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看语文探究式教学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0,我夹着听课本径直来到阶梯教室,发现张老师和另几位正在 交流着什么。我顺便问了一句:“今天谁上课?”张老师笑着说:“我呀!《鲸》,你都听过了,不用听了吧?”原来是她!
  既然来了,还是要听一下。可今天到底怎样记录课堂教学,这成了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张老师却一脸轻松的样子,一边准备,一边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和压力。
  8∶00,508班的同学有序走向座位,我也确立了自己的观察方法:采用教师位置图记录,记录教师的活动,记录师生互动的区域,记录学生在互动中的人次数。观察的内容定位在开放性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和学生的参与上。
  记录符号如图1:教室位置图。
  记录说明:
  1.用箭头“→”表示老师活动的区域。
  2.A表示学生主动举手答问; B表示学生被动答问;C表示学生没举手,自由回答。
  
  3.字母直接写在学生所在的图形位置上,依次累加。
  4.图表外,记录教师、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情景导入】
  8∶05,教师建议学生用掌声欢迎听课教师(可能意在让学生好好表现,也算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然后播放鲸的录像,画面是鲸在大海里自由游弋,配乐是激昂的钢琴曲。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进行解说。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
  8∶07,放映结束,教师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鲸》。
  
  
  【初读理解】
  8∶08,老师提示大家已经提前预习了,示意他们开始自由阅读,理解每自然段的意思,然后下讲台看学生阅读。
  8∶09,老师叫停(不知道学生读完没有,按照常规读速是200字/分钟,这篇课文肯定不止200字),让学生概述每段的意思。学生举手回答的不多,主要集中在前排。老师让学生自由说(想说的自己站起来讲,一个接一个),自己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讲述的内容(不完全是学生所说的内容,多处是老师的提炼和概括)。
  教师活动和学生回答记载如图2。
  记录统计:
  老师活动区域主要在前排,中间有6次和学生的短暂交流,或近距离看和听。
  学生答问有两种,举手被点名的有2(图中A表示)次,自由发言的有5(图中C表示)次。
  老师板书内容一共7句(纵向板书:很大 鲸是哺乳动物 种类 吃食呼吸 睡觉 生长);提问人数6人,占全班人数的17%;答问个数7个,占板书(命中率)的100%;师生交流反馈1次,约占问题总数的14%。
  观察分析:
  最后一排答问的学生一个也没有。我在考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直接进入教学设计,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此次师生互动是否为刻意安排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是否在活动期间对学生进行过适当的点拨?从阅读时间(只有1分钟)看,学生不可能读完课文。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的,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再次阅读的权利也还是要给学生。没有深入的阅读,哪里会有深度的思考?这样看,老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设计中的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可取,值得反思。
  答问有2分钟(8∶09-8∶11),回答人数6人,约占全班人数的17%;答问个数7个,占老师板书的100%。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很重要,一方面体现学生阅读概括的能力,一方面又是在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如果在此环节中快速引入、个别理解,怎能反映、发展和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再看,教师在学生答问当中缺乏交流,没有形成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学生间的互动成了虚设,也就是说没有将学生潜在的资源利用起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而导致了学生答问、参与思考的人数少,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沉闷。
  【再读质疑】
  8∶11,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把对鲸的描述感兴趣的地方以及不懂的词语打上记号(没有提示标记方法)。
  8∶14,阅读结束。张老师回到讲台说:“发现问题的同学,请自由发言。”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讲,有的没等上一个说完就跳起来讲,有的连续站起来几次都没有抢到发言机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学生发言时,老师拿起粉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分类板书到相应的位置。
  教师巡视和学生发言记录如图3。
  
