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江乡村振兴的春风荡漾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习近平
  冬日暖阳,漫步在冯如故乡—恩平市牛江镇的田园风光公园,满眼是金黄色的马铃薯,一望无际。
  “未来的牛江农业产业,将不仅仅是种植业,而是要打造一条富硒产业链,整体提升牛江镇农业的产业结构。”恩平市牛江镇镇委书记冯亮稂兴奋地说:“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对牛江镇区域内的土壤硒含量做的调查显示,牛江农田区的土壤含硒丰富,属富硒土壤。牛江镇将以此为基础,全面布局,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兴旺。”
  富硒小镇呼之欲出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兴旺被放在首位。
  牛江镇既是农业大镇,又是恩平市著名侨乡、“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拥有国家级万亩水稻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是不够的,农民要增收,还得靠产业兴旺。”冯亮稂对富硒小镇的建设充满了信心:“牛江镇的资源得天独厚,将以富硒农产品为抓手,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建立起集生产、加工、销售、监管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链。”
  在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育种科普示范基地旁边,一派繁忙的景象。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培植富硒稻谷的种子,计划增加推广种植区,与基地周边农户签订协议,大面积种植。”
  在省級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社社长冯柱泉用电饭煲煮着番薯,他笑着说:“番薯在种植的过程中,是最容易吸收硒养分的。硒可以改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促进植物吸收各种养分,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生根壮苗。”
  冯柱泉计划利用一部分土地种植富硒番薯,并且打造成品牌。他说:“虽然现在还是在设想中,但已经有买家来洽谈今后的销售业务了,看来这个产业前景很好。”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广东省丝苗香米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在考察牛江镇的自然环境以后,得知牛江晚稻大米富硒率达75%,,交口称赞说:“牛江的大米如果有了硒元素的加入,未来肯定成为广东好大米的一张闪亮名片。”
  以富硒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挖掘三产融合中的资源禀赋,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牛江镇的势头也初露头角。
  激活一池春水
  在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中,牛江镇莲洞村成为恩平市唯一推荐名单。而在2018年,该镇马龙塘村成为广东省侨联的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村,是江门市当年获评的二条村之一。
  乡村振兴离不开宜居环境,牛江镇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一是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目前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各项目标任务,共清拆整治1236处,其中危房807户、猪舍227处、牛栏21处、鸡舍53处、旧厕所42间,其他垃圾杂物86处。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清运工作。投资65万元,不断提高全镇垃圾清理和转运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性,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今年计划投资39万元,改造岭南村委会西盛村和高联村委会莲洞村公厕。以示范带动全镇厕所革命,
  “现在的牛江,和城市差别也不大了,村里处处有水泥路,村民有活动场所。”牛江镇莲洞村一位村民开心地说。
  在2018年国庆期间,2018恩平冯如文化·濑粉美食节在牛江镇举办。当日人山人海,很多市民都慕名前来品尝恩平美食。濑粉作为恩平传统美食,当地人对其情有独钟。濑粉,是广东有逾百年历史的名小吃,是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制成的长粉条。除濑粉外,还有煲仔饭、裹粽、米糕、烧饼、狗仔鹅、牛江大包、狗尾仔、烧味、豆腐角、簕菜茶等等极具特色的美食和农产品。
  在牛江开了10多年餐馆的金和隆小食店老板梁春媚笑逐颜开。她说:“自从牛江镇开展了全域旅游之后,游客越来越多,也带旺了餐馆的生意。”和梁春媚一样,如今,随着牛江镇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冯亮稂说:“未来我们将加强乡村旅游的招商,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加速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资本在城乡之间布局,从而激活乡村振兴。”
  恩平牛江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恩平市引进央企中核(深圳)恒通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投资开发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自去年8月动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初具规模并进行蔬菜项目的播种工作。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俱规模
  记者在位于牛江镇飞机垌区域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看到,连片标准划一的田垄露出一行行生机盎然的新绿,给冬日的大地披上一层亮丽的春装。而正在开垦的土地里,挖掘机、喷淋机来回穿梭,处处机声隆隆,工人争分夺秒忙碌着,为新一轮种植作准备。
  据了解,为推动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城乡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核恒通与恩平市政府于2018年3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发展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二三产融合产业。同年8月13日,在牛江镇注册成立中核恒通(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农业项目实施主体,目前已经投入资金800余万用于土地流转及设备采购等。牛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一支专职的土地流转工作队伍,积极配合中核恒通完成位于牛江飞机垌区域的700亩土地流转工作。此外,先后完成了高联村和梨园村共10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并计划在完成冬种马铃薯收获工作后交付土地。
