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辐射供冷及新风系统的既有办公建筑改造应用分析

来源 :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夏热冬冷气候区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及空调系统替换的方式,采用DesignBuilder与EnergyPlus软件对某既有办公建筑进行模拟,并结合实际建筑能耗及室内热环境温度变化进行模型校正与对比验证.分别分析了仅提升围护结构性能与采用辐射供冷及顶部新风(Radiant Cooling and Fresh air system,RCF)系统替换原有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VRF)在供冷季建筑空调能耗.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夏热冬冷气候区既有办公建筑改造而言,采用辐射供冷RCF系统措施在供冷季相对于仅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效果更佳.相比多联机系统,在苏州地区RCF系统在供冷季用能更少,空调供冷节能率可达40%以上.
其他文献
针对房间实际通风状况的量化描述,本研究提出基于人体释放的C02作为示踪气体的房间动态通风量的计算方法.选取北京市2户自然通风住宅卧室进行为期1 a的连续测量和记录,计算确定房间全年逐时的通风换气次数,并以此开展居住建筑通风换气状况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开窗时段换气次数在0~10次/h之间,关窗时段换气次数在0~2次/h之间.同时,房间换气次数变化呈现出季节差异以及作息影响,并表现出与室内外环境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其中,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对换气次数的影响最为突出.
建筑热负荷通常在设计之初即被确定,然而随着建筑的使用以及室外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筑实际所需热负荷时刻变化,造成建筑热网热力失调,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建筑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首先基于能耗监测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对某建筑热力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的控制特性,并与传统PID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室内温度;与PID控制相比,在同等室外天气条件下,模型预测控制具
随着先进绿色技术与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方法,在暖通空调领域逐步得到重视,以弥补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为了充分了解模型预测控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暖通空调领域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本文阐述了暖通空调领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意义,阐明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其次,对比分析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3种预测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模型预测控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综合分析了模型预测控制在模拟仿真研究和实验测试研究的应用效果;最
在现有的在室人数研究中,考虑到传感器数据中含有冗余信息,需在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能反映在室人数变化的有效特征.传统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有效特征主要为时域特征,忽略了频域特征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导致输入参数缺乏由于在室人数变化而带来的瞬态变化(如频率变化)信息,从而限制了模型预测性能.针对此,本文提出在提取输入特征时除考虑时域信息之外,还应同时考虑频域信息.为实现该目标,本文采用小波分解提取包含时频信息的小波特征用于在室人数水平预测,进而提升模型预测在室人数水平性能.本文以在室人数研究中常用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