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优质教育资源 建一流中外合作大学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成立于2006年5月,是经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苏州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自建校以来,西浦经过数年发展,其独特的办学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为深入探求西浦发展战略,本刊对该校执行校长席酉民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席校长指出,特色和品牌最本质地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西浦多方面多举措配合区域经济发展;中外合作大学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来避免与公立大学同质化发展;西浦种途径化获取资源以便支撑自身发展;“中国教育梦”是推动一流中外合作大学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大学;创新;全球化
  一、特色与品牌体现了大学的文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一所大学的特色和品牌?特别是对于新兴大学来说,形成和积淀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的关键点在哪里?
  席酉民:当缺乏自主权或市场竞争优势时,学校不会关注自身品牌和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社会定位与价值所在,即以何种独到的办学模式贡献社会;品牌则是这种实践的长期结晶,以其学生、教师、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展现出来,并通过口碑广泛传播。特色和品牌最本质地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
  大学文化似乎是一个很深奥的概念,理论上有太多的定义和讨论,如眭依凡教授认为,大学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其中,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精神文化;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制度文化;大学的物理空间、物质设施构成环境文化。三者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认为,大学文化包含精神、制度、环境和产品四个层面,产品维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成果,有文化、艺术、体育等人文产品。我个人认为,学生、教师、校友其实也是重要的传播大学文化的使者。通俗的讲法也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形象地将大学文化比喻成“泡菜坛子里的汁”,有什么汁就会泡出什么样的菜。
  大学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当我们进入一所大学,与其中的师生、员工进行交流,就可以感受到这所大学的文化。文化的外延弥漫在这所大学的校园里,渗透在其追求、氛围、行为和产品中。
  文化的积淀需要时间,对于历史较短的西浦来说,其文化还在孕育和成长中。但就精神、制度、环境三方面而言,应已具雏形;就产品来说,也可逐渐从其产品上发现西浦文化的影子。
  西浦的核心理念顺应了人类生存的基本追求——“幸福生活和成功事业”(happy life and successful career)。为此,无论个体、组织,抑或社会,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生存能力,这也是学习、研究、教育的使命。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愿景和使命,每所大学应形成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体系。经过研究和提炼,西浦以“多元、规则、创新、自由、信任”(Diversity,Regulation,Innovation,Freedom,Trust,即DRIFT)作为自身文化的核心理念。“多元”意指文化背景、国籍、个性、追求等,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只有多元才容易稳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才有利于创新。因此,西浦非常宽松和包容,鼓励多元。但是,多元容易导致混乱,要想形成共生共荣的和谐共处状态,必须形成共处的“规则”,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制度基础,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秩序,孕育建设性的创新。其实,“多元和规则”构成了和谐的基础,即“君子和而不同”的健康秩序,西浦的生存哲学和管理理念就是和谐管理。“创新”可以说是大学的真谛,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研究,或是对社会提供服务,都是试图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前行、改进和提升。因此,创新精神应该渗透到师生、员工的骨子里,这也是为什么西浦提倡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工作的逻辑基础。“自由”可以说是创新的保护神。师生没有学术自由,生活在各种框框里,是无法真正实现创新的。因此,学术自由应该是大学的生命线。西浦文化的核心理念之所以包括“信任”,不只是因为现代社会缺乏信任,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模式和面对挑战的认知——世界日益全球化、网络化,人类生存环境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快变性不断提高,在这样的世界,单枪匹马地成就一番事业难上加难,无论生活和学习,还是研究和工作,合作都会成为常态。创新活动信息不对称程度很高,因而,更加凸显了合作者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性。DRIFT是西浦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西浦实现基本追求和和谐目标的必要保证。
  为了让西浦文化的理念真正上升为西浦人的文化,即变成西浦人的自觉行动,我们不仅将这种核心理念以显性的方式展现在校园里——篆刻于基础楼和中心楼之间东侧的一组球形雕塑上,以及中心楼与基础楼东侧放置太湖石的池边的石头上,还致力于将这些理念融入校园的设计,如校园的中西文化合璧、校园的开放、国际氛围的营造、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校园设施的布局等。更重要的是,西浦还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制度制定和组织体系的构建上。例如,为了提升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我们放弃了传统高校普遍采用的那种组织架构,转而探索并形成了由四个服务中心无缝链接的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强调服务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追求和理念会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融入到西浦人的血液里,体现在其言行及产品上。我们可以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媒介、师生和员工的行为、研究成果等方面体味到西浦的追求、精神和文化。
  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经典解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们希望西浦“自觉”承担“探索适合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的教育以及新型大学的运行体系,以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一批批有“修养”的西浦人的前赴后继的努力下,以其“善良”的心态、“自由”的创新,践行这一使命。   二、西浦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的翘楚和大学民营体系的典范,西浦如何避免与公办大学同质化发展?