  中核恒通(江门)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韩伟告诉我们:“我们2018年8月开始进驻牛江镇,第一期我们在镇政府的配合下已经流转将近1000亩,在冬季已经进行了将近600亩的广东菜心的种植;春节后,我们继续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牛江核心区域的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我们公司信心非常充足,认为这个地方人好水好,农业可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这是我们公司在恩平投资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
  韩伟告诉记者,中核恒通(恩平)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积极推行“国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产业模式,计划在三月展开面积2000亩的富硒水稻种植。在完善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第二产业农产品物流、仓储、冷库和分拣中心建设及第三产业农业观光旅游建设,预计总投入达2.6亿元。另一方面,旅游农业势头良好,今年在岭南西盛村成功引入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项目,占地约20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首期投入300万元,实现“观光休闲+农业体验+农家乐美食”的“三合一”,为农业旅游发展助力。
其他文献
时序更替,日月如梭。  当我们深情地向2018年挥手告别的时刻,2019前来报到。  在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中,2019,为己亥猪年,有354个晨昏伴我们走过。  在这一年里,我们将迎来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一位伟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这个千百年来积贫积弱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0年后,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故事,让寰宇回荡中国的声音……
期刊
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内,参观的人群总是在一个玻璃橱窗前驻足,里面珍藏着革命烈士李卡的狱中遗书《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这封烈士遗书,以浪漫优美的文字诉说“初心与使命”,被称为广东版《可爱的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到此参加党史、新中国史专题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  “尽管时隔这么多年,但说起李卡生前的事迹和为人,很多人依然忍不住流泪痛哭。”化州市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
期刊
湛江市老促会积极参与省扶贫办、省老促会举办的“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为了使演讲生动感人,达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效果,会长麦马佑亲自带领市老促会办公室人员、电视台记者等,到扶贫先进个人典型市科技局干部黄矢尖曾挂点扶贫过的徐闻县白茅村拍摄外景,作为演讲时的屏幕背景。与此同时,市老促会特地邀请吴泗同志到黄矢尖扶贫过的村庄、原工作单位深入采访,了解其生平事迹,以满腔热情、丹青妙笔写出真挚感人
期刊
2018年4月21日,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大赛的通知》。我会收到上述文件后,即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茂名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此项工作。当年7月13日,本会工作人员采写的4篇扶贫故事稿件,就已递交给《源流》杂志社,其中2篇(《帮助果农脱贫致富的“不老松”》、《十三年驻村路 二百首扶贫诗》)被《源流》当年第8期“讲好老区的扶贫故事”专栏首
期刊
红色老区根脉连, 烽烟岁月激情燃。 战争年代忠诚党, 浴血沙场斗志坚。 赤帜高擎天地闊, 国家兴盛世风贤。 高歌革命摇篮曲, 老骥腾蹄再创先。
期刊
1月22日上午,纪念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三寓宾馆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老促会会长王健,中国老促会副会长李广文,省老促会名誉会长张汉青、陈坚,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省委农办、省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健等领导出席会议,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和省老促会的副会长、部分理事以及历届部分老促会的老领导和老同志、各地级市老促会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老促会常务副
期刊
走进“小康农场”的大门,沿着小路往里走,记者一行就看到了一块块菜地规划地整整齐齐,连绵成片,排列在道路两旁。每一片菜地旁都插着牌子,写着农作物的名称和特征。寒风凌冽,呼啸着吹拂大地,农场里的“航天指天椒”和“早熟小南瓜”却依旧绿意葱葱,长势喜人。  这边地里,有些指天椒已经熟了,像红红的弯月,点缀在绿叶丛中;那边地里,南瓜花已经开了不少,黄黄的小花朵摇曳在寒风中,仿佛向严冬宣告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期刊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恩平市牛江镇,是江门五邑的著名侨乡。  牛江镇是革命老区,中共恩平县委旧址所在地。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郑锦波任书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5年,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东边朗村驻扎,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  牛
期刊
历经风雨历冰霜,  访遍当年旧战场。  心系五难忧昼夜,  情牵百姓沥肝肠。  初心熠熠红霞灿,  白发飘飘碧血蒼。  喜看老区新面貌,  长歌一曲向朝阳。
期刊
牛江镇是一片红色土地,是中共恩平县委旧址所在地,恩平县著名的老区镇。从这里走出的包括原粤中纵队党委常委、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在内的众多革命者。其中,女党员冯坤,就是著名粤剧《山乡风云》女连长刘琴的原型。  粤剧《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山乡风云》作者,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到,刘琴原型就是恩平冯坤。元旦前夕,记者一行访问冯坤故乡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