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个生命着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人的江汉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她坐落于蛇山之巅,距今已1700多年,凡领略过她风采的人皆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她就是唐代诗人崔颢笔下的黄鹤楼。你若登上这座楼,凭栏远眺,将看到万里长江与龟蛇二山遥相呼应,感受那奔流不息的长江和汉水不断荡涤着内心,直到它变得开阔和明朗。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出水天相接的一抹绿,是代表大自然无穷无尽生命力的一片绿海。
  绿色被象征为生命的保护色,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生命。因此,“绿色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以生命为载体,以生命为发展对象的教育,它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位,明确到关切学生的道德成长,统一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武昌区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施生本德育,从生命、生活和生态三个维度,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基础上激起发展的欲望,实现全面发展、最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评价焕发生命真彩
  绿色是生命的保护色。绿色评价即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评价,是撬动生命健康发展的杠杆,它让每一个生命焕发独有的光彩。
  “2012年,我们武昌区开始实施绿色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提出了绿色教育三全评价体系,也就是促进全区均衡发展的整体性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全过程评价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学科评价。拿全学科评价来说,全学科评价与以前单一注重语数外等学科成绩不同,是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学科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范畴,对学生每门学科学业成绩、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唤醒学生自知,激起发展自觉,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武昌区教育局局长王兴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在“绿色教育”三全评价体系整体思路的引领下,全区各中小学因校制宜、大胆创新,制定并实施符合各自校情、学情的评价方式,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繁荣局面。
  在南湖第一小学老师们的眼中,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次努力,哪怕一个并不起眼的细节,都值得被鼓励和嘉奖。“一个平时很害羞的小女孩因为老师的一句‘希望你以后大胆些’,便在课堂上鼓足勇气举起小手,于是我就奖励给她一个‘绿苹果’。一个在课堂上怎么也管不住自己的小捣蛋因为老师和他约定端正坐好一周就奖励他‘绿苹果’,于是,他上课时候憋着红嘟嘟的小脸乖乖地不做任何小动作,我履行诺言奖励给他一个‘绿苹果’……”一谈起班上的孩子,胡晶老师就忍俊不禁、神采飞扬起来。
  胡老师提到的“绿苹果”不是能吃的苹果,而是被做成了苹果形状的“灵动嘉奖令”牌。南湖第一小学自创的“灵动嘉奖令”评价细则涵盖了自理、美德、性格、学习、表现、进步、合作、家长八大方面,孩子在任何一个方面做出努力都能得到肯定。每人获得三个“绿苹果”可以兑换一个“黄苹果”,集满三个“黄苹果”可以兑换一个“红苹果”,拥有“红苹果”就拥有了兑换心愿的权利,学生可以自己填写兑换心愿表格,由老师、大队部共同帮助他实现一个心愿。一颗颗小“苹果”承载着师生们的努力和希冀——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自己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次超越都凝聚着汗水和希望。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用一本蓝皮红页的“存折”,把学生的点滴进步一笔笔存入,天天月月年年累积起来,将会是多大一笔“财富”?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积玉桥学校的学生人手一本“进步存折”,用来记录每一天的进步。校长祝正洲说,“存入”或“支出”这一虚拟模式代表着学生的进步与批评两个方面,学生每发生一笔“交易”都须在班主任处领取并填写“进步存款单”或“存款支付单”,每月定期由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处及校长室审核“记账”。
  “很好玩,我要尽快存满它!”六年级男生刘天成对“存折”爱不释手。“再调皮的学生也是有上进心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激发。”祝正洲表示,“存折”看重的是进步二字,如一名学生上周迟到三次,这周迟到两次,也可领取“进步存款单”。“存折”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寻找自身的亮点,积极进取,正如“存折”内页印花所写:人人进步,天天进步,面面进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生命的意义在于觉悟、自省、进取,自省可以让人在顺境中清醒,在逆境中崛起。对于中学生来说自省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尚未成熟,思想和行为易出现失误和偏差,若能提早有意识地自省,他们在思想、道德、学业等方面就很容易得到提升。
  《自省成长护照》由此应运而生。南湖中学政教处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如:到校三件事(作业齐,清洁好,书声朗)、卫生保洁(一扫二拖三抹)、自习课(坐得住,静得下,学得进)、阳光体育活动、爱护公物、日行一善、安全自护、团结合作、责任担当等内容制成《自省成长护照》供学生使用。学生每周需主修一个项目,该项目经班级、学校考核合格,获得“签证”后即为通过,可进行下周自省内容。未获得“签证”的同学,下周除修规定内容外,还要补修上周内容直到合格为止。评价的方式是在学生自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每周对本组成员就本周自省的内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差。最关键的是,学生每学期所获“签证”的情况,将作为该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缤纷课程捕捉生活点滴