  记录统计:
  提出问题学生17人,约占全班人数的47%;全班9组中有2个小组没有人发言和提问;所有发言都是自由争取方式。
  学生共提出了37个问题,老师概括板书了22个,提出问题是板书问题个数的168%。
  学生提问期间,张老师多在书写,指导和反馈只有2次,一次是学生重复提出问题,一次是板书完后的小结。
  观察分析:
  课堂发言统计充分反映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非常关注学生个性及学习方式,自由发言类似于“头脑风暴”,能够激活学生更多的创造力。但在学生思维碰撞中,老师明显缺乏具体指导。因此胆大的、爱表现的同学获得表现的机会多,更多的同学(19位)却没有机会。按理说,在“头脑风暴”初期出现后需要冷静几分钟,观察分析他人意见、整理自己思维,然后再次交流发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但在这堂课中却没有。
  3分钟时间内,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了2圈,对学生指导9次,可第二圈基本上没有起作用。教师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由于距离较远,我没有听见。但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并没有发表任何见解,巡视指导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倡导延伸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学生共提出37个问题,人均超过了1个),但老师所概括板书的问题只有22个,这当中重复的问题、没有价值的问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价值由谁来定呢?
  老师在听学生提问时,只是一味地板书(中间有7分钟),很少提醒或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以致造成重复问题多次出现(37-22=1515/22≈0.68)。其实,教学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不单是阅读、理解,对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理解辨析他人的见解、学会多种方法获取信息也同样重要。老师在倡导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展现的同时,要适当地传授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气氛。学生一旦学会想了,学会听了,学会分析了,这就是综合学习能力的表现。
  【观察反思】
  利用图解式进行课堂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设计参数要有针对性;其次记录的内容也要有针对性,对需要的信息尽可能地详细具体;再次,在观察记录中,可以利用自己的简短语言对教学事件进行评价,这是瞬间的思维观点,可能在那之后就回忆不起来了。图解式课堂观察是量性观察和定性观察的结合,观察设计没有大的技术难度,但需要结合观察者的笔记式记录和短小的主观评价一同进行。
  在这次观察记录中,我对学生答问的次数进行了详细记录,但对问题回答的有效性却缺乏资料说明。观察结束之后,我也有所思考:A表示举手被老师点名主动回答,其实我还可以进行改进——A1表示问题有创意,A2表示问题正确,A3表示问题缺乏新意(或错误)等,如此一来,图解式观察就会更科学和全面了。
其他文献
【摘 要】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关系要重构。教师要善于营造真情对话的心理场,敏于捕捉真情对话的个性流,勇于铸就真情对话的生命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真情对话;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而中等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Visual Basic(简称VB)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入门语言。传统的VB教学,基本上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一般地,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算法、流程图的画法等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然后介绍VB语言基础
期刊
众多的虚拟实验课件已是教师身边一大教学资源,但在目前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初级阶段,虚拟实验课件对许多教师而言恰如“鸡肋”。怎样正确认识虚拟实验?怎样正确认识“整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虚拟”和“真实”的优势互补?“整合”正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普遍困惑的话题。    一、虚拟实验的“鸡肋说”    虚拟实验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环境进行的实验,即我们通常说的“课件实验”。目前,来自网络的众多虚拟实验课
期刊
“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语文是生活的产物。语文描述的、记叙的、阐述的……哪一样可以离开生活!学语文,必须联系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才能真正懂得语文的运用,对学习语文才  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践感,才能产生浓厚兴趣。笔者就小学语文生活化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语文即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语文    1.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  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分析研究了新目标英语单元间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如何从相关话题、语言功能、词汇范围、语法项目等不同角度出发,对整册,甚至整套教材单元间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求更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单元间内容;重组    一、为何进行单元间内容重组    1.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
期刊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新课程以全新的姿态逐渐步入大家的视野,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和研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堂上,纷呈的图片、煽情的文字、悠扬的音乐、生动的影片等各类层出不穷的资源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军我们的课堂。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四处搜罗课外资源,而弃教材于不顾,结果是“捡了
期刊
Visual Basic(简称VB)是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最高效、最简单的高级语言。近年来,在中职校中,很多都选择VB作为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教学太深,学生听不懂,太浅学生又感到没兴趣,而且,高中学生从其成长的年龄阶段来看,正处于一种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及数学基础比较差的阶段,若要把学生带进程序设计的天地里去滚打,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接受能力下学好这门语言。除须学
期刊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学生一写作就犯怵:要么抓耳挠腮,东拼西凑;要么“老生常谈”,硬着头皮作枯燥乏味的敷衍。究其原因——缺乏写作的激情。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注重展开对学生自己在习作中每一个成功的火花——从准备到成功这一过程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升发与讨论,让学生变成作文讲评的主体,就老师对文章的评价展开“一说、二评、三交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理论和知识于一体的德育课程,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要求较大。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传统方式仍然是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再由于中考的开卷要求,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厌学情绪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若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操作,教学效果不会理想。所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
期刊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本文是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爱学生、尊重和宽容学生,进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