  席酉民:首先,西浦创建于全球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的时代,为西浦与国际一流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办学探索提供了机会;其次,西浦具有站在前人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没有历史包袱、“一张白纸好绘宏图”的后发优势;再次,西浦起步高,能够站在世界平台上整合资源和探索办学模式,为西浦实现教育和办学上的超越提供了机会。
  在战略层面,西浦试图在三方面作出贡献。第一,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导致生活方式、学习行为、社会组织架构、社会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赶快行动,抓住机会,迎接变革;教育专家们呼吁教育工作者赶快醒来,变革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浦至少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人类未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大学怎样帮助人类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思考和战略性的定位可为西浦奠定生存的基础、超越的可能。根据全球化、多元文化情景和复杂多变社会的常态化,西浦认为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国际人才。因此,西浦将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世界公民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学校要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借鉴世界教育最优实践,整合知识体系,改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营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育人环境,指导学生在学会学习、形成自己以兴趣为导向的融合性知识体系的同时,训练和提升跨文化领导力;在研究方面,针对人类生存面临的挑战,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为己任,有选择性地开展有特色的研究。这样,西浦有可能以符合未来趋势和需求的新兴国际大学的身份屹立于中国,影响如火如荼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探索适合知识工作者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提升大学管理的有效性。大学管理的有效性一直备受诟病。至今,大部分大学基本上还是采用层级式组织结构,还有一些大学借鉴矩阵式结构,成立了跨院系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取得了一定效果。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资源共享机制和学科合作,如共享平台、跨专业(院校)的研究中心,但因评价体系存在某些问题,矩阵式结构往往难以有效运行,大学难免沦为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在网络化和链接革命方面,组织的网络化给予知识工作者和组织效率提升的新途径,甚至不少企业开始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网络组织,以实现有机的企业运行机制。对于大学来说,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否利用网络化组织实现提升知识工作者和组织效率的梦想?西浦利用自身“一张白纸好绘宏图”之优势,探索建立大学新型网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理,试图为改进大学支撑和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初步运行结果显示,西浦网络化组织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友好、有效的支持平台和学术生态,消除了研究上和资源配置上的院系和专业壁垒,促进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以及与社会和工业界的互动,显示出了强大的灵活性和高效率;同时,使学校愿景、使命的实现,以及办学与教育新模式的推行成为可能。
  第三,建立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研究为改善人类生存质量作出贡献。怀揣远大抱负的西浦人不仅试图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大学管理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以实际的办学成果造福于人类,这就是在中国土地上建设一所新型国际大学,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具备跨文化领导力、来自全球的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在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的领域,有选择地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如生命科学、医药、环境、信息通信技术、城市化、老龄化社会、公共卫生、金融、管理等,为提升人类生存能力和质量作出西浦的贡献。西浦的诞生不仅源于教育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催生的产物,因此,西浦肩负着以自身国际资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使命,西浦以开放的校园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生态的重要科学社区、多元文化和国际化教育的示范区,以核心学校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早日建成类似于“硅谷”高新科技园区的“东方慧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影响中国高教改革和世界教育发展为使命的西浦,还力图通过自身的深度探索和有效实践在教育领域产生尽可能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目前,西浦被誉为“高教改革的先锋、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初步显示西浦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花结果。
  三、西浦多举措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最大项目,其区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堪称国际范例。您认为,西浦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
  席酉民:西浦地处号称世界经济发动机(Power House)的长三角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了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来自5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2~3年后国际专家数量将超千位)聚首苏州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个链接全球的国际创新生态圈,一个可整合世界科技资源和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网络,一批基本成型、亟待扩大和释放能量的研究平台,一种已显端倪、链接社会各界的创新生态。威尔希尔、IBM、汤森路透等世界级金融和技术公司已落户园区或在西浦设立了最新技术实验室。西浦借助这种趋势,正在建设11所研究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创新港,以助推苏州实现宏观经济转型,其中包括生物制药、可持续发展材料和环境、城镇化、老龄化社会、智慧与绿色城市、领导与教育前沿、金融、大数据与行为分析、经济一体化、卓越运营和供应链、工业设计与3D打印等领域。具体来说,西浦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