  从小细实处着眼,瞄准契机,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巧妙结合,德育就在无声无息间浸入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要深入生活,首先应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武昌从“安全与文明、生活与健康、交往与学习”三个维度,构建了以“小学生十大好行为、初中生十大好习惯、高中生十大好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武昌区中小学生好习惯培养“三个十”体系,力图通过从小学到高中连续十二年的不断教育和训练,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渐具备安全意识、公民意识和文明素养,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锻炼的好习惯,形成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好品质。   除了连贯、序列化地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外,武昌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看似简单的两个“20”,贯穿全区5万小学生每一天的在校生活,意在重拾中国学生对母语的熟知和热爱。
  “叮铃铃……”下午1点50分,同往常一样,积玉桥学校的铃声准时响起,在操场嬉闹的孩子们顷刻间回到教室,各自拿出笔墨纸砚来。“每天练字20分钟,已经成我的习惯了。”在五(1)班教室里,10岁的祝凯拿着钢笔或临或摹、横平竖直地练习“福”等四个汉字的写法。在一(3)班,入校没多久的孩子也同样手拿钢笔,练习刚刚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语文老师翟振红在教室来回走动着不断提醒学生的坐姿,并对坐姿不好的学生加以纠正。翟老师说,一年级还没接触到汉字,除拼音外就是练习阿拉伯数字的写法,重要的是端正坐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记者在积玉桥学校的所见所闻在武昌并不罕见,这只是全区5万名小学生每天练习写汉字的一个缩影。每天练字20分钟是该区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局长王兴文说,武昌区不要虚假的质量,不要牺牲学生健康的质量,不要高投入低产出的质量,只要健康真实的绿色质量。目前的青年一代母语素养存在很多问题:习惯用电脑、手机打字,提笔写字越来越少,说话、写作语言贫乏,难以准确理解文意,各门学科学习受限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国学生正慢慢失去对母语的熟知和热爱,每天下午20分钟习练汉字很有必要。
  自2010年起,武昌区以“20 20亲近母语行动”为重点,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5万名小学生以《书声朗朗》和《静心习字》两套地方课程为载体,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经典,中午20分钟练习书法,通过时间、教材、经费投入的三统一,使教育效果辐射到每一所学校的每一名小学生。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需要区域推进的特色地方课程,更需要区域的各学校依据校情开设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武昌鼓励全区中小学开设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中国社会,孩子基本上是家庭的“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不停打转,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慢慢变得只有自己,自私自利。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让感恩之心付诸报恩之行,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情感。
  东湖中学在感恩教育方面巧做文章,通过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一系列校本活动课程开展感恩教育。比如在学校开展的“心存感恩、践行报恩”主题教育活动中,欧阳晨晨的一次爱心让座赢得退休工程师聂老的七年资助。这个美丽故事经国家级、省级多家媒体连续报道,感动了整座江城,武汉市1路公交车因此被正式冠名为“晨晨爱心线”。又比如在新疆班开展“访汉家”活动,增进汉疆民族团结,让新疆班的孩子带着感恩之心生活。2015年毕业的新疆班女生古丽鲜同学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在学校的操场上,有好多蜻蜓飞翔,一个比一个漂亮,就像梦中的天堂。蜻蜓,请给我一双翅膀,让我回到美丽的家乡。回到家乡看我亲娘,那里有我的小羊,还有好多歌儿等我唱……带着梦想和蜻蜓一起飞翔,爱国爱疆,把民族团结的歌儿在我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唱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学校的走廊、墙壁、古树、路面等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着感染和熏陶,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课程。教育者若肯花心思细细琢磨,抓住一切可能的育人元素,将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两湖书院”旧址之上有所不一样的学校——武昌实验小学,去过那里的人往往会惊叹于校园中郁郁葱葱、种类繁多的树木。有一棵香樟树格外抢眼,因为它长在学校教学楼的回廊中间,树身穿廊而过,直达教学楼的四层。按学校最初的规划设计,这棵树是要被移走的,但学校在征求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时,发现不仅是老师,95%的学生都认为这棵树是大家的好伙伴,强烈要求保护好这棵古树。最终学校督促设计方修改方案,在建设时让它穿廊而出,作为校园一道独特的“生命景观”。
  两年后,大队部在巡查校园时发现,有几个高年级学生在课间时爬树玩耍。于是,学校在全校第二次征求意见——是人的生命重要还是树的生命重要,如果这棵树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那我们是不是要砍掉它?这次讨论在全校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棵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它陪伴我们成长,绝不能砍掉。擅自爬树的几个同学深感惭愧,主动认错并要求担任香樟树监管员,保护它安全生长,监督同学们的行为。
  如今,这棵香樟树成为教学楼中的一道奇异风景,也成为学校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真实写照,是学校环保教育的一本“活教材”。
  “三色”队伍共建和谐生态
