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唱口难开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到处都掀起了“文化遗产保护热”。自2006年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达581项。
  作为教育工作者,近十年来,通过走近、走进身边古老优秀的民间文化——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丹徒田歌”,尝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当今“文化遗产热”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实践,就“丹徒田歌”这一优秀民间文化的过去、现在及前途和命运作了一些冷静的思考。
  
  “丹徒田歌”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渊源,优秀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
  
  “丹徒”从远古跋涉而来,足迹遥远,建制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有历史文献记载大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丹徒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即兴自发地创造了优秀的丹徒地域文化。其中丹徒民间流传的“劳动号子”即为优秀民间文化之一。它产生于丘陵地区的丹徒,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山歌”、“渔歌”、“牧歌”,因此,最确切的当然是称作 “丹徒田歌”之名。丹徒田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者的艺术。并且形成了格调清新、风格多样、音韵流畅、语言简洁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特色。
  
  “丹徒田歌”现状——严重的文化遗失,渐逝又难舍民间文化艺术异彩
  
  丹徒田歌经历了长期演变发展至今,其没有文字记载、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相当脆弱。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耕作方式的改变,丹徒田歌也濒临人亡歌息的危机!丹徒田歌是远祖先民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教育泽被子孙后代的再生教育资源。因此,无论是从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培养现今小学生、未来公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民族意识、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能力出发,还是站在挽救、传承濒临失传的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的高度,都应积极加强丹徒田歌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发展和传承民间文化得以双赢的途径。
  1.广泛采风,调查研究——护其形、显其声
  早在90年代初,我校部分老师为编排文艺节目,就将目光投向了丹徒田歌,以简单搜集到的部分曲目为素材编排的文艺节目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全省、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的颁布,给丹徒田歌和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前期采风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发动全校师生到民间对丹徒田歌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组织专门的教师广泛开展丹徒田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形成文字和影像资料,使散乱、芜杂的丹徒田歌更加便于研究、开发和应用。
  2.建构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得其颜、保其韵
  我校《吴韵诗意的丹徒田歌》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是对学生进行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系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教材按照“背景介绍、教材说明、图片资料、基本曲目、实践与体验、民歌欣赏”的体系编排成册,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年级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在校本课程中实施。
  《挖掘丹徒田歌资源 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的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将田歌校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探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寻找促进学生发展和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得以双赢的途径,使田歌的传承进入理性状态。
  3.开展综合性学习——得其神、夺其魄
  (1)回归生活,走向社会
  丹徒田歌出生民间,扎根于厚实的沃土之中,吮吸着民间永不枯竭的艺术甘泉。今昔异同的生活状态都是学习和研究丹徒田歌的重要资源,教育生活化、社会化是丹徒田歌学习的必由之路。学习中,我们组织学生上溯历史的河流,探幽访古、体验生活。包上白底青花的头巾,摇一摇纺车;喊上快乐的号子,踩一踩水车;戴上头尖底方的斗笠,打一打连枷;点上清油小灯,推一推石磨……抛掷、推拉、踩摇的音符,和着劳动的节奏,展现的是一幅幅古老的生活画面。再穿过历史的隧道,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收获的是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的清新与自由;走出动漫、走向生活的真切与踏实;体验到的是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团队合作的精神;感悟到的是纯真的思想、审美的情操、民族的精神和社会的责任!
  (2)综合学习,丰富素养
  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更容易。丹徒田歌的学习遵循了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结合丹徒田歌的艺术特质,开展了“广泛采风画田歌”、“体验生活写田歌”、“依韵赋新填田歌”、“传承创新演田歌”等学习活动。每年通过校园“田歌节”等形式展示田歌教学和研究的成果,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赋予田歌时代气息和新的生命力。
  
