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用”第一人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东北义勇军马队
  数学,是一门可以跨越时空又连接文明的科学。上海,在中国现代数学与数学教育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2015年6月,上海市获得了“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的举办权。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大会主办权。据悉,此次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和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参与申办城市竞争。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认为:“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出版的《几何原本》前六卷,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数学理论体系,由此,《几何原本》从上海的徐家汇传入全中国,使其名震全球。”可见,中国人徐光启的贡献让举办权花落上海。
  从上海走出的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其主要作品有译著《几何原本》,著作《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等。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同时,他是明末清初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推动者,是将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属上海市,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徐家汇”)一个小商人家庭,光启的意思是“光宗耀祖,重启家业”。徐光启从小就聪明好学,除了按照老师的教导学习儒家经典,对其他的学问也很关心。由于家里藏书较多,因此,徐光启很早就接触到许多关于数学、天学、农学、水利甚至军事方面的书籍。
  西学中用,“几何”名称的渊源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很多人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并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个人便是徐光启。“几何”实际上是“geometry”的音译,徐光启在经过反复诵读“geometry”后突然悟出与“几何”发音相近。精通汉学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当即拍手叫好,遂一致确定“几何”为“geometry”的译名。
  徐光启在一次关于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一共提出了10个方面: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和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可以说,他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讲述得十分完备。徐光启还曾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那么,徐光启又是如何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原来,徐光启考中进士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便在北京住了下来。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他用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做教材,为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徐光启总是准时到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于是,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从1606年的冬天,他们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做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公元前3世纪编写而成。这部世界级的古代数学名著,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设、定义出发,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几何原本》经过历代数学家,特别是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们的注释,再传入欧洲,对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几何原本》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学实验,是世界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几何原本》的近代意义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思想方法方面的。
  《几何原本》由公理、公设出发给出一整套定理体系的叙述方法,和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叙述方法相去甚远。1607年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光启想一鼓作气接着往下译,争取在年内译完后九卷,但利玛窦却主张先将前六卷刻印出版,听听反映再说。付印之前,徐光启又独自一人将译稿加工、润色了3遍,尽可能把译文改得准确。然后,他又同利玛窦一起,共同敲定书名的翻译问题。《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中,徐光启创立了一套几何学的名词术语,如点、线、面、锐角、钝角等等,这些术语与原书的意思完全吻合,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沿用。徐光启还对我国传统的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进行了整理,并根据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创立出一套与传统数学完全不同的证明方法,这也是我国数学史上的创举。徐光启敏锐地断言百年之后,人人都要学习数学。
  丰硕成果,广泛传播近代科学
  徐光启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农艺、生物等领域都称得上是专家。虽然徐光启博学多才,但一直怀才不遇。直到42岁时,他才在翰林院做了个小官。怀着一腔报国之心,他曾数次向熹宗皇帝建议铸造经他设计的“西洋大炮”,但都没有被采纳。短短的7年时间,徐光启的官运三起三落,最后,离职回家。从此,他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几年间,他与好友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科学著作,成为我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   向传教士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徐光启对他们的传教活动也给予了协助,帮他们刊刻宗教书籍,对传教士的活动也有所庇护。然而,徐光启的许多行为,被一些朝臣误解,加上与其他官员的一些意见不合,因此,他辞去官职,在天津购置土地,种植水稻、花卉、药材等。16l3~1618年间,他在天津从事农事试验,其余时间则多是往来于京津之间。这期间,徐光启写成《粪壅规则》(施肥方法),并写成他后来的农学方面巨著《农政全书》的编写提纲。
  徐光启一生倾注心血最多的著作还是《农政全书》。他前后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材料、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写出了这部对农民非常有用的科学著作。这部书共50多万字,分作60卷、12大类,从垦田、种植、农事、水利、农器制造、树艺、牧养,一直讲到除虫、荒政,可谓农业方面的百科全书。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农政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而农政思想约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兵、骑兵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索。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编制历法,在中国古代乃是关系到“授民以时”的大事,为历代王朝所重视。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徐光启为官清廉,《明史》曾有“盖棺之日,囊无余赀”的记载。古代,人们把徐光启当成官员或政治家来敬重。近代以来,人们似乎开始淡化徐光启的官阶,而比较看重他在东西方文化沟通方面的贡献。编成于本世纪初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评价徐光启,大半内容是他如何介绍西方近代科技。徐光启引入西方科技的时间,在鸦片战争之前230多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与其几乎同时代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带有近代百科全书意义的专业科技巨著,比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要早出100多年!《几何原本》作为徐光启潜心研究西洋科学的第一个具体成果,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
  总之,徐光启是一位具有开放意识的科学家,他率先介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打破传统科学体系的束缚,使中西方科学成果融会贯通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成为推动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贡献最突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尊敬,他的墓碑今天仍然保存在上海南丹公园的一角,接受后人的凭吊和怀念!
