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空白,妙用教材的“阴晴圆缺”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精彩纷呈的舞台角落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深挖的空白处,教师要遵循原则、把握时机、讲究策略,科学而巧妙地设置空白, 利用教学中的“阴晴圆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质疑、探索、练习、消化、吸收,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让教材更加富有吸引力。学生在经过“山重水复”走向 “柳暗花明”这一自我奋斗的历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磨砺他们的创新思维,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利用插图空白,发展学生语言
  教学中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这些空白挖掘,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更教会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有一幅横跨两页的大插图,上面画着一群小蚂蚁忙忙碌碌搬粮食的劳动场面,还有几只蝈蝈在一旁悠闲地乘凉的场面。在这样的场面中,小蚂蚁和蝈蝈不可能不进行交流。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课文没有作具体的介绍。我们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说蚂蚁和蝈蝈会怎么对话。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借助情节空白,丰厚学习内涵
  文章中有时为了重难点突出,对人物说话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没有详加叙述,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去腾飞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声》这一课有一句话:“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听到大家的掌声,英子会想些什么,再把英子心里的话写下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掌声的含义。
  三、巧抓符号空白,丰富学生想象
  标点符号有时蕴藏着作者无数欲说还休的话,欲抒而未抒的情,欲表达却没说明的意……比如在《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課文中,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对哥伦布说:“船长,您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让学生在标点符号空白中体会哥伦布自责的、难过的、无可奈何的心理。这难分难舍生死离别的场面都包含在文中的这个省略号里面了,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啊!让学生想象哥伦布当时是怎么想的?病重的船员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四、注重结尾空白,培养读写能力
  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结尾简洁明了,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思考,言已尽而意无穷。对此,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为结尾,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想象乔依醒来后他的妻子会对乔依说什么,会怎样做?后来一家的生活会怎样?围绕这些话题要求学生以《乔依醒来》为题进行续写,领悟作者留下的空白,激发学生创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说出合乎情理的语句,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可以抓住这个空白,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动笔写一写。
  五、设计练习空白,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形式,在设计的练习中应尽量避免那种简单的内容填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出富有想象的或创造力的练习,给学生留空白。如在学习《鞋匠的儿子》的一文:“说到这里,林肯留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这时曾当众羞辱林肯的那位参议员会对林肯说什么?其他的参议员又会对林肯说什么呢?他们的内心又会怎么想的呢?通过这一练习说话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进林肯,感受林肯那伟大的人格魅力。
  其实每个教材都是一个点,一个能带出无数的线和面的辐射点,这点中蕴含着各种空间和学生无穷无尽的潜能,我们要利用每一个有价值的教材空间,每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创造舞台。注重挖掘教材的空白,活用教材,超越教材,让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224611)
其他文献
以智慧课堂为平台,着力培养农村学校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等语文素养显得十分迫切且极具价值意义。一方面可以改变农村学校孩子忽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诸如“一回家,就抄写、抄写、再抄写,一有空,就玩手机、玩平板电脑、看电视、看《校园爆笑笑话》、网络小说”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学校孩子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起他们对文化的向往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孩子
本文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微灌系统灌水质量的评价中。因为微灌灌水均匀度或出流均匀度作为评价灌水质量的指标,它受许多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文中分析了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
《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课文,与章武经典的记人类散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单元。这三篇课文在文本形式上看似风
确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课内课外联动,让教师与学生同唱欢乐歌,促进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学生能力的提高迫切需要改革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以及方式,呼唤自主开放式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运用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对统一编制的导学案,如何再一次的重新编写、复备、修改,又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展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经验。
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北部,东西长85 km,南北长52 km,市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 132.8 mm,降雨时空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占全年的68.9%,而11~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5%.市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层面,具体的事物往往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动力,教师切不可将教材自带的插图资源抛之脑后,而需要在广泛运用直观课件和多媒体信息手段的同时,
2003年1月9日上午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与西安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拉弦乐器———系列秦胡研制成果鉴定会”在京举行。鉴定委员会由中国音协副主席、作曲家赵季平担任主席 ,朴东
培智学校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不同于一般学生,更需要呵护。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培智学校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生态语文课程正是基于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生命,唤醒学生,激励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生态语文课堂中走得更远。  一、尊重学生主体,构建人文化生态课堂  培智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首先要实现对传统课堂主体的颠覆,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注重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的内容。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水的故事。将小乌鸦的聪明形象完全展现出来。全文语文简单、明了,内容也清晰有趣。  二、设计理念  在有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展开想象并且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当中老师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且品读感悟的全文。可以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结合已有教学经验,创建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保证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高效,完成综合能力的优化。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发现了语文的本质内涵,不仅帮助激发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未来语文发展道路上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情境教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