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的国家。农民的狀况和行为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与前途。而中国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促进民主成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农村政治不是简单的权力与制度,而是农民与制度的不断互动所构成的政治生活。
  [关键词] 农村 政治 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06-01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取得显著成绩
  1.1 农村管理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基本上垄断了农村社会几乎所有的资源,严格的行政控制导致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封闭使得农村社会失去了应有的自治发展空间。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变动就是农民身份制约的放松和农民流动性的增加,农民逐步突破传统行政网络结构的束缚和传统村庄经济的界限,通过“务工”的形式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农村政治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传统命令式的政治管理向现代民主治理的转变。
  1.2 农民开始作为政治权利的主体
  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农民的政治行动往往以国家、集体和家庭为单位,没有独立的人格,只能以依附于一定的家庭或者行政体系来履行参与角色,他们既无力把握政治,也无力把握市场。但改革开放以来,村干部与村民那种“命令=服从”的关系逐渐消失,农民政治权利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这也有力的推进了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2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有其独特之处
  2.1 我国农村政治发展契合了农村社会自身的变革
  在农村民主政治进程中,农村社会自身的历史变迁构成的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逻辑起点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推动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自中国第一批村民委员会组织诞生起,村民自治就逐步被赋予了农村民主政治实现载体的责任。农民有了人身自由,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而人身自由、自主经营、利益分化正是民主得以产生和赖以运作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国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生成逻辑,而这种逻辑起点也只有从民众的需求中才能找到,离开了这一点,民主便缺乏强大的生命力。
  2.2 农村政治发展离不开农民群众的自我创造
  我国农民是农村制度创新的积极行动者,农民自主行为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对制度的生成、演变及重构有着特定的草根积极意义。村民自治是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兴起的,是国家治理乡村社会的一种新形式,村民自治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自己。
  2.3 农村政治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回应
  与西方国家由市民社会到民主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不同,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权力下放给基层和群众的过程,是还权于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动性角色。[2]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群众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不对政治加以制度化,建立民主规则和程序,使大众参与控制在有序的范围内,那中国庞达的人口数量必定会导致较大的政治危机。不仅如此,数以亿计的农民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下,没有政府的引导和组织,民主很难融入农民的实际生活。从现如今中国基层政治的发展来看,政府自上而下的积极回应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我国农村政治发展依然存在问题
  3.1 农村政治的传统矛盾有所缓解,但新的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农村政治发展的主基调。现阶段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国家政权和村庄社会自治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乡镇政府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基层的权力机关,总体上维护和实现的是国家利益,也就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村民自治机构,则主要维护的是村民的权益,也就是不分社会成员的权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大于社会部分成员的利益,也决定着社会部分成员的利益。现实中国家政权管理与村民自治必然会产生矛盾。只有国家政权与村民自治相互协调统一的发挥作用,才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3]
  3.2 新“三农”问题出现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新的“三农”问题随之出现,即农民无地、农民失地、农民外出务工问题,他们在“共建共享”中的权利和利益矛盾比较突出,成为政治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3.3 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建设取得成绩,但因基础薄弱欠账太多,反而问题凸显
  首先,农村科教文卫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公共需求,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其次,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最后,农村公共基础建设落后,农村政治生活、公共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对农村治理提出严峻挑战。
  4 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未来
  4.1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将愈加坚实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民主政治所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政治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就决定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依赖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从有关数据来看,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年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864元,比上年增长9.8%。再观察过去十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200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首次达到3000元以上,2007年达到4000元,2009年达到5000元,2014年为9892元,接近万元关口。十年间,农民收入增长了三倍多。[4]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保障将越加坚实。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解除了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这是推动农村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4.2 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毋庸置疑,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的良好的行政环境是乡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运行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是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转变的有利契机,也是我国目前政府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趋势。应该说,政府自身进行的这些建设和措施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改善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3 高水平人才引进农村的数量日益增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合作意识,培养农民的民主和法治观念,激发农民内在的能动性和主体意识性,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这一点离不开国家大力扶持农业高水平人才的政策。例如在高校建设方面,国家开设“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农业硕士涵盖专业日益增多;“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偏远地区支教”等政策也日益完善,给予这些下基层高校生更多的优待,比如入职即转正定职,拿出固定公务员名额以奖励在基层工作过的人员。这些政策也日益得到高校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农村,来到基层,他们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人才库和后备军问题,为农村治理的变革提供了充分的智力依托。
