高祖;元朝始祖他妈更玄乎,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到卧榻之上,遂有身孕。这些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故事,既非瞎掰,也非野史,而是见诸《史记》《汉书》等正经史书。  同治他妈慈禧太后觉悟高,明事理,不喜欢此种把戏,觉得皇帝是天下的共主,自己应是天上的神仙。到底是哪位神仙呢?慈禧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她就是
敲门  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  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  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