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尔特历史观的前世今生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凯尔特,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新康德主義弗赖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李凯尔特对于的历史哲学理论的贡献在国内外的经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所以国内外的学者对其理论的研究从未冷落,研究的角度多种多样,目的有所不同,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本文主要对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李凯尔特;历史观;研究情况
  在西方国家里,成体系的历史哲学是18世纪以后产生的,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是与其产生的时代紧密相关的,历史哲学的出现亦是如此,它也是经历了对社会历史基础沉淀的过程而产生,近代的工业的超级繁荣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了主要的生产方式,以往的社会结构一去不复返,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类对于自然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深远,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类对于历史发展的观点发生的新的变化。
  西方的的历史哲学像一棵令人欣喜的树苗,到了19世纪开始向两个方向分枝发展,一个是思辨的历史哲学,19世纪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成为了思想家们研究历史哲学的旗帜性经典。黑格尔是以他的“绝对精神”阐明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必然性的认识。在思辨的历史哲学中对于历史哲学的必然性认识是普遍的,而与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的就是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了,分析历史哲学的兴起主要得意于分析的哲学日渐成熟,它对于以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为分析的哲学为历史哲学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基石,它们狠狠地批判了以往思辨的哲学方式,他将历史哲学的眼光从对于历史本身的研究引到了对于历史知识的探讨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地位得到了突显的提升,人们开始注意到,历史是人对于人类发展过程的理解,认为历史哲学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解释历史本身,而应该是解释历史知识,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证主义的出现对于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功不可没,当实证主义将历史当成和自然科学同样的一门学科的时候,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在哲学的土壤里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份养料,传统的思辨历史哲学承受不了自然科学的攻击日渐式微,但历史并没有被自然科学湮灭,哲学家们对于历史的独立性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正是这种努力产生的结果。
  文德尔班在其著作《精神科学引论》中曾指出自然研究的是物质,而人文科学则是研究的人的精神,他最早提出了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虽然这只是分析和批判历史哲学的开始,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但时间证明,他的理论对于历史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批判的历史哲学以否定历史的必然性为主流,但角度各不相同,有的是从科学分类的角度出发,也有的是从历史认识具有特殊性这一角度出发的,弗赖堡学派的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都是以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理论的,李凯尔特在历史哲学方面成绩斐然。他的思想与他的老师文德尔班如出一辙,二人都努力想将康德的先验哲学在历史哲学领域展露手脚,李凯尔特将文德尔班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理解,使之更加系统和完整。对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分类是其思想的核心,“一般性”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思想。而历史哲学则是“个别性”知识。记录的都是特殊的事件和知识,的都是将自然科学与历史哲学对立起来,强调其不同,在他的哲学里,历史就是只出现一次的,不重复的或偶然重复的个别事件,是不能构成科学规律的,这是与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因此也是形成自然科学的界限,自然科学才是规律性的科学。那么,历史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个在西方历史哲学上被问了千万遍的问题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呢?如果在卷帙浩繁的哲学资料中寻找答案,无非就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正是代表了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理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对立。新康德主义对于历史的“个别”论,如果抛开其合理性与否暂不去讨论,它的确在历史哲学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凯尔特的历史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理论的特殊意义和贡献,国内外对于其理论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下面主要介绍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其整体哲学思想的研究报告只作简要概括,以求重点内容的集中和统一。
  如:美国布法罗大学教授,著名史学专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在他的著作《德国的历史观》中围绕对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德国历史观和德国民族史学思想传统进行了讨论,在此书的第六章“历史主义的危机”中对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了哲学批判,提出了作者对弗赖堡学派特别是对李凯尔特历史观的认识。并发出了德国的历史研究绝非如德国历史学家们声称的那样科学和客观的感叹。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涂纪亮在翻译了李凯尔特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的基础上对李凯尔特的历史理论有深刻的研究,他在《李凯尔特历史哲学批判》中曾指出“否认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存在,攻击历史唯物主义,是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他的历史哲学所负的社会使命”。他的理论为国内李凯尔特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赵修义和童世骏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的第三篇《科学方法论》及的第二章中及第五篇《价值论》中系统详细的阐述了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将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对立的思想以及李凯尔特对于“价值”在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中的独特解释,并对其理论作出了思考和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韩震教授在他的《历史观念大学读本》下编“西方历史观念”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内容从古希腊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开始,一直论述到福山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第十一章《批判的历史哲学》中对于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李凯尔特在历史哲学研究过程的中地位并对其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解读。
  国内对于李凯尔特的研究论文比较丰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授晋荣东的论文《李凯尔特与李大钊的历史哲学》,针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书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发展与转型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了论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的论文《历史认识的合法性──从李凯尔特和卡西尔的观念看新康德主义的历史科学观》从历史认识的合法性出发,阐述了李凯尔特的历史认识论。作家成云雷的《李凯尔特关于经验科学分类的思想》以及中山大学高燕的《李凯尔特的经验科学分类思想》分别对李凯尔特的历史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黑龙江大学张政文校长从《批判哲学走向文化哲学——论李凯尔特对康德的四个转向》讲述了李凯尔特对康德哲学的传承和超越。国内对李凯尔特的研究并没有局限于历史哲学方面,还有很多其它角度的著作如从李凯尔特的理论对教育学的启示,对经济学的启示甚至包括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在这里不赘余其它方面。
  从总体上讲,我国学界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较为重视,对历史哲学的研究也产生的丰富的成果,对于提升历史哲学研究学术水准和变革陈旧的历史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重新理解和阐释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如何对下属二级全资或控股企业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到能否科学地评价各经营实体及其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工作成效,并依据评价结果形成差异化的薪酬奖励体
摘 要:本文使用Datt(1998)提出的基于洛伦兹曲线的贫困度量方法,分析了世界银行公布的1981—2005年我国城乡收入宏观加总分组数据,并且采用夏普利(Shaley)分解方法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增长和分配变化对贫困变化的作用,考虑了不同的贫困度量指标、贫困线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减贫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收入的高速增长,而在20世纪90 年代后半期,农村和城
通过将球铰接副的运动约束转化为力约束,并采用挤压油膜式的球轴承润滑力计算模型加以表达,进一步将该力作为外力集成到拉格朗日多体动力学方程,进而构建出油膜润滑模型与含间隙
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如不能科学处理其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必将引起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将绿色施工技术引入市政工程是千万百姓的福音.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国家政府逐渐将注意力放到了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不仅对当前党内党外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并且重点论述了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对于国家建设、民族未来的意义所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是我党以及我国发展的清洁剂,它能够以强大的力量帮助我们剔除党内以及国家内部的“蛀虫”;从另一方面来讲,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
利用自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恒定电压下TC4钛合金微弧氧化(MAO)过程中有关电学参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通电回路中的阴极和阳极峰值电流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明显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政府规制与企业利益的冲突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来使得二者达到有效融合,不但能有效的解决职业安全问题,也能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安全;企业利益;政府规制  作者简介:何琴(1981-),女,四川广元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规制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X9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标准,提升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