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7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农村中学的初中生源普遍较差,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生(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不良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学生数学学业不良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为使后进生从自暴自弃中解脱出来,我们应用“爱”取代“嫌”,以“心药”来治“心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事业达到顶峰时,有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请他看一篇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并让大师预测一下这个学生的未来。巴尔扎克仔细看过作文后:“从这篇作文看,这名学生将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老妇人微笑着说:“大作家,很遗憾,这名学生就是你,我是你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此时巴尔扎克感到无比的羞愧。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三、运用真情实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每次考试结束,我特别注重两点:(1)与学困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分析,哪些分数是不能丢的、哪些是尽力得的、哪些题目是因为粗心而丢分的,并对他们近一段时间的表现给总结一下,给他们建立学习档案。(2)每个学生都要建立改错本,这个本子是要认真看的,这也是与学生彼此沟通的纽带。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我决不会吝啬表扬的话。如:“你小学基础很差,学起来很吃力,但你能做到勤奋不已。所以不管是平日的作业,还是考试的成绩,你都能超越自己,也超越了别人。 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而增光。”还有:“每一次次的说教,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利用时间上开始与优生竞争。基本做到了“当日事,当日毕”。希望你自惩与自赏!对于失去一次机会的你没有资格让自己再一次失败,请你切记。”
  四、课堂教学兴趣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地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兴趣,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将课堂教学生活化。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在应用题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呆板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演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特别是在讲追击和相遇问题,我运用了动画制作,直观鲜明地得出了等式关系,无论是相遇还是追击,无论是异地同时还是同地异时,学生们都能够根据动画轻松地解决,省去了老师繁琐的说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减轻课业负担,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在新授时,我们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的过程,同时我们更需要将数学模型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数学学习不良的学生来说,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搞一刀切,要拉开档次,尽可能地减少作业抄袭现象的发生。在平时的检测中,应采用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标准,降低难度,注重基础,让他们也得一个好成绩,体会一下因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成就,培养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其身心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出发,从接受新教育理念、中学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切实实施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当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  一、情感教育的教育价值  情感教育重视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调节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性情感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情感水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期刊
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成就显著的“十一五”即将与我们告别,充满激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十二五”已满怀信心地向我们走来。为迎接“十二五”的到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已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长远规划,举国上下各行各业也作好了奋战的充分准备。  作为教育战线的全体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领头雁,使教育真正发挥其强国富民的巨大作用。这就势必对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深入,初中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然而学生素质差,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于是转化和消除后进生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后进生的落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在转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多动动脑子,才能有效地把工作做好,让后进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加强思想
期刊
“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课堂上却常遭“冷遇”,许多同学只在语文课堂上翻翻语文书,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上与不上无所谓,这大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常常感到很无助。在新一轮语文课改之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从老师自身做起,练就独特的魅力,不只做经师,还要做能师,力争做名师,最好做大师;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气,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努力改变语文教学的不良现状,让学生“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
期刊
课外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学生那幼小的心灵已与金钱、权势、地位等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很缺乏健康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友谊、尊重等心理因素,很令人担忧。  分析原因,总结起来,大约有三个:一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在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上下功夫。二是课程本身的因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中学各学科过多地注重知识、技巧、能力,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内容没有
期刊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差生”“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差生”进入中学时,在考试(包括小升初)中屡遭失败,他们对数学已失去了信心,但他们毕竟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情感都比较
期刊
语文课堂上由于对学习的预期、对学习目标和方式的理解、对课堂生态中某一因素的不认同等,都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不和谐、不同步的现象,甚至出现矛盾,这就是师生冲突。由于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沟通无法实现,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精彩的课堂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學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达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思想和行为。
期刊
长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给长汀留下了丰富而又厚重的红色文化。长汀一中就坐落在这个革命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汀一中人不断发掘当地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明确提出以“三红”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积极探索创新“三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汀一中的“三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