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现生命力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百年探索,我国的学生社团已经能够发挥为学生敞开新的自主发展空间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让它主动承担更高境界的教育使命—在这一空间中着力培育一种自主活动方式或学生社团的“自组织”机制,从而更充分地敞现学生的生命力。
  关 键 词:敞现活力;学生社团;教育使命;社团运行策略
  作者简介:李伟胜,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我国的学生社团是随着20世纪初新学兴起而出现的。就其起源而言,它是在学校关注并拓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五四”运动时期学生社团发展势头猛进,之后相对缓慢。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社团又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用以加强课外活动。到了21世纪,学生社团活动更加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都可以在社团生活中反映出来,其服务对象也从本社团成员、本校学生逐步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人员,活动内容和形式日益广泛、多样。[1]26-31从总体上说,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学生社团已经为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地。时至今日,若要进一步拓展这一教育空间,有必要透过其现实状态,探讨新的发展问题,进而让其承担起新的教育使命—敞现学生更为充沛、更高品质的生命力。
  一、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透过不同学校近30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通过推进社团建设,学生社团的发展逐步呈现出自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从学校教育的整体视野来看,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丰富校园生活,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有研究者从社团管理的角度将学生社团区分为团委负责、学生自主负责与任课教师负责三种。其中,学生最欢迎的是完全自主管理的社团。相比之下,教师对社团过多地进行显性控制显然是学生不欢迎的管理方式。[2]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有研究者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角度辨析出三种类型的社团:(1)教师主导型。这类社团的活动目标、内容与形式基本上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学生主要是听从安排、参加活动。(2)自发尝试型。有的社团指导教师主动放权或者指导不力,学生有更大自主空间,但缺乏必要的规范,最终放任学生自发尝试。(3)自觉发展型。这类社团不仅给学生营造出更自由的自主探索空间,而且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社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这三种类型的社团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过,就现实情况来说,有必要进一步改变前两者过多、第三种类型的社团偏少的情形。
  (二)融入课程体系,着力更新学生发展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一些学校尝试将社团活动作为一门课程融入本校的课程体系之中。这有利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一起,更加自觉、有序地探讨社团活动中的教育因素,让更多自觉发展型的社团涌现出来。在这一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课程化策略。(1)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安排社团活动。这方面常见的举措是参照其他课程的实施方式,为社团活动提供稳定的时间、场地等基本保障,以便让社团活动有效地持续开展下去。(2)从课程管理的角度规范管理。这一选择不仅关注提供一些基本条件,更关注社团活动作为课程的实质性内容、过程与成效,从规范化管理的角度对这些因素提出要求、提供保障。(3)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开展社团活动。这种选择不仅支持社团活动,更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采用类似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予以拓展,甚至将其作为学校整体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系的一个方面。
  二、学生社团面临的发展问题
  尽管学生社团已经有了开阔的发展空间,不过,它还面临着一些需要逐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从通过社团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聚焦三个方面的发展问题。
  (一)学校管理者需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建立更为开阔的平台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尚未正式将社团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活动的整体部署之中。在已经正式部署开展社团活动的学校中,也还面临着如何主动开拓,而不仅仅是形式化地安排缺乏保障的活动。在这方面,不仅需要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保障条件(包括时间、场地、指导教师等),还需要有更为积极的鼓励措施,以便为学生建立更为开阔的发展平台。
  此外,一些学校在规范管理社团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展示活动(如社团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方式建立社团之间的交流平台。此时较为常见的情形是展示社团活动内容,包括现场活动和一些平时的活动照片、相关的介绍文字。这虽然已经彰显出不少新的气息,值得鼓励,但也要注意到:“社团展示关注的不是那些社团吸引眼球的表演,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宣传和自我推销,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如何开展社团活动的,在开展社团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社团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参与探究态度是怎样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如何,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解决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们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如何等问题。”[1]85学校管理者需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学生社团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运用更高境界的办学思想来整体部署学校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学校运行机制,由此将学生社团活动融入到更为开阔、品质更优良的发展空间。
  (二)教师需为学生社团活动创设更高品质的自主空间
  在已经尝试开展社团活动的学校中,目前居于主流的还是教师主导型和自发尝试型这两类社团,自觉发展型社团比较少。据此,我们应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包括自主确立社团建设目标、社团运行规范并自主策划社团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由学生成员自己完成社团组织和运行,还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高自主活动能力—而这正是社团建设正式启动之后最需要教师指导的地方。此时,如何超越学生表达出来的活动兴趣来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如何立足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与活动方式,如何根据社团活动在不同阶段的实际进展顺势点拨、促成学生发展跃升到更高境界并探索更有挑战性的课题,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用更高的专业能力来服务于学生自主成长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问题,我们才能为学生社团创造更高品质的自主空间,而不至于让其处于过于僵化或过度放任的状态。   (三)学生需要提高自主建设社团的活动能力
