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前添加有机酸对‘西拉’红葡萄酒颜色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发酵前调整有机酸成分酿造‘西拉’干红葡萄酒,以未添加有机酸为对照,通过理化分析和感官评价,探讨陈酿储存期间酒样颜色参数、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储存190 d时,各酒样的色度差异不显著,但是加酸处理酒样的色调显著低于对照(P<0.05),总花色苷含量(11.42%~40.09%)和辅色花色苷的百分比(11.50%~28.74%)得到显著提升;不同有机酸的作用不同,酒石酸及其混合酸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仅颜色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颜色指标与其它化学成分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机酸对颜色演化的影响是多个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官分析结果也证实,处理酒样具有‘西拉’红葡萄酒典型的品种香气(红色水果、黑色水果、薄荷),而对照以陈酿香气(巧克力)为主。发酵前添加有机酸尤其酒石酸及其混合酸有利于提升‘西拉’红葡萄酒的颜色和感官品质,有望为改善西部产区红葡萄酒的颜色稳定性提供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现有自动垃圾分类系统能耗高、实用性差,发展一种能耗低、准确、高效的垃圾分类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将光伏发电与自动垃圾分类技术进行结合,利用绿色、低碳的太阳能为垃圾站进行完全供电,实现整个系统零能耗;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探头并行识别模式技术,实现零能耗下垃圾资源的自动、快速、高效分类,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正>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J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 ,PJ)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炎,最初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干咳,严重时导致死亡 [1]。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宿主,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最常
为了考察有机酸含量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在初始有机酸含量分别为4 g/L、7 g/L和10 g/L的模拟葡萄汁中接种酵母,于25℃发酵,比较不同初始有机酸含量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降糖、有机酸及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有机酸含量7 g/L时酵母生长和耗糖最慢,乙醇和乙醛产生量最低;随初始有机酸含量升高,pH值、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总酸、乙酸乙酯和总酯含量呈下降趋势;琥珀酸
现在,信息技术正在学校课堂教学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通过“互联网+”的资源来开展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符合教学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将“互联网+”运用在小学音乐当中,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苏教版音乐教材版本,对“互联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一些剖析,对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案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以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通过对文本形式和人物构造进行细读,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女性主义立场。这种写作姿态不仅和张爱玲一贯的性别意识相关,还包含着对自身战争经验的转化与投射。第二部分通过对读散文《烬余录》,以“思想”为关键词,试图在更大的历史场域中,阐释张爱玲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为了解决GPU上进行硬件加速所导致的功耗较大、成本偏高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套可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基于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_v2的垃圾分类系统。该系统将加速的MobileNet_v2网络部署在Zynq7020开发板上,利用HLS工具设计MobileNet_v2网络硬件加速IP核,PS端实现对OV5640摄像头采集并显示图像类别。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可以实现每幅图76 ms的推理速度,能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长期低剂量暴露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MC-LR慢性染毒体内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含0、1、60、120μg/L MC-LR的饮用水染毒12月。构建MC-LR染毒体外模型,将HEK293细胞分为对照组,MC-LR染毒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MC-LR组。在体内模型中监测小鼠
无产阶级政党“党管媒体”原则,是新闻界一直恪守的基本从业前提与核心职业理念。理解党管媒体的理论内涵,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管媒体理念的理论演化、实践发展与价值诉求,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思想与实践的双向历史发展考察,系统阐释“党管媒体”的思想源流、实践面向与理论逻辑,旨在揭示“党管媒体”的理论科学性,同时也澄明了我国新闻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人民服务的合
“见死不救”作为目前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尚存在入刑惩罚和道德批判争议。然而,从生命权的角度来看,施救与不救却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折射。生命权不仅是个体享有不受干预且自由处分的权利,还是个体在面临重大威胁时获得救助的合理正当权利。因此,生命价值向权利转化,并促使权利法律化,是社会安全得以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在“见死不救”现象频繁发生的今天,本文基于生命权视角并结合相关案例,探究“见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