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广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沟》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新疆吐鲁番水果之乡“葡萄沟”。执教者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教学,从课文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词析句,体会葡萄沟的美丽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执教者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有一段细小的经历我一直记得。十六七年前,我在北京,要写一个跟奶品有关的采访,联系了一名牛奶企业的员工,她的职责是在各地的超市培训销售员。在电话里,她听起来口齿清楚、言笑晏晏。  当时正渐渐入冬,我转了好几次车才找到她的住处,要先穿过一个高声放着音乐的超市,上楼后再经过一个震天动地的游戏机厅,昏黑的楼道里,前面又出现一个小小楼梯,直通阁楼——我几乎没勇气上去了。  她在阁楼房间门口招呼我,模糊的一个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金融科技成了众多代表关注的重点领域。金融科技孕育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阐述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影响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讲话精神,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将老干老教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尽己所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老干老教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组一行深入到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龙江村龙昌堡文化室、贵定县老年大学、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老年协会.
7月18日,贵阳市关工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2021年贵阳市农村幼儿园资源中心建设专题培训在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举行开班典礼。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赵雅卫致辞,贵州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处长谢旌、市关工委副主任张勇建在开班典礼上讲话,市委老干局副局长杨志军参加活动。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涪陵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璧山区)为抓手和载体,立足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工作,在稳定扩大乡村教师队伍规模、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待遇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使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乡村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长期在贫困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生经历,现实社会中地区、群体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全部消除贫困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把扶贫开发、异地安置、发展教育、生态保护、保障兜底等紧密结合,才能全部完成夺取扶贫攻坚战的最后任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坚持与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除贫困现象。
全球化背景下,软实力在国家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越来重要的地位。世界遗产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是软实力的重要文化载体。跨文化认同是世界遗产发挥软实力的前提,跨文化传播则是形成跨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国的世界遗产因其评价标准西方化、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深层文化博大复杂等原因,使得其跨文化认同存在多重障碍。本文将从跨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中国世界遗产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在世界遗产申报文本及陈述报告、遗产地旅游规划和遗产地营销等方面为解决跨文化认同障碍提供相应对策,促进中国
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一个战略性的有效举措就是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对我国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从时间轴看,青岛市在2005年老年大学建设示范校和2016年国家出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后出现了两个发展高峰,体现出青岛老年教育正在从规范化向现代化迈进;从区域看,老年教育现代化发展状况与青岛各区市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从不同评价维度看,教育质量度得分
先秦儒家之“知”是伦理之“善”与认识论之“真”的融合,可称之为道德认识论,具有“合真善而向美”的三维价值属性。如何让“知”达到“合宜”,实现道德认识践履的合理性以及适当性,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论域。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以对“中”这一方法论原则的阐扬和“他者”即“天”“人”的显明设定,来解决道德认识何以合宜问题。先秦儒家“知”之合宜性规约,提供给我们一种儒家式生活方式,它将为化解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出现的利害冲突,实现新时代人之美好生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