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十字路口的司法考试制度

来源 :经济与法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天下第一大考”——国家司法考试即将到来,一大批蓄势待发、有志于司考的人或摩拳擦掌或战战兢兢。司考就像一场躲不了的战役,挡在法学生和想投身于法律事业的人的面前,也像一剂逐渐变质的药,让我们的传统法律教育慢慢变味。
  当传统法学教育遇上司考
  司考实行以来,对传统法学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教育模式上,很大的改变了传统法学教育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很多高校的法学教育,成为应付司法考试的课堂。当传统法学教育遇上司考,很多人教法、学法的目的就只是为了那一纸证明。
  在我国,对法治的渴望和重视,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法学院的建立。各大高校不顾自有资源,追求全面化,盲目扩招,一大批法学生随之出现,学术专业水平饱受质疑。司法考试的出现起到了强力的筛选作用,同时极低的通过率让大批立志从法的人,特别是法学生备受煎熬。为了打破这块法律行业的敲门砖,部分法学大学生的目的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司考。与此对应,部分教师也追求司考通过率来提升自己的名声,把法学教育转化成为司考大讲堂。
  相对于传统法学注重法理的阐发、法律思想的塑造、法律思维的培养,司考教育则直接明了,就是为了司考。这样一来,法学课堂就成了法律条文的天堂。老师们只针对法律条文或某个知识点进行阐述,甚至演变为对条文的反复唱读,追求速成与实用。如此,使原本就比较严肃的法学变得更加枯燥,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法学生,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而是法律条文的奴隶。
  法学教育若一味迎合司考,法学教育必将陷入条文主义的深渊,与我们的初衷悖向而行。浪费的不仅是学生的青春、老师的精力,从现实上来讲,也是时间与金钱的浪费。
  一场时间和金钱的战争
  司法考试,不仅需要充足的时间去精心准备,也需要一定的金钱投入,有时候会形成一场时间与金钱的长久战争。这方面,高校法学生感受最为深刻,也最为典型。
  笔者的朋友小梁,作为一个重本高校的法学本科生,司考是必须要跨过的坎。他说,为了司考,自己大学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司考知识点上,基本上没有体会过学法律的乐趣,更别说法律思想的塑造了。本来以为上大学摆脱了应试教育,但是司考又把他拉回现实。为了司考,他买了一大堆有关司考的辅助资料。小梁说,法学院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大堆司考资料,因为没有人敢保证一定能通过司考,多一份资料就多一份保障,资料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却又不得不支出。很多同学很早就在准备司考了,特别是司考前几个月,早出晚归疯狂背法条,就像一部部考试机器。幸运的是小梁通过了。他说,幸亏过了,现在想起那种日子就是煎熬。而小梁的同学小张却没那么幸运,因几分之差又要从头来过,还要搭上时间和金钱。小张说,要从事法律行业,不过司考不行,再苦也得坚持,看到很多四五十岁的人仍在司考,想想都害怕。
  其实,开支最大的不是资料费,而是参加司考教育机构的培训。由于法学的大量扩招以及司考的极低通过率,涌现出大批针对司考的教育机构,催生了司考经济的繁荣。为了顺利通过司考,很多人争先恐后报名。报名费少则几千,高则上万,更有一些教育机构推出“保过班”,费用达十几万。尽管如此昂贵,报名者仍络绎不绝。为了司考,很多人都不计成本的拼了。
  然而,法律之路犹如长夜漫漫,如此孤注一掷,重考不重学,真的值得吗?就算拿到那一纸证明又如何?
