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7例急诊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脉夹层(AD)具有突然发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较易漏诊和误诊等特点。我科从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了主动脉夹层7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年龄59.8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0h,平均4.7h;症状:以胸、腹痛为主者4例,胸闷、憋气为主者2例,烦燥伴左下肢活动障碍为主者1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者4例,未服药者3例,平时均未监测血压。
  1.2 诊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查血常规,测双上肢血压;同时询问病史,尤其追问存在高血压病史是否,详细查体,注意有无血管性杂音及震颤,重复检查和观察颈、肱、桡及股动脉搏动情况;血压较高者给予泵入硝普钠,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水平,合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止痛等对症治疗;胸、腹主动脉CT扫描,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明确诊断。
  1.3 结果:7例中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以下AD代替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压力过高破裂之,产生血肿后而导致一系列综合症。据报道多数在发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正常成人主动脉壁耐受压力颇强,造成夹层裂开的先决条件是动脉壁缺陷,尤其中层的缺陷,但具体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AD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龄,主动脉瓣疾病,妊娠,创伤等有关。据资料报道80%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发现高血压,远端夹层合并高血压更为常见;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动力对主动脉的负担,并使主动脉中层营养血管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造成中层缺血、坏死及出血而形成血肿。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1、疼痛根据AD受累部位范围和分布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多数AD所致的疼痛从了病起就可显示出剧烈的程度,常被描述为撕裂状,往往同时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的部位。疼痛部位对于AD的诊断很有帮助,局部的症状趋向于反应累及的主动脉。2、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的表现,患者虽然因剧痛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焦躁不安等休克外貌,但血压常不低或增高。但在近端AD病人中高血压较少见,更常见的为低血压。3、心血管症状:(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系脉压增大,急性主动脉返流或夹层血肿使瓣叶压低,瓣叶撕裂膜片脱垂入左室流出道所致。(2)脉搏改变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系左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受压迫和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如逆行剥离累及右冠状动脉可引起下壁心肌梗塞,此时易误诊。(3)其它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表现。4、神经症状多因内膜裂片堵塞相应血管起源或夹层血肿压迫相应血管或神经所引起。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肌梗塞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2、血、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心肌酶谱可出现小于正常值两倍的增高,但无动态改变。 3、影像学检查 目前公认的影像诊断方法有:主动脉造影、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治疗情况 应根据AD的部位和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二个主要目标:一是降低血压至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使主动脉壁压力尽可能低,硝普钠可作为降压的首选药物;二是抑制心脏左室收缩,使搏动性张力下降。因本院条件所限,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以急诊转上级医院,经人工动脉置换病变夹层主动脉等治疗,痊愈。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肝脏外伤的临床诊断和抢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收集的肝外伤住院患者68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4例(79.41%),好转9例(13.24%),死亡5例(7.35%)。结论:对肝脏外伤患者应当尽快作出诊断,并作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对轻型肝外伤病人大多可作保守治疗。  【关键词】 外科;肝外伤;诊断与治疗  肝脏外伤是临床常见创伤病症之一,由于多属腹部闭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临床中抗菌药物在儿科患者应用的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多样性和社会深层  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抗菌药物;儿科;不良反应  对于儿科患者而言,抗菌药物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杀死病原体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另外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毒性反应及过敏问题也对儿童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所以究其深层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1 抗菌
【摘要】 当代著名肾病专家、国学大师张琪教授依据我国中医学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创造性地将张仲景汤方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疗,并取得成功。张琪教授治疗运用经方化裁治疗肾病的经验有二:肾性水肿上热下寒者,采用栝蒌瞿麦汤主之;肾性血尿瘀热结于下焦者,采用桃黄止血汤主之。该经验在临床上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张琪教授;张仲景汤方;肾病;化裁治疗经验  肾脏疾病是临床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民
本文论述了我国合成洗涤剂生产装置现状及市场应用概况,并从表面活性剂性能及我国的资源、洗涤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脑积水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一般选择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部分病人脑室外引流管夹闭后意识障碍加重,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而不能拔管,使颅内感染几率增加。由于血性脑脊液蛋白高或颅内感染而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近年来我院对脑出血并发脑积水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病人采取脑室腹腔引流腹腔端外置术(即将脑室腹腔引流管腹腔端经皮下不进入腹腔而暴露于体外,利用脑室引流管的压力阀及抗虹吸装置防止脑脊液反流),
期刊
个人护理用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在不断增长,新的表面活性剂在不断出现,主要是向着节能增效、降低刺激性、提高生物降解性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了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糖基表面活性剂蔗糖酯、烷基糖苷、山梨醇酯和还原葡糖胺的合成及应用,重点介绍了烷基糖苷的一步法和两部法合成工艺,糖醇比和催化剂浓度对合成反
会议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MES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状况,讨论了MES生产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ME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摘要】 主要论述了辛开苦降法的历史沿革,脾胃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以及辛开苦降法通过调节虚实、调和寒热、升清降浊、清热利湿、化寒除湿等综合作用治疗脾胃疾病,说明辛开苦降法是临床上治疗脾胃病较多的一种治疗法则。  【关键词】 辛开苦降;脾胃疾病;中医药疗法  辛开苦降法,亦称辛开苦泄法,是通过辛温与苦寒药物的有机结合,巧妙配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1]。此法源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加以发扬
本文介绍了双星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讨论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双星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论述了它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内因,指出该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