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研究四十年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星堆文化研究已历四十年。本文从器用、居址、墓葬、工艺与信仰五个方面概述了三星堆文化的基本特征,并从年代关系、文化分布范围、陶器群演变序列、文化特征四个方面综述了三星堆文化的来源和去向。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周边地区文化因素,并加以融合、改造而形成的复合型文化。它是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摘 要:“三个理解”和内隐性课程资源中均蕴含了数学、学生和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将两者结合,相互印证,并结合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在新授课教学中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角度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挖掘和整合内隐性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隐性课程资源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而挖掘与整合数学内隐性课
“天文”与“人文”是《周易》中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历来的儒家与道家、玄学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并且影响到古代美学思想的构建。儒家对天文中的自然因素视为人文的附庸,强调人文化成的教化与创造功用;而道家则重视天文中的自然之道,对于“人文化成”持批评态度。南朝时的文学批评理论也重视人文化成的藻饰作用,迄至刘勰写作《文心雕龙》,调和天文与人文的矛盾,兼容并包,创造了文学理论的巨典,深刻影响到唐代文论中的天文与人文之辨。
本文通过对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刀形端刃器各部位进行拆解、考察,并分析各自的制作年代,之后再合并回归到器物上,从而判断这批刀形端刃器绝大多数的制作年代为殷墟二期,少数几件略晚,但也不出殷墟二期的范畴。它们乃是为了祭祀活动同时制作的,几乎没有“延用” “改作”等现象。
摘 要:数形结合是处理直线与圆问题的核心思想. 求解过程中代数方法烦琐或遇阻时转而从形的角度思考,在几何图形中深究几何性质,明晰几何关系后指挥代数运算,常能优化运算路径、简化运算过程.  关键词:直线与圆;数形结合;数学探究;思维导图  几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易懂,缺点是灵活多变不易把握;代数的优点是有很多现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缺点是烦琐,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可能一筹莫展. 解析几何
本文探讨互联网时代,在MOOC的新媒介条件下的美育观念和课程建设。自2015年北京大学着手建设“艺术与审美”系列慕课,至今这一系列慕课中的五门课程已全部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并荣获“201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本文从“‘艺术与审美’人文通识网络共享学分课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美育在21世纪的新的机遇与使命”“互联网时代美育课程的人文品格和文化守望”等三个方面深入思考,探讨了当代美育依托“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新媒介形式的探索,以及网络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