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延伸讲究实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就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我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延伸、创造的教育实践过程。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在利用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要让我们的美术延伸,科学、合理的投入到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1、遵循实用性
  其实我们很多学校都在推进校本课程,但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无从着手,不知道校本课程的切入点在哪里,与学科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现成的教材,这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事实上,我们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通过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来对校本资源进行删选,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追寻学校发展的特色。
  江苏版美术教材编写中,许多内容都是分类别展开教学的。如:《可爱的家乡》、《水墨游戏—园林》、《中国建筑欣赏》等等。在教学这样的单元系列时,实际上我们就可以有机地结合校本课程资源,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时,笔者有意结合我校专业特色——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开教学,1、切入,以《姑苏繁华图》欣赏为切入点,2、新授、欣赏,姑苏美景,①介绍姑苏特色,以实景为主;②比较:现实中的美景与《姑苏繁华图》有何区别?用了什么手法表现?③通过分析线描绘画的形式,为木刻年画创作进行线描稿的创作。④简单木刻年画创作。这样一节以新老“姑苏繁华图”为学习的重点,通过桃花坞木刻为表现手段,充分体现了我们本土文化,对于学生,不管是在情感,还是在技能上都有一定的实用性所得。
  2、突出地方性
  校本教材作为家乡的自然资源洒落在我们身边,我们如果能抓住其最根本的加以运用,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又能做到就地取材,节约开支。我校是一所位于阳澄湖湖畔有着独特地理优势的学校,金秋10月是我们阳澄湖大闸蟹品尝旺季,抓住这一独特资源,一堂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蟹壳画》在我校课堂上展现出来:1、先结合校校本课,了解和认识阳澄湖大闸蟹,引导学生在家品尝蟹的时候注意收集完整的蟹壳。2、在美术课上进行绘画创作:①展示一些蟹壳类的作品或以实物展示具有特色的、漂亮的蟹壳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兴趣;②学生拿出以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再次加工:清洗、吹干。③小组交流、思考,想象绘画组合。④动手制作、技术示范。⑤展示、交流、评价。这样极具地方特性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有很强的亲切感,更为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遗迹进行铺垫,激发学生了对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3、注重实践性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大多是学生身边经常听到、看到的一些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课堂中有机地结合家乡中自己所了解的东西进行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既能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学生了解家乡优秀文化的另一种手法。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笔者利用了两周时间开展了《认识苏州园林》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做法如下:(1)前期工作,了解活动要求:①认识哪些苏州园林?②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③你能介绍个别有代表性的园林吗?请你设计一份《苏州一日游》旅行方案;(2)准备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设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设计旅行方案,教师适当进行指点;(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学生利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通过欣赏、介绍、交流各自的方案,相互讨论,补充、修改;(4)小组总结,小组为单位,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汇总成一份比较合理的旅游方案来,其中涉及到旅行团的名称、标志、旅游路线、适合人群,以及各季节段的报价,这个设计过程实际也是孩子们一个实践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整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参与美术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而且在调查、研究、探索、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撰写资料的能力以及动手、思考、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4、体现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它具有催人向上的力量,更是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校本教材开发的时候也不能把这点忽视掉,如果教材教法能抓住孩子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能够事半功倍。当然,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就需要联系实际,“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一切想象都不能空洞的展开,离开了身边的人、事、物,一切思维都枯竭了,只有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创作元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唤起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在教学六年级美术课《桥》时,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把兴趣作为设计作业内在的“激素”,通过设计多样形式的教学,把新知识寓于各活动中,让学生在欣赏、了解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望。针对课本上诸多桥的内容,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苏州的桥上,我们苏州作为东方威尼斯,河多,桥自然也多,先让学生对周边的桥有个初步了解,激发起他们对于桥这种平时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陌生的事物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在这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探询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们作品构思的一个过程。通过了解有关桥梁的知识,和各类桥梁的图片及桥的相关故事,让学生从中找的了创作的灵感,激发了其创作的欲望,因此在这次作业中,呈现出很多奇思秒想、构图新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
  其实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研究的过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不仅要求我们会“教”书,还要会“编”书。虽然对我们来说前进的脚步比较艰难,但只要我们做到精选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和灵活性,改革评价制度,以学生的发展角度来思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我想我们能从根本上为校本课程开发赢得时间与质量。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借势,就是营造学习环境,选取生动事例,利用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使教学成为
相信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小班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爱哭,他们来园和家长分别时会哭;小便不会自己穿裤子会哭;吃饭不会用调羹会哭;午睡时会哭;不会涂色、画画会哭;父母接得晚了又会哭……总之当他们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会第一时间用“哭”的方式来解决,哭泣是他们受挫的最大反应,除哭泣以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焦虑、冷漠、攻击行为、耍赖、逃避等。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家里被溺爱,事事被大人包办代替,重重被大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把“亲近自然”作为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这说明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但现在城市里的家长给孩子买来了各种新颖的玩具以此来代替孩子玩沙、玩水、玩泥巴的机会,完全剥夺了孩子最自然的游戏环境,孩子们离自然环境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巧用幼儿园自然环境这一资源开展体育游戏呢?  一、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灵活的体育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古代先哲朱熹早就指出为学之道:只有博览群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方能让心智越来越聪颖。作为学生,如果两耳只听一人说(教师说),一心只读一本书(语文书),那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
选一粒稍圆的芸豆,背面涂胶,粘贴在纸的中间偏上的位置,作为猫的头部。  选一粒稍长一些的芸豆轻轻刮开,然后在其中一瓣的内部涂上白胶,粘贴在猫头的下方,作为猫的身体。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小学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一般体现在对于数学公式的机械性记忆与对于考试真题的反复练习。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表现出了对数学学习的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学的现象,根本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应进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例,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得小学生们可以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知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来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要花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课堂教学的低效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呢?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趣”引入——高效课堂的前提  1、做好课前的调查研究。课前调查主要是调查每个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蛋孵化出了什么?结果,中国儿童大多在作文中回答“蛋孵化出了小鸡、小鸭”如此等等,而外国孩子却能创出“蛋孵化出了克林顿”这样巧妙的回答。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无疑显示出了中国教育现状的某些弱点。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的根本转变并非易事。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因此,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