  第一,西浦已成为一张展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的名片。西浦每年在全球市场招聘上百个高端岗位,因此,每年有数千名国际专家及其家属通过申请西浦岗位而关注苏州,最终有上百位落户苏州;根据西浦发展战略,未来几年要加大力度招收国际学生,每年将有数以万计的国际学生及其家庭关注苏州,数千人到苏州学习和研究。西浦的大胆创新和探索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同行关注苏州、造访苏州,并开展合作,每年都有众多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活动在苏州举行。西浦还以其示范效应助力“国家级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落户苏州科教创新区。   第二,西浦助推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实际上,西浦除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品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以外,还在智力支撑、科教生态、对外交流、社会发展方面为苏州打造创新国际生态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典范作用。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一流专家、上万名学生会使西浦在苏州这块热土上成为世界专家聚集的高地、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具有世界水准的研究群落、激励创新与创业的平台、国际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导者、每年吸引数万人关注和访问的亮点。西浦带给苏州的不仅是教育机会、人才、专家、研究成果、国际文化、新风尚,当其发展壮大后,每年还会带给苏州超过10亿元的现金流、数千万税收、大量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世界的关注和交流,使苏州在世界上更加亮丽和有吸引力,更具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三,西浦的育人、研究和服务将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西浦积极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争取早日打造成广泛联结社会的科学社区,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助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例如,为了影响中国教育改革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西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了“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为了强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研究的影响,西浦与独墅湖“国家级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合作成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以自身的国际化优势带动区域教育的国际化,并通过“国家级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为了探索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西浦已与淮安市成立了“城镇化研究院”,与吴江区成立了“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研究院”;针对中国转型升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西浦国际商学院将从人才培养、研究、咨询等方面积极服务社会;为应对即将步入的老龄化社会,西浦正在组建“老龄化与商务研究所”和相应专业,研究解决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西浦与有关企业联合建立了医药、蛋白质、金融、新能源、社会安全、电子电器、计算机等合作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促进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
  四、西浦以多种途径获取资源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一直强调自己的研究导向,引进了一批世界级的学者,并设立了众多的科研项目,但作为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获取资源的难度无疑远远大于“985”高校。在这方面,西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席酉民:仍处于创业期的西浦相对于“985”高校,在获取资源方面,尤其是政府资源方面的确面临一些挑战。然而,西浦也具有传统大学所不具备的后发优势。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西浦人本着勤奋踏实的原则,努力在育人模式、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社会贡献等方面办出特色,力图通过自己的深度探索和有效实践在教育领域产生尽可能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此获得更多的支持。此外,西浦还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希望通过纳入省市共建的高校序列,获得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第一,针对苏州高校的特点,政府应有选择性地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使西浦成为国家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引领者,使苏州成为某方面的示范基地。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科教示范区已经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唯一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通过共建,政府可通过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使苏州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头羊”。再如,西浦在大学治理和管理、教育探索方面的创新已引起国内外高校的高度关注,并为其他高校培养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在全国推广“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第二,政府应在切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上给予政策和财务支持。例如,针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举措形成的全球整合经济及全球治理、新一轮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生命与医药科学、“互联网 ”与未来社会设计、新金融与金融全球化等领域,积极支持建设特色专业和培养特需人才。
  第三,针对苏州高校特点和相对优势,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级的研究院,以吸引世界级人才和企业界人才落户苏州,使苏州在未来创新型社会建设中充满后劲,成为创新源头。这些研究院应拥有国际级的研究专家、国际的合作网络、国内和当地的合作网络、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课题、具有国际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成果及咨询服务。当然,除了经费上的适度支持外,人事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尤其是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其在苏州的生活、工作条件的完善。
  第四,支持高校建设技术成果转移平台、创新创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平台,以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健康发展。例如,西浦正在与国际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以苏州为基地,打造一个提供技术集散(成果集聚与转移)、国际研究合作、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技术超市和企业问题解决中心,以强化大学利用其国际网络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五,政府应对于具有极强社会外溢价值但又成本较高的人才引进、研究、科研平台建设提供支持。例如,对高端国际人才引进、博士生和博士后培养、前瞻性研究、具有共享意义的科研平台建设进行投资。
  第六,针对一些学校的特殊性,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例如,西浦的主要收入是学费,但其合作母校已经决定将其建成非营利性大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营利性大学的校园和所有资产归社会所有,所有参与者只是在创办一番事业,没有任何利益诉求。国内其他地方对这类高校从校园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西浦也希望与其他学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非公立、非营利教育机构应该逐步享有国家给予教育领域的基本支持。