  被误解的捷径
  很多人一心要通过司法考试,是认为它是一条通往国家政法系统和律师行业的捷径。然而现实告诉我们,通过司考只是漫漫长征路的第一步。
  如今,国家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已经纳入公务员系统,因此,进入政法系统,还需要参加竞争更激烈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是避不开的硬性规定。现实中,在招考法官、检察官时并不像设想中的那样以通过司考为报名条件,让不少司考过关者无法进入法检,而通过招考进入法检的又有很多是未通过司考者。所以,那些以为过了司考就可轻松进入政法系统的人必须要转变观念,司考只是一块敲门砖,并不是保证。
  律师行业更是如此,通过司考并不能让你的律师生涯一帆风顺,只是让你有从事律师行业的资格。那些认为通过司考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律师、财源滚滚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律师这个看似高端的职业与其所看到的光鲜外表差距甚大,一般人只看到成功的辉煌,却看不到失败挣扎的苦涩。律师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大浪淘沙的行业,刚开始都要经过两年甚至更多的挂牌、助理期,工作量大、工资少、压力大,单是这一最初阶段,就让一大批人打退堂鼓。若有幸渡过最初阶段,独挡一面时问题更多。资历浅、人脉薄、案源少,一切都会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最后闯出来的律师可谓少之又少。社会上很多律师未老先衰或英年早逝的例子屡见不鲜,律师成为最耗生命的职业之一。
  法律之路没有捷径,法律之道容不下快餐文化,法律行业是一个需要为之长久奋斗的行业。法律需要的是实践、思维与理解,而不是空洞的一纸证明。
  十多年司考风雨路,百十万学子人生旅。司考已经成为立志从法者必经的一段人生旅途,这途中有苦有累有收获,但法律的价值永远不是一张纸所能体现的。社会的发展使司考制度走到了急需改变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大浪潮中为国家提供合适的法律人才,将是司考不可避免的话题。
其他文献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尚未设立专门的起诉程序,无法满足司法实务的需要,随着法制建设的进程,将来针对未成年人的暂缓起诉制度写入刑事诉讼法已是指日可待,本文经过对国外以及我国相关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吸收借鉴了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经验,并充分结合当下国内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本土化设计提出初步的构想。  关键词:未成年人 暂缓起诉 制度构
期刊
天无理由退换货本应该作  为电商承诺消费者售后服务的诚信保证。但某些零食商品、电子产品等在拆除包装之后,商品与实际不符、不尽人意或因物流导致商品损坏往往很难退换,而某些网商在面对消费者差评时,竞不时电话骚扰。这都给人们的网购带来诸多售后问题,网络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在对商家及网站管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假货的代价  在虚拟的网络交易模式中,人们往往只能凭借商家对货品的文字描述、图片解说及其他买家的
期刊
电子商务从2000年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发展了14年。从当初的试探、磨砺、蓬勃、萧条,再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曾经在人们眼中“虚无缥缈”的电子商务,已深刻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蜕变出“网商”和庞大的网民消费群体。  淘宝网的崛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如出一辙,也是从摆地摊的集市,到商铺,到商城,到商业街商圈的发展历程,只是在时间上,电商用了十几年,传统零售业用了上千年。  1
期刊
若将汽车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在此前中国汽车产销蓬勃发展的十多年,汽车后装用品市场绝对只是方兴未艾的汽车市场配角。但目前,在整车利润大幅下滑,汽车保有量却不断增加的行业趋势下,后装市场却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据统计,如今汽车后装市场的利润甚至高达整车销售利润的2~3倍。  汽车改装风吹入中国市场  如今,汽车作为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正在朝着舒适、便捷、耐用、安全的方向发展。尤其在汽车大面
期刊
新浪网,这个当下全球华人大都耳熟能详的网站,已经融入很多华人的生活,每天去新浪网上“冲浪”一番,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新浪在艰难的诞生与蜕变中,不断创新,弄潮中国互联网时代,才能在今天走进人们的心中。  艰难诞生 痛并快乐着  新浪集团的前身是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它是中关村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按照硅谷模式架构的企业。从“村”里的高新技术企业,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集团,其诞生的艰难,
期刊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是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现代民间文学艺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根基。目前,我国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一片空白。本文首先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界定,其次阐述了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可行的途径,即可以建立特殊版权制度保护,最后分析了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 正义性 特殊版权 权利主体 权利内容    一、
期刊
游客在动物园里观看动物  形貌、观察其生活习性的同时,往往不满足视觉上的欣赏,猎奇心使然,一边向动物投喂食物或戏弄动物,一边面对镜头留做纪念。这样场景,在各地的大小动物园里并不鲜见。  破坏动物园基础设施  在动物园里,动物在不同的区域,中间有防护栏或者隔离带。这样做不仅是出自对动物的保护,也是让不同的动物在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里生活,尤其是动物区与游客区之间的隔离带,能确保游客不被动物伤害。  可
期刊
孙乃一先生自幼热爱诗书画印,早年随天津墨林前辈研习书法,后转益多师。他热衷古文诗词之学,兼恋金石篆刻,苦l临历代碑帖、勤操槠,炽爱丹青。数十余载,磨砺不尽,汲融并收。其书法上溯秦汉,下窥晋唐,于始平公、郑文公、张猛龙诸碑及“狂张癫素”之草书,尤有用心。笔法涩疾妙尽,递相映带,转笔藏锋,无使筋节孤露,力在字终也。章法又重笔势,于啄桀之中,横竖折转之间,蓄势凝劲。  他的画亦是典型的文人画,于不经意处
期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共10个条文,将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工作中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该如何处理?司法解释做了进一步明确。但是,针对“合理”的界定,仍一直备受争议。如何最大化的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平衡律法条文的硬性规定与具体事件的情理分析成为人们考量的重点。  认定标准中界定不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据统
期刊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城市绿化系统的稳态发展,从而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本文在回顾武汉园林绿化管理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武汉市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动力不足、管理执法不严、管理规划缺位、管理体制落后、管理硬件短缺等,并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完善武汉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促进武汉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武汉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