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严峻、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职教师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专业化成长发展的道路,是职业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积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选拔学科带头人,发挥其表率作用。多年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一直选拔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中级或工程师以上职称、人际交往能力强、教学业务熟练、专业技能优且富有团队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选拔、推荐青年教师中成绩突出的专业课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研修,或参加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内容的“四新”专业培训。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健康茁壮成长。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走上专业课教师岗位,要帮助这些新人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专业部的管理人员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新人的期望值越高,越信任他们,越支持他们的工作,新人就会表现得越优秀。因此,一方面,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实行导师制,采取“老带新”方式,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无论教学技能还是操作技能,老教师从听课开始,对新教师的独立授课、独立操作都要“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根据新教师的个人爱好与特长,有目的地训练其专业技能,尽快地让他们熟练运用本学科的教学设备设施。这些举措有利于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科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二、促进教师群体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师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培”。教研组应重视对教师的个体支持,即定期评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教学情况,了解其技能的熟练状况、专业强项及需要帮助的方面,给予适时指导。评估的方法可以采取学生评价包括问卷法、定期访谈等活动方式,也可以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操作技能展示、说课、汇报课等活动,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每位专业课教师的培训需求。
在此基础上,专业教研组可采取个别辅导、集体备课、小组试讲等方式,给予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师在上电器维修课时,可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听课,授课教师进行电器实体维修的操作展示,由参与听课的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如内容如何安排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时动作技巧的运用及注意事项,故障的发现和及时排除的方法,等等。这种共同“会诊”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授课者的水平,也会使听课的教师取长补短,做到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搭建教师自我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通过实践,教育对象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当教育对象有责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学习。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每年参加一次基本功比赛和技能操作比武,不仅锻炼每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增强其教好学生的自信心。每次比赛后,都会有一批教学能手、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学校积极推荐这些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专业课教师教学和技能比赛,极大地激励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热情。
运用以评促教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评价后反馈的激励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如此,教学评价才能积极发挥发现问题、改进效果的作用。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根据相应的评教标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专业部评价三部分,各项满分为100分,分占50%、30%、20%的权重,对成绩排在前5名的教师给予表彰;对成绩靠后的5名教师,由教研组与其本人共同分析学生的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综合学生及同事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促使其反思,从而体现出评价反馈的激励作用。
四、全面培养“双师型”教师
专业课教师能够透彻地理解专业理论,准确熟练地示范专业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与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为此,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中,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不仅要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劳动部门、行业部门主办的职业资格证与岗位执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早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一、积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选拔学科带头人,发挥其表率作用。多年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一直选拔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中级或工程师以上职称、人际交往能力强、教学业务熟练、专业技能优且富有团队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选拔、推荐青年教师中成绩突出的专业课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研修,或参加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内容的“四新”专业培训。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健康茁壮成长。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走上专业课教师岗位,要帮助这些新人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专业部的管理人员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新人的期望值越高,越信任他们,越支持他们的工作,新人就会表现得越优秀。因此,一方面,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实行导师制,采取“老带新”方式,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无论教学技能还是操作技能,老教师从听课开始,对新教师的独立授课、独立操作都要“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根据新教师的个人爱好与特长,有目的地训练其专业技能,尽快地让他们熟练运用本学科的教学设备设施。这些举措有利于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科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二、促进教师群体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师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培”。教研组应重视对教师的个体支持,即定期评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教学情况,了解其技能的熟练状况、专业强项及需要帮助的方面,给予适时指导。评估的方法可以采取学生评价包括问卷法、定期访谈等活动方式,也可以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操作技能展示、说课、汇报课等活动,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每位专业课教师的培训需求。
在此基础上,专业教研组可采取个别辅导、集体备课、小组试讲等方式,给予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师在上电器维修课时,可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听课,授课教师进行电器实体维修的操作展示,由参与听课的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如内容如何安排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时动作技巧的运用及注意事项,故障的发现和及时排除的方法,等等。这种共同“会诊”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授课者的水平,也会使听课的教师取长补短,做到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搭建教师自我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通过实践,教育对象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当教育对象有责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学习。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每年参加一次基本功比赛和技能操作比武,不仅锻炼每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增强其教好学生的自信心。每次比赛后,都会有一批教学能手、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学校积极推荐这些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专业课教师教学和技能比赛,极大地激励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热情。
运用以评促教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评价后反馈的激励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如此,教学评价才能积极发挥发现问题、改进效果的作用。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根据相应的评教标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专业部评价三部分,各项满分为100分,分占50%、30%、20%的权重,对成绩排在前5名的教师给予表彰;对成绩靠后的5名教师,由教研组与其本人共同分析学生的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综合学生及同事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促使其反思,从而体现出评价反馈的激励作用。
四、全面培养“双师型”教师
专业课教师能够透彻地理解专业理论,准确熟练地示范专业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与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为此,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中,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不仅要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劳动部门、行业部门主办的职业资格证与岗位执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早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