  红、黄、蓝,三种美术原色能混合出所有颜色。学校、家庭、社会三支队伍如同教育的三原色,经过相互补充、调和之后,能幻化出任何一种可能,产生意料不到的教育效果,而和谐的德育生态也因此得以营造。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教师群体,是帮助学生道德成长的中坚力量。从“十一五”开始,武昌区在完善班主任选聘、培养、激励、考评、保障五大机制的基础上,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四大工程”,即校长直接抓的“一把手工程”,提升班主任政治经济待遇的“民心工程”,注重班主任领军人物培养的“人才工程”和关爱班主任身心健康的“爱心工程”。工程实施后,无论是全区班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还是职业幸福感都在提高。“坚守边郊学校,守护农民工子女成长”的全国优秀教师黄敏,“为孩子的成长想50年”的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胡媞,“静心守护、静待花开”的武汉市功勋班主任周经炼、许红明等一批批国家、省、市级优秀班主任不断涌现……
  周经炼老师就职于中山路小学,她所带的班级中,那些在大家看来没有特长、成绩平平的孩子占据了大多数:小甜成绩中下等,但尊敬长辈,经常为妈妈捶背,帮爸爸拿报纸,周老师相信她以后会是孝顺父母的好女儿;小彤没有什么特长,但勤劳守信,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开门,周老师说他将来会是个责任心强的好员工;小航十分自律,每天上课总坐得笔直,周老师认为他长大后会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周老师说,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这些孩子看似是不起眼的“小草”,但他们才是社会和谐幸福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朴实厚道的中流砥柱。   静心守护、静待花开,教育需用“慢”心态来对待,要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作为班主任,正视孩子的需求,呵护孩子的洁白,理解孩子的困惑,引导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做情绪和情感的主人,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自然会有好收成。教育者的幸福莫过于细细聆听每一根心弦发出的童音,燃放孩子们美好且触之可及的愿望,并激励他们脚踏实地去追求内心的期待,帮助他们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并和他们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个夏日的午后,窗外吹进一缕清风,坐在办公桌前翻看武汉中学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班主任戴老师感到丝丝的惬意。她手中正拿着王玉洁同学的手册,王玉洁的一番话令那一刻的她无比欣慰。
  敬爱的戴老师:
  首先,真的是非常感谢您对我的信任与重用,仿佛为我的生命重新注入了鲜活的泉水。每次同您讲话,我的内心总会涌动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和一股想对您掏心窝的冲动。也许是被您的亲切所感染,又或许是被您的真诚所打动,我想每个人都有其一定的特质,而您的特质是我所敬佩的。
  我感觉自己像一只燃烧了一半而熄灭的蜡烛,因为久未使用,已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但是,您的重用却吹掉了蜡烛上的灰尘,重新点燃这只蜡烛,给了她新的生命。小蜡烛会好好努力,尽她所能绽放光彩。
  您的学生:王玉洁
  故事的起因要从武汉中学的“成长导师制”说起。2004年,武汉中学在全体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中推行“成长导师制”,以“三定”(定联系对象、定联系目标、定联系措施)为主要内容,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指导学习、文字交流等方式,在成长导师的指导下,让被联系的对象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尝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还行”“我能行”的信念,为完成高层次的人格塑造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开展“成长导师制”活动,教师们摸索出了“接受、了解、走近是前提,理解、点拨、激励是手段,爱心、关心、耐心是源泉”的三部曲教育规律。在谈话、文字交流之中,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实实在在交朋友,真心实意发现学生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善意地指出学生身上的问题,在宽松、友好的氛围中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获得道德水平和人格的双重提升。活动开展不久后,学校将 “成长导师制”扩展到三个年级的所有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做好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工作,通过实行“聚焦盯人战术”,确保优秀学生能够拔尖,希望生能够前进,边缘生能够上榜。
  2006年,武昌区教育局将武汉中学开展“成长导师制”活动的做法逐步推广到全区各中小学。现在,“成长导师制”已成为武昌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成长导师制”引导着全区的每一位老师把帮助孩子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一种超物质、超生命的幸福。
  生命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教育更需要用开放的胸怀整合各方教育资源,用“无围墙的教育”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把教育变成“我们大家的事”,让家长和社会意识到“我们是在一起做教育”,是武昌实验小学一直以来倡导的“我们”教育思想。学校积极推行“家长义务教师”活动,不论家长是什么学历和资历,只要有特长、有兴趣、有时间皆可参加,在讲台上为学生传授各自擅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家长们除了可以备好课并定期上课外,还可申请做周一国旗下的演讲,分享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我们一起做教育”的思路,打通了家校之间的对话渠道,对于家长理解教育工作,用科学的教育观配合学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棋盘街小学的校门口有间全天候开放,专供学生、家长和周围社区居民阅读的图书馆——蒲公英悦读小镇,由学校招募的家长义工进行管理。又到了一年一度“好书推荐”的时候,家长义工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孩子们精心汇编了《2015好书推荐》,在小册子的前言部分,家长们写道:
  亲爱的孩子:
  蒲公英悦读小镇《2015好书推荐》又与你见面了。为了把这本满载着爱与期望的小册子送给你,小镇的义工老师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准备。他们自己读每一本书,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朗读每一本书,他们带着班级的孩子分享每一本书……停不了的悦读停不了的爱,正如《神奇飞书》里描绘的那样,打开一本书,就如同插上了一对神奇的翅膀。孩子,相信阅读的力量吧,相信成长的力量!
