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领头雁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村,良田纵横、流水潺潺、绿树掩映、瓜果飘香,整洁的硬化道路通向村里每个角落,村民们在活动中心编排舞蹈、练习戏曲,好不热闹……
  说起村子里的变化,村民们都激动地抢着介绍说:“感谢阮书记,感谢党,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铁肩担重任,共画同心圆
  阮西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但由于离城镇远,基础设施落后,村两委班子新鲜血液更新不上,村民的收入低,许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下。
  卡在哪,就在哪找突破口。选择一位德才兼备、与时俱进、敢闯敢干的带头人是阮西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群众的期盼下,带着街道党工委的殷殷重托,街道干部阮太平接过了老书记的交接棒。
  上任后,阮太平推荐选举了一批年轻干将进到村两委班子,做好合理分工安排,并带领村两委干部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理论、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使村两委班子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示在村民面前。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勘察研究,对村庄的规划、村容村貌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等,他心中早已规划了一幅幅蓝图,并一步步付之实现……
  几年来,他走家串巷,对每户村民的家庭情况、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心里早已记下厚厚的民情日记。
  匠心引活水,共走脱贫路
  阮西村属于城西街道最偏远的一个村委会,2016年精准扶贫核定贫困户65户126人,有劳动能力16户53人。这些贫困户都是病残或缺失劳动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
  如何帮助这些人脱贫,推荐他们务工或发展农业生产都是很为难的事情。阮太平绞尽脑汁,与驻街帮扶干部、街道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究探讨方案,终于选定了在村委会办公楼顶、车棚院子、租用厂房等安装光伏发电组件,该项目计划投入资金46.8万元,装机容量49千瓦,预计投产后可以为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创收1000元,目前该项目已于2018年6月30日并网投产。
  阮西村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亩,水产养殖面积850亩。阮西村周边河道交错,水源充足,一直以来,水稻、莲藕、莳菇、滩涂养殖是传统种养项目,但由于疏于管理,这些种植、养殖项目得不到发展。
  阮太平上任以来,充分利用本地优势,重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动民众大力发展莲藕、莳菇等特色农业,从原来的300亩增加到500亩,并以科技興农为突破口,全面实现增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目前,这几类特色产业在阳江已经美名远播,特别莲藕、莳菇年亩产值近万元,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好多种植户都喜气洋洋的住进了新楼房,买了小汽车,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迈步从头越,共描富美村
  2015年,阮西新围村入围市、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阮太平把它作为解决当前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夜以继日地到村民中宣教,使建设美丽乡村观念深入千家万户,激发了旅外乡贤和民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使各项工作得以一步步落实完成。
  通过新围村的带动,阮西三华村、南安村也相继于2016年、2017年纳入了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总投入23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70万元,乡贤集资60多万元。文化室、篮球场、乡村舞台、污水池、垃圾屋、渡口亲水平台、巷道硬底化,拓宽阮西进村公路,安装进村路灯,增加村场绿化和美化,改进村居环境,一个个举措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乡居老人来说,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日益丰富,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每天都热闹非凡……
  农村广播站是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了重拾农村广播这一传统媒介和工具,重塑健康活力的村社文化,阮太平书记争取到江城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支持2万元,乡贤集资5.5万元,建设好广播站,在全村范围内安装广播喇叭,帮助村民了解政策、法律、法规,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更实用的是使防风防洪工作能及时通知群众撤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举办老人节、清理河道、路灯维护、道路硬底化、重建海仔河水闸防洪设施等,一件件、一桩桩村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大小事项取得的显著成效,都是阮太平带领两委班子努力的结果。
  阮太平带领村两委班子传承百折不挠的、奋发进取的革命老区精神,引领村民一步步走向了富美的农村新局面。任职七年,阮太平满头的乌发泛起了一片霜花。展望未来,阮太平沉思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历经风雨历冰霜,  访遍当年旧战场。  心系五难忧昼夜,  情牵百姓沥肝肠。  初心熠熠红霞灿,  白发飘飘碧血蒼。  喜看老区新面貌,  长歌一曲向朝阳。
期刊
牛江镇是一片红色土地,是中共恩平县委旧址所在地,恩平县著名的老区镇。从这里走出的包括原粤中纵队党委常委、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在内的众多革命者。其中,女党员冯坤,就是著名粤剧《山乡风云》女连长刘琴的原型。  粤剧《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山乡风云》作者,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到,刘琴原型就是恩平冯坤。元旦前夕,记者一行访问冯坤故乡恩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习近平  冬日暖阳,漫步在冯如故乡—恩平市牛江镇的田园风光公园,满眼是金黄色的马铃薯,一望无际。  “未来的牛江农业产业,将不仅仅是种植业,而是要打造一条富硒产业链,整
期刊
8月30日,从广州三寓宾馆三楼的会议厅传来阵阵清脆而热烈的掌声。这里正在舉行“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暨征文颁奖典礼。  由广东省扶贫办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举办,广东省老区办、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承办的“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这次比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宣传讴歌我省革命老区以及我省对口帮扶西部革命老区的扶贫故事和在扶贫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就。  这一盛会,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建国70年以来,发展的道路一直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也是历经了迂回百转:允许农村土地承包解决温饱问题、恢复高考、允许“傻子瓜子”这样的个体户先行一步、户籍制度破茧……一步一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
期刊
“我带你们去看一个省级的农村经济合作社。”恩平市牛江镇副镇长邝健豪向我们介绍说,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有成员155人,曾被授予“江门市扶贫企业”的光荣称号。目前,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高科技种植马铃薯8000亩,种植水稻3000亩,薯种销量每年1200吨。去年春,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在恩平考察时专门到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调研,称赞冯柱泉干得好。  刚从安哥拉考察马铃薯种植产业的丰江农业专
期刊
冯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一个贫穷家庭。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12岁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和发展工艺不可。因此,冯如先在纽约工厂当学徒和工人,晚上自学制造机器的知识。后回三藩市招徒设厂制造机器,并开始收集研制飞机的资料。  在国外,冯如发誓
期刊
在汕头市潮南革命老区,有这么一位老同志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和赞扬,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乐于扶贫奉献的大好人、大善人。在当地,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有困难,找马主席”“把钱放在马会长那里,我们捐助人放心”。  大家口中的“马主席”“马会长”其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原成田镇家美党支部书记、原潮南区侨联副主席、原成田镇侨联主席、现任潮南区成田镇公益慈善会会长马灿镇,一名66岁的老共产
期刊
莲塘村位于牛江镇西南部,离镇中心仅约2公里路程。下设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总人口1836人,辖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港澳台和南美洲国家。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村中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马铃薯等。  莲塘村人杰地灵,风景优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孕育了不少伟豪人杰,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被尊称为“中国航空之父”的航空先驱冯如,中国工程
期刊
中国侨联在2014年11月2日发出的《关于“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关规范工作的通知》指出:“交流基地”是侨联组织对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类文化场所等所予以确认的展示窗口,是侨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广东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世界的华侨中广东籍占2/3以上,侨胞人数近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