  当代学生虽然有更为强烈、清晰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他们开展的社团活动也常常彰显出充沛的生命力,但如何让他们“活而有序”,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发展问题。有的社团因为宣传不够,致使学生因不了解社团情况而未参加;有的则在运作之后活动频率低、形式单调,让学生没有收获而逐渐退出;还有的社团内部缺少民主氛围,由社团干部决定计划、活动形式;有些社团缺乏必要的规范,没有正常开展活动,甚至为了形式而搞活动。一项调查也印证了类似的问题:仅有三成左右的中学生社团有自己独立的、比较成熟的社团章程或管理条例。其余的,要么没有,即使有,也不具备可实施管理和开展活动的作用。[4]
  究其根源,这类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目的、发展的规划、教育的效果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计划性和周密性,这导致许多社团活动往往只是跟着感觉走,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社团活动规划和社团管理条例。一些社团最后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学生也难以从中得到满足和成长,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团活动。这说明,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建设社团的活动能力。
  三、促进学生社团发展的教育对策
  若要解决上述问题,追求更高的学生发展质量,学校需要完成两个层次的使命:首先,为学生社团活动敞开新的自主发展空间,并为其提供制度化的保障,确保学生社团可以在此空间中持续运行;其次,要在这一空间中着力培育一种自主活动方式或学生社团的“自组织”机制,从而更充分地敞现学生的生命力。对于尚未充分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学校来说,可以参照一些先行者的经验来达成前一个使命;对于已有充分探索的学校来说,也许更应将后者作为更高境界的教育使命。要履行这一新的教育使命,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学校管理策略上,用自主的办学理念整体部署社团活动
  正如我们在分析“班主任制”的发展趋势时已经发现的:看似只聚焦一个操作要点或局部领域的改革举措,实际上涉及“一所学校办学行为中的教育思想—对本校育人目标和教育方式(学生成长方式和教师工作方式)的自觉认识”[5]。因此,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学校来说,形成鲜明的自主办学理念并将其践行于学生社团建设领域,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格局中,这肯定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的整体部署当然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创建更高水平的交流平台,用以激发学生互相借鉴促进社团自主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敞现更多活力。就交流内容来说,应该突出社团活动中的自主思路和有效机制,如一个社团的自主策划思路,一些社团典型活动的完整过程,学生个体或群体在社团建设中经历的发展过程。就交流方式而言,除了展示已有的成果之外,还应鼓励学生相互鉴赏、辨析社团建设的思路、社团活动的方式、同学学会做事与做人的体验,特别是透过有深度内涵的案例,尤其是反映学生自主活动方式的典型案例,激活学生的更多智慧;如有必要,也可以组织教师或专家与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学生在社团建设中实现自主发展。
  (二)在教师指导策略上,用更高的专业智慧逐步敞现学生智慧
  在更高的教育境界上,教师的指导已经不仅仅是现成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而是启迪学生自主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就社团建设来说,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从四个方面展开新的尝试:选择社团建设目标和个人角色、设计社团组织结构与活动规范、策划和实施社团活动、反思社团活动成效并探索改进之道。在每个方面,一个社团的具体选择都敞现出学生具体的发展取向;透过不同取向在这些“变量”上的不同选择,学生们可以理解自己所在社团的发展现状、探索新的发展思路。[6]此时,与学生一起成为复合主体的教师,就可以找到更为具体的作用点,让更高的教育智慧用于接纳、理解、研究、辨析、欣赏、启发、鼓励学生社团,引领其尽快实现自觉主动的发展。
  (三)在社团运行策略上,用主动的全面探索敞现学生的活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通过社团活动获得更高品质的发展,可以尝试同时实现三个方面的超越:其一,超越对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的依赖,主动创造条件(包括参与制定学校的相关制度),主动开发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其二,超越对单个活动项目的零散尝试,自觉辨析自己的发展需要、活动目的和现实条件,用战略眼光策划一个学期、乃至更长时间段的发展,进而一步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系统探索相关领域的经验、获得更为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三,超越事务性的合作关系,将社团作为一个交往空间,透过“成事”的过程探索“成人”之道,在学习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交往。
  这三方面的超越,可以落实于整体规划与逐步推进社团活动和社团发展的过程之中,进而建设一个自觉发展型的社团。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每一个社团组建或吸收新成员之时进行协商,选择发展目标和个人角色。例如,可以关注并引导学生辨析自己的成长需要,主动了解社团的性质与活动方式,表达自己对社团生活的设想、对自身角色的期待,并在倾听他人意见、民主协商的过程中,共同确定社团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活动目标,选择个人角色,并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此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是:进入真实的角色、承担真实的任务、获得真实的自主成长体验。
  其次,在上述协商的过程之中及之后,商议讨论社团成员的分工,尤其是主要事务的负责人的分工,讨论社团活动的基本规范。其中,不同部门的设立、各部门活动规范的制定,都可以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
  最后,共同策划与实施社团活动。这是最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策划所在社团的活动,最好能以学期、学年为单位,整体策划,形成社团活动计划。此时,策划的重点是确定阶段发展主题和每次活动的主题,使之形成整体。在逐步落实活动计划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开发活动内容,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的基础上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或真实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活动内容,而不必固守教师规定的内容,尤其不要将其简化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翻版;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如专题调研、网络论坛、“虚拟天弯”观测天象、“创作尖兵”作品展示、“梦笔生花”书法表演、“奇兵夺宝”逻辑推理、软件开发、舞台剧表演、球类联赛……当然,无论活动方式多么丰富,都应服务于让学生自主实现更高品质的发展,从而避免让其停留于丰富、活跃但平庸的境界之中。
  总之,在历经百年的探索之后,我国的学生社团发展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解决好规范化、自主化、多样化等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它现在有必要、也更有可能主动承担新的教育使命—让每一个学生社团形成更为有效的“自组织”机制,更为充分地敞现学生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7).