  除了开办蒲公英悦读小镇之外,棋盘街小学还定期举办“故事爸妈会”“家长手工书创意坊”等亲子阅读活动,以特有的方式为家庭、学校、社区架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让家校社共育在这里取得共识,实现三方共赢。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亲子阅读让我和孩子的关系走得更近。孩子不仅结交了许多好书,扩大了知识面,还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更文明、懂事了。”
  此次武昌之行已渐近尾声。回眸武昌教育,那代表着无限生命力的绿色,不就是武昌教育人的精神底色吗?正是那扎根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绿色信念,指引着他们找到教育的支点和方向,并带给他们不竭的灵感和动力。我们期待,未来武昌的生本德育能迸发出更蓬勃的生机,描绘出更斑斓的色彩。
  责任编辑/王富丽
其他文献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成都市娇子小学一直致力于课程研究,通过整合,课程不再是一颗颗毫无关联的“树”,而是变成一片资源丰富的“森林”。  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整合  学校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2004年,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发展的趋势,我们确立了“博雅教育”办学理念。这里的“博”指基础厚、能力强,主要是通过小学基础教育,使孩子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雅”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是蔡锷将军率护国大军行至雪山关时留下的赞美之词。在距离雪山关10公里,海拔1200米的边远高寒山区—摩尼镇上,坐落着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新苗实验小学。  为了那份责任  1986年,摩尼镇有三万六千多人口,却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让这里的孩子也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良好的学前教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网络在线课程可能会扩大学业成就差距。该研究对比了华盛顿社区学院的网络在线课程与传统的面对面课程,发现网络在线课程学生辍学率更高,及格的学生更少。这一发现与高等教育領域宣传的理念—社区学院课程网络化能够降低获得学位的成本,能够使工作的学生更容易完成大学教育有所不同。该研究还发现,表现最差的是那些原本就跟不上大学课程的学生。如果一味增加在线班级,会加剧高等教育领
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前向各位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老师们表示崇高敬意。这里,我就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
摘 要 本文以美国中小学核心民主价值观培养为主题,阐述在美国的中小学校,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社会研究课程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相互贯穿,从而达到既获得跨学科知识又得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有责任心、有判断力的高素质公民。  关 键 词 美国中小学;公民意识;跨学科  作者简介 赵亚莉,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Laura Meyers,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
王华倬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课余体育新视野》《体育教学论》等。  :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已经成为首都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美育作为我国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写进党的最高会议的《决定》,这让长期在美育实践探索中的首都学校领导、教师拥有了新的力量源泉,激励我们以美的方式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审美视野下的美丽中国更具文明、高雅、和谐的人文魅力。
摘 要:经过百年探索,我国的学生社团已经能够发挥为学生敞开新的自主发展空间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让它主动承担更高境界的教育使命—在这一空间中着力培育一种自主活动方式或学生社团的“自组织”机制,从而更充分地敞现学生的生命力。  关 键 词:敞现活力;学生社团;教育使命;社团运行策略  作者简介:李伟胜,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我国的学生社团是随着20世纪初新学兴起而出现的。就其起源
我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为首都信息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所谓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我们看来,不但要求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更要求思想品德优秀。就像一位企业负责人说的:“一个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职业技能不过关,对接岗位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如果职业道德不合格,对接岗位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教育需要爱以及师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无需赘言,固然现实中有缺乏师爱的学生,但鲜有教师承认自己不爱学生。一组调查数据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认为老师不爱自己。[1]学生感受不到爱,即使教师自我感到对学生之爱的深刻和博大,恐怕也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由此,有必要对师爱的有效性加以分析和思考。  一、影响师爱效果的因素分析  教师不爱学生,学生自然感受不到爱。笔者所关注的是,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