  “丹徒田歌”的未来——凝重的文化传承,历史的文化整合创新使命
  
  1.精神浸润——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
  丹徒田歌是代表着丹徒人民生存力量的最古老的声音。她是人与自然、劳动相结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在丹徒人民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几千年来,丹徒人民筚路蓝缕、历尽坎坷,无论是在何等艰难困苦的境遇中,都能冲破险阻、走向辉煌,靠的是豁达乐观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守道不渝的意志。这些先人传下来的民族精神特征,是用自己的民间文化来标示和强化的。这理应成为学校德育的新视野,以丹徒田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是优秀民间文化所蕴涵的精神系统浸润学生之时。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认同民间文化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优秀民间文化传承教育的价值核心之一。
  2.正确的定位——重形式更要重精神
  天津社科院专家对近千名市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青少年不知道端午节来历和具体日期,而更多的年轻人表示喜欢过“洋节”。无论是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固有形式的背后,往往都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同样,面对丹徒田歌的现状,想要行之有效地完成传承丹徒田歌的历史使命,没有正确的定位,没有专业人才的指导、没有资金的补充,仅仅靠某一所学校教育,仅仅在需要代表地方参加大型演出时才想到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受到难以承受之重!古老的丹徒田歌啊,真让人“山歌好唱口难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传承和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的征途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让我们记住回家的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祈愿,古老的“丹徒田歌”,早日走出“山歌好唱口难开”的“阵痛期”,迎来“渐行渐盛渐有声”的明天!
其他文献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学生一写作就犯怵:要么抓耳挠腮,东拼西凑;要么“老生常谈”,硬着头皮作枯燥乏味的敷衍。究其原因——缺乏写作的激情。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注重展开对学生自己在习作中每一个成功的火花——从准备到成功这一过程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升发与讨论,让学生变成作文讲评的主体,就老师对文章的评价展开“一说、二评、三交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理论和知识于一体的德育课程,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要求较大。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传统方式仍然是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再由于中考的开卷要求,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厌学情绪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若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操作,教学效果不会理想。所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
期刊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本文是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爱学生、尊重和宽容学生,进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对
期刊
7∶50,我夹着听课本径直来到阶梯教室,发现张老师和另几位正在 交流着什么。我顺便问了一句:“今天谁上课?”张老师笑着说:“我呀!《鲸》,你都听过了,不用听了吧?”原来是她!  既然来了,还是要听一下。可今天到底怎样记录课堂教学,这成了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张老师却一脸轻松的样子,一边准备,一边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和压力。  8∶00,508班的同学有序走向座位,我也确立了自己的观察
期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千古名言,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座右铭,也被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奉为教学实践的信条和准则。然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那种不研究教学艺术,每天逼着学生去“勤”学、“苦”学的做法,早已不值得提倡。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弊端。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早日走出英语教学的困境,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成为21世纪时代特征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理念——跨文化外语教学也就应运而生。跨文化外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并重。由于目前我国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就不再赘述;这里仅从文化内容的选择及组织上对高中英语教科书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科书;跨文化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成为21世纪时代特征的背景下
期刊
“预产期”的思索    说起传统备课的弊端,只要是当教师的,都能说出一连串来。所以,这么多年来,在大家都拼命地想舍弃“她”时,我们也在尝试着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  方式一:探讨式备课  老师们每周在教研时间里围坐在一起,探讨将要上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畅所欲言,共同备好几节课。但是,这种备课的最后结果往往是组长和很少的老师说了几句,其他人则低头不
期刊
在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选出一个科学性、可行性而又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选题作为研究的第一步,要求教师的指导活动必须科学、规范、严谨,但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试着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开展 “问题创意会”、“问题诊断会”与“课题论证会”。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研究性学习选题由教师包办或放任自流的情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期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莆田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写下的体会。他们还以“一次美丽的碰撞”、“拨开云雾见新天”、“盛夏的果实”等为题,叙述培训的收获,赞扬这次培训令人受益匪浅。  为了完成好这次市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任务,我们按照“参与式方法”和“诊断教学”的要求,制订了为期12天的培训方案。这里的“参与”和“诊断”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者在参加培训过
期刊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更要善于把他们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善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自然灾害与我”主题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直接体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