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吴尚先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尚先(公元1806~1886年),字师机。他出生在浙江钱塘的一个风景如画的水乡,自幼酷爱读书,一生从不倾慕荣势,却热衷于身体外部的医学研究,经常从古人那里吸取精华,反复实践、揣摩、思索。
  
  少年时,他便坚持清早到屋后的那两亩菜地锄草、间苗,或散步,白天在家读书,研究外治法。
  公元183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师机,医术日臻成熟,他炮制的膏药如奇兵,屡战屡胜,所向披靡,震惊了全国。于是圣旨下来,以厚禄召他到清太医院奉事,却被吴师机婉言谢绝。他依然穿梭于民众之间,并将自己的三间正房腾空,专供医事。独户的院子里,用大片的竹席搭遮了荫棚,家里人都住到了屋隅的小房里去。每日门庭内外熙熙攘攘,像个小集市,人们从远近赶来,求医求药者络绎不绝。患病的人或蹲,或跪,或相搀,或呻吟,真是“待膏之救,迫似水火”。吴师机在家人的协助下,将那些研配好的膏药,贴在病人的肌肤上,通常忙到傍晚方才进餐休息,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忙碌着。
  早在春秋时期,《黄帝内经》就记载:“以桂渍酒熨寒痹,用白酒和桂涂风中血脉。”到了清代,《医宗金鉴》中,已有了膏药的方剂。吴师机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扩大了治疗范围和应用的灵活性。如治太阳经外感初起,贴太阳、风池、腋中穴,更用药敷天庭、熏洗头面、擦胸背及手足心,分杀其势,取汗为宜。他治疗的其他疾病,也因辨证准确、取穴灵活而直挫病魔。
  吴师机诊病之余,尚要照料菜地,收获后换来钱,再去购置柴米油盐,生活很是清淡,但他为民治病却不收分文。他深谙膏药,同时也探索养生之道。他视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为卑夫,认为勤劳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都知道,每天洗脸、梳头、洗脚就是为清洁。而吴师机指出,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皆过于面部而行头窍,洗脸可和气血,升阳益胃;三条阴经通足趾,洗脚可以温通下肢血脉;刷牙可坚骨质;梳头可疏血脉散风。他还认为,若七情不舒,须去观花解闷、听曲消愁。并幽默地说:“看不见遮一层(眼镜),走不动拖一根(拐杖)。”洗耳恭听的病者们都哈哈笑了起来,他们在这爽朗的笑声中,获得了满足、知识和健康。
  吴师机清心寡欲,淡泊人生,他认为唯饮食属内物,一切都属于身外之物,不可贪欲过度,否则便会影响健康。难怪这位“薄贴大师”享足80大寿呢。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当我们学会创设情境,可以说是跨入任务情境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便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审题了.rn一、审题的两种类型
期刊
前些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老人,他叫张德勤。现居住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张老今年81岁,如果不告诉你他的年龄,你肯定会以为只有60岁。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面色红润;聊起天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走起路来步履稳健,行动灵活,直到现在,上街还在骑自行车呢。  与张老聊起他的健康养生经,他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而后细细地讲述起他的日常生活。他说:“健康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最好的补品
期刊
在医疗仪器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仪器对其工作环境越来越要求严格,而往往在一些基层医院而忽视其工作环境,从而导致仪器故障。有的故障稀奇古怪,看似复杂,用电路理论难以判断
小功率汽车氙灯,以其高光效的点光源特性和显色性好的优势,是继汽车金卤灯后开发的又一新品种.本文就氙灯设计的基本原理、材料选取要求、工艺方法作简要介绍.
在颅脑病变中,有相当一部分病变由于不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而难以确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方案的确定.影像导引下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可以创伤小、并发症少为优势的
当前季节,天寒地冻,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石嘴山质监人始终牵挂着社区困难群众的冷暖.日前,由石嘴山市质监局局长刘心华、副局长丁学勇和市局办公室、机关党委
Recentl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Federation (CPCIF) publicized the projects award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 of the CPCIF in 2011.
目的 酪氨酸激酶的突变和过表达在肿瘤无限制生长、抗凋亡、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筛选和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活性已经成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点,多
诊断牙周病骨缺损情况主要依靠放射影像.然而,传统的二维射线照片受到几何投影和邻近组织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骨缺损、牙周膜间隙和股水平等情况.3维投照技术例如锥束CT(co
钱学森这位科学巨匠,在他98岁时巨星陨落了,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时至今日,让人们仍感好奇的是,这位著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尖端领域呕心沥血,缘何能如此高寿,奥妙何在?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钱学森回国后日夜奔忙,身体虽然劳累,但他心情放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两弹一星”的计划全部实现时,钱学森已年近花甲。当一个人所做的事,能被称为事业,并可以被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