  5 基层政府改革方向
  5.1 从基层民主方向突破
  首先,基层民主的政治效益是克服基层政府领导人既不向人民负责,也不向中央负责的问题,为解决基层政府在运行中既偏离中央指示,又违背民意的问题奠定制度基础和政治文化基础。扩大基层民主,能够拓宽社会政治参与渠道,培养基层官员与农民的公共精神,在政府和社會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其次,农民组织值得给予特别的重视,发展农民组织,有利于整合农民的利益,让农民有能力与地方政府形成磋商对话机制。如果管理发展妥当,农民组织的发展有可能给农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创造一个三赢局面[5]:农民权利得到切实保护,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农民组织来获得与上级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央政府则可以通过农民组织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真实的基层信息,病通过确立令行禁止重建自己的权威。最后,在重视发展选举民主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协商民主。对中国的基层政府来说,在选举民主享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协商民主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即使在那些还没有实现选举民主的国家,协商民主也把民主价值带入决策过程中。
  5.2 从基层自治方向突破
  发展基层自治的直接政治效应就是改变政府对于乡村社会的乡政控制,让农村社会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种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使基层问题尽可能少地成为上级政府甚至是中央的麻烦。
  5.3 从法治建设方向突破
  对于农村政府来讲,健全政治功能、完善行政机构、实现基层民主的有序运转,首先应通过法律规范界定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基层权力机关、政府组织和党组织等不同组织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之有序运转,良性互动。其次,通过法律规范政府的管理体制,在注重“打大老虎”的情况下,也不能让“苍蝇”肆无忌惮,建立成熟的、理性的、职能科学、组织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政府。最后,要通过法律完善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建立成熟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基层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
  6 总结
  现如今,影响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因素正以积极的力量推动着农村的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治理变革。以此同时,参与农村民主政治建构的行动者,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领导人、官员、学者、农民等都被从基层掀起的民主浪潮卷了进来。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农村政治将朝着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未来中国农村政治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不仅应该充满期待,而且应该充满信心。[6]
  参考文献
  [1]戴玉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
  [2]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85.
  [3]陈江红.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其根源深析[J].理论导刊,2005(7).
  [4]《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 增长9.2% -- 要闻聚焦 -- 中国科技网》
  [5]赵树凯.农民的鼎革.[M].商务印书馆,2013(12).
  [6]李明.中国农村政治发展与农村社会治理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9).
其他文献
大头菜即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黄绿、绿色间纹或紫红。欧美各国极少栽培,起源于亚洲。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了医用芥菜的医用价值。芥菜喜冷凉润湿,忌炎热、干旱,稍耐霜冻。适于种子萌
1 选择良种  嫩江县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在嫩江县可以选择的品种有龙麦33、龙麦35、克春9号等。  2 精细整地  良好的土壤耕作基础,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深耕可以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小麦根系的良好生长,同时还有减轻土壤病、虫、草的危害。要求种植小麦的地块耕深要达到20~25cm。  3 轮作倒茬
[摘 要] 为掌握在N、P、K最佳施肥状态下商品有机肥和白云石粉对中浙优8号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3414”肥效试验为基础,在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独田村开展中浙优8号肥效试验,结果显示白云石粉在“2”水平即N2P2K2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中浙优8号对肥料的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对实际提升中浙优8号产量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浙优8号 “3414”肥效试验 白云石粉 节本增效 
要深入研究web2.0的背景下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及利弊,通过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促使受众对网络新闻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醒受众在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了解作为“公民
鄂温克族起源于贝加尔湖一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民族。鄂温克族人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本文在考察黑龙江省讷河
[摘 要] 脱贫攻坚关系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本文根据贫困山区现状,从实施易地搬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教育脱贫、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山区县农民脱贫路径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山区县 农民 脱贫 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0
今年由于我站研究叶面肥的机器问世较晚,所以第一遍决定穗大小和粒多少的叶面肥没来得及施用,只在抽雄前后施用了叶面肥,共进行了两项试验,一项是不同叶面肥施用三次试验,另
自政党政治出现以来,执政安全问题就是所有执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由最初的革命党转变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连续执政六十多年。在中国共产党执
"合文"是汉语古文字中常见的现象。"合文"从甲骨文时代就已经产生,秦汉时期逐渐减少,最后归于消亡。系统研究古文字中的合文,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笔者
我县大面积试种色素辣椒,是我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各乡镇场种植色素辣椒有十多年历史,已形成规模。色素辣椒是提取天然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