  [2]胡秀芳.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上海教育,2001(8).
  [3]李伟胜.从活动方式的角度看三种形态的中学生社团[J].思想理论教育,2009(2).
  [4]陈斌.优化管理机制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J].计算机教与学,2005(5).
  [5]李伟胜.“班主任制”的多种探索:深层因素与发展趋势[J].中小学管理,2012(10).
  [6]李伟胜.中学生社团建设的三种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7).
  责任编辑/程 曦
其他文献
采访王建华局长时,记者对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在教育者看来,一个学生不过是三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或是一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孩子发展的根基不是才艺、不是知识,而是德行。一个没有深厚德行的孩子,就仿佛一颗长在悬崖边的树,它越是枝繁叶茂,就越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长沙现有一百三十多万未成年人,这是社会中最需要关注和关爱的人群,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乎每一个普
将“红色传递”、统一规范和创新入队仪式、信息化建设、信息快速动員等融入少先队活动,已经成为山西省少先队活动的一个有力品牌。多年来,山西省的少先队活动进行得扎实有效,我们大胆运用时尚元素,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形式,努力将“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得“有意思”,开辟了全省少先队活动的新天地。  一是探索思想教育活动有形化、时尚化。伴随着激昂的进行曲,四面巨幅旗帜如潮水般涌现,全场瞬间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千余名
韩国政府新近推出一项措施,要求18岁及以下未成年人今后购买智能手机时,必须安装家长监控工具,以打击过度沉迷手机游戏、接触暴力色情内容等现象。  韩国政府数据显示,韩国18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中,80%拥有智能手机。2011年,韩国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为20%,到2013年则跃升到72%。  不过,该项措施不适用于先前购买的旧手机。韩国不少学校随即致信广大家长,鼓励他们给孩子们的旧手机也安装监控软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成都市娇子小学一直致力于课程研究,通过整合,课程不再是一颗颗毫无关联的“树”,而是变成一片资源丰富的“森林”。  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整合  学校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2004年,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发展的趋势,我们确立了“博雅教育”办学理念。这里的“博”指基础厚、能力强,主要是通过小学基础教育,使孩子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雅”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是蔡锷将军率护国大军行至雪山关时留下的赞美之词。在距离雪山关10公里,海拔1200米的边远高寒山区—摩尼镇上,坐落着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新苗实验小学。  为了那份责任  1986年,摩尼镇有三万六千多人口,却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让这里的孩子也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良好的学前教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网络在线课程可能会扩大学业成就差距。该研究对比了华盛顿社区学院的网络在线课程与传统的面对面课程,发现网络在线课程学生辍学率更高,及格的学生更少。这一发现与高等教育領域宣传的理念—社区学院课程网络化能够降低获得学位的成本,能够使工作的学生更容易完成大学教育有所不同。该研究还发现,表现最差的是那些原本就跟不上大学课程的学生。如果一味增加在线班级,会加剧高等教育领
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前向各位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老师们表示崇高敬意。这里,我就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
摘 要 本文以美国中小学核心民主价值观培养为主题,阐述在美国的中小学校,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社会研究课程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相互贯穿,从而达到既获得跨学科知识又得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有责任心、有判断力的高素质公民。  关 键 词 美国中小学;公民意识;跨学科  作者简介 赵亚莉,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Laura Meyers,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
王华倬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课余体育新视野》《体育教学论》等。  :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已经成为首都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美育作为我国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写进党的最高会议的《决定》,这让长期在美育实践探索中的首都学校领导、教师拥有了新的力量源泉,激励我们以美的方式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审美视野下的美丽中国更具文明、高雅、和谐的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