其他文献
尽管当前的积极肯定文化(也就是多恭维)非常流行,但人们可能对那些太过随意表达称赞的人持本能的怀疑态度。为什么人们在受到恭维时那么纠结呢?一种简单的解释是,人们进退两难:接受恭维有违谦虚准则,转移或否认恭维有损恭维的社会功能。这种解释或许很有道理,但没有解释为什么受到恭维的人不选择用一句简单的“谢谢”来回应。事实上,说“谢谢”从而接受恭维从根本上讲意味着欠下人情。正如任何学过市场交换的人都能解释的那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类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处于这种危险的局面,因为艾滋病病毒(HIV)有很好的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  所谓藏身术是指,HIV善于找到人体的许多部位、组织和器官栖身下来;所谓隐身术是指,HIV不仅有地方躲藏,而且还有深藏不露的隐身手段。除此之外,HIV还有另一个绝招,即变异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让免疫系统和药物难以攻击它们。由于HIV有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三种“战术”,人类
进入今年的雨季,首先是武汉暴雨导致洪涝产生,让整个武汉成为水乡泽国。武汉洪涝不过是中国年年洪涝的一个缩影,一遇暴雨,中国几乎很少有城市能逃过类似武汉的灾难和困境,这样的事年年发生,只是城市名字不同而已。  武汉洪涝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降雨量极大,但是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吸纳降雨的能力明显低于降水量。再追问为何武汉的纳水能力如此之低,原因是,大地自然的吸纳水量和调节能力被堵住和捆绑住了。如同对动物
最近,全球目光都聚焦到风雨飘摇的乌克兰,正当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近日俄罗斯检察院又欲起诉戈尔巴乔夫,裁决他在苏联解体事件中是否犯有叛国罪:当年全民公决时,绝大多数苏联公民希望维持国家统一,但一些政党高官的活动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接受采访时回应,如果检察院严肃对待此事,他愿意配合检察院的工作。一时间,这些事件又唤起了各界对冷战的回忆。在苏联轰然解体的那一刻,有人欢喜,有人惊恐,也有人迷惑、愤怒。
为何女孩比男孩早熟?  女孩往往表现出比同龄男孩更好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英国和韩国的一项研究对此予以了很好的解释。在人的一生当中,大脑会不断对脑神经连接进行“优化重组”,“修剪”掉多余的连接,以保证有用的连接更加快速通畅。这一过程就好像人在社交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对象来获取信息,如果跟所有人都随机交谈,效率肯定会变低。研究人员通过一种名为“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技术,分析了4岁~40岁的健康志
分娩,古今都是人生之大事。古代孕妇如何生孩子?在古代,孕妇分娩没有现代这么好的条件,但重视程度不亚于现代,孕妇从分娩体位的选择,到产房的布置、催产……都有讲究。  古代流行竖式分娩  ——坐着生孩子  在人们的印象及现代影视剧中,孕妇分娩都是躺着,即卧位分娩法。古人分娩也这样吗?不是,古代孕妇一般是“坐着生孩子”。隋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当时孕妇分娩所采取的体位时称,“妇人产,有坐有卧”
“楚王好细腰”被报章和人们广泛使用,一直用作对女人小蛮腰的解释。其实,楚王好细腰并非是指女人的腰,而是指男人的腰。将楚王喜欢的“细腰”等同于“小蛮腰”,是一种史实的误读。  稍稍懂些历史的人都知道“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喜欢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唯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以节制自己的腰身。臣子们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
中国失独家庭2050年将超千万  近日,据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中国人口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同时也制造了1.5亿独生子女,和超过100万失独家庭。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产生1100万失独家庭。中国每年都在诞生大批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总量将在2020年达到2亿,2050年达到3亿。当一个社会独生子女人群如此庞大之时,失独问题将变得不容忽视。调查显示,截至到2010年,累计独生子女
说起飞机的用途,每个人都可以如数家珍列举出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国家航空飞机和民用航空飞机两种。国家航空飞机是指军队、警察和海关等使用的飞机,民用航空飞机主要是指民用的客机、货机、客货两用机和直升飞机。可是,对于飞机的一个新用途——发射卫星,知者却甚少。  最近,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公布了一段利用战斗机携带的小型火箭发射卫星的视频。从视频可以看到,一架机腹中心携带一枚小型二级火箭的F-15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下岭独徐行,艰险未能忘”,北宋文豪苏轼贬谪岭南,两度途经大庾岭,笃情悱恻的诗句表达了他颠沛流离、仕途坎坷的一生。明清以前,岭南一带属荒蛮僻野、瘴疠之乡,贬谪者多徙岭表。两广垦拓后,粤省商民沿珠江水系溯江而上,翻越大庾岭入赣江水系,经鄱阳湖直抵长江,大庾岭路遂为赣粤襟喉要道,一度繁华昌盛,直至海运勃兴后,才湮于史乘。  襟喉道路  大庾岭地处赣粤交界地,系南岭的五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