  五、“中国教育梦”
  助推世界一流中外合办大学的建设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结合西浦的办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中国教育梦”。
  席酉民:如前所述,西浦试图通过自身探索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西浦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基础。10年前,这的确是一个梦。10年后,我们正在实现这个梦想。从家长和学生的热切选择、国内外同行的积极反应、西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的成果,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西浦教育梦的可能性,西浦已经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如果要问我的“中国教育梦”,我真心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当中国迈入世界强国之列时,我们的教育也会更强大,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领导者!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界的爱护和帮助,当人们谈论世界上心仪的大学时,他们会自豪地提到位于中国苏州的西浦!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孙雪珂
其他文献
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2016年5月9日报道,该组织下属的21世纪安全和情报中心(21CSI)举办了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主持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会议,讨论美国STEM教育发展。  随着美国政府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国情,以及在新兴市场广泛讨论的经济竞争力问题,STEM教育对于美国的发展极为重要。会议所达成的“STEM教育计划”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美国的人才培养任
编者按:美国耶鲁大学是一所坐落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建于 1701 年,为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八大成员之一。2015年 5月 16 日,耶鲁大学举行了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发表演讲。 沙洛维于 1986 年获得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耶鲁大学心理系主任、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长、耶鲁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常务副校长,201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与阿联酋阿卜杜拉·古赖尔教育基金会(Abdulla Al Ghurai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达成合作意向,将向阿拉伯国家的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机会。该基金会于2016年初开始运行,目标是投资11.4亿美元在未来10年通过在线教育帮助1.5万名阿联酋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青年人获得受教育机会。  麻省理工学院与该基金会的合作将从开发两门新的“微学位”课程
柬埔寨的教育面临很多挑战。我国曾经历了30年的内战,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农村和城市之间差距巨大。  现在,柬埔寨的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包括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这也意味着在柬埔寨,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教育任务。  为了进一步帮助贫困人口,教育部专门向边远地区提供特殊帮助,如向这些地区的孩子提供奖学金。  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些实验室,学校通力合作在边远地区开展ICT教育,进一步运用ICT开
据《巴基斯坦观察家报》2012年8月14日报道,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贾维德·莱格哈里当日称,由于资金短缺,多所大学正处于破产边缘。  莱格哈里在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期间说明了这一情况。莱格哈里称:“在过去的4个月里,高等教育委员会没有收到来自财政部门的任何资金。白沙瓦大学、旁遮普省的两所大学和信德省的一所大学正在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薪水。”  会上,莱格哈里向国民大会常务
学习教师网络(LTN)选取了3所学校来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欧洲的实施情况。这3所学校分别是比利时GTI高中、荷兰私立技术学校,以及瑞典SKF企业名下的高中。这些学校都意识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项目当中。  一、改进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  关于改进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三所学校的答案非常统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跨学科方式来进行教学确实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未来问题解决
编者按: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任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南非纳尔逊·曼德拉都市大学研究员,曾经创立欧洲国际化教育联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德维特教授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他撰写的《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趋势和问题》(Internationalisa
对于我的研究领域,我始终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在研究教育历史。他们有足够的才能对我们的领域及刚才我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做出新思考。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因为我相信有多种途径可以使得教育史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发挥作用,包括教育史自身的问题、教育学院的问题以及大学的问题等。  我们要鼓励和尊重不同视角、方法、撰写体系的教育史研究及多样化的讲授方式。我们需要做的关键步骤是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多样性。
我非常同意刘副总理的演讲,并感谢您为加强美中两国关系所做出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与全球目标相一致,您关注教育发展,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并为此感到高兴。  我上周还在中国,有机会访问了很多大学。我意识到有些大学历史并不长,但已经跻身世界优秀大学的行列。您的到来,带来了能量,也带来了机遇,而这两点也是我在中国时,对中国学生最深刻的印象。我们与您一样,对美中两国的人文交流十分感兴趣。  在座的都是
摘 要:学习型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热点议题。许多国家都已开始进行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先驱者,澳大利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学习型城市发展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在结合本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视野来发展学习型城市。  关键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会学习作为21世纪的一项关键技能,已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