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塑造与培养人个性的基础阶段。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本文从家园教育、音乐教育以及游戏教学三个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
1. 坦诚相待,共建朋友式家园关系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面对共同的话题,就是孩子。孩子的学习状况、玩耍状况甚至吃喝拉撒都是家长都愿意知道的事。在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期间,家长与教师都是陌生的,而且大部分家长都保持一种戒备心理,对教师的脾气进行揣摩,私底下观察教师的举动,猜测教师对孩子的方法、态度等等。此时要善于抓住家长的心理,要千方百计将话题的主体归集在孩子身上,主动与家长沟通,要求与家长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若是有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求他们每月至少要给幼儿园打电话一次,与教师、孩子沟通。教师要主动对幼儿家庭成员关系进行打听,要明确幼儿在家里的生活习惯。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友好的关系,家园关系和谐,才能尽量避免一些误会,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目的。
2. 把握《纲要》理念,拉近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距离
2.1 积极开展育儿知识专题讲座,改善观念,提升家长素质。要尽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在条件允许的请看下鼓励孩子敢于发问;加强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实际成长过程,要善于打造一些场景,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障碍,同时也需要恰如其分的鼓励孩子,要克服困难努力面对,孩子一旦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更多,这种坚毅的性格形成之后终身受益。
2.2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共同体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幼儿园每学期都应该举行至少一次家园亲自方面的活动,要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孩子一起互动,用心去感受幼儿教育的实际生活,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对策
1. 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幼儿音乐教育中审美是核心,要以幼儿的真实感受与积极参与度为基础,以提高全体幼儿对音乐的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只有幼儿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条件好的幼儿,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少年儿童自身的特点,找到正确的培养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美能力和审美为目标,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帮助幼儿美化心灵,完善幼儿人格。
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幼儿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提高素质,发掘潜在能力,培养个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强调了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它不只追求掌握的效果,还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幼儿各个方面的反映。虽然在短期内不能马上见效,但对幼儿有着潜在的影响,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 多种教学手段,多彩教学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把音乐融入游戏活动中,这种音乐游戏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身边寻找一些废品加以利用,制作小的乐器,不但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品,同时还可以参透环保意识。这样还能促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使用引导鼓励法,教师在教授歌曲时,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在他们面前挥舞手帕或彩带,也可以帮助幼儿做节奏和动作,由易到难的耐心启发诱导孩子,在完成某个音乐活动时,教师根据表现给予表扬,鼓励,绝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再有就是针对幼儿的个性和优势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
师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的角色。因此,音乐素养对一个幼儿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幼儿的生活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幼儿的衣食住行都可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教师如能注意到这一点,就能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使幼儿在音乐中领悟美,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3. 开发社会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在学校教育层次,而要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广泛进行音乐的传播与渗透,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充满喜悦和快乐的音乐氛围。从政府方面要制定一些鼓励音乐教育的政策,对从事音乐教育特别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学校、辅导班等,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从事乐器经营的门店,要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引导家长参与到音乐教育中去,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第一启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三、幼儿游戏教学的对策
游戏从不同角度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接触知识、人际沟通的渠道。
幼儿教师要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做好课件,预备好教学方案。现在就用幼儿语文教学的课程举例说明“幼儿游戏辅助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大家更详细的认识到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学生认读拼音字母、生字、词语、句子。游戏准备简单的道具是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操作过程是:老师对孩子们展示这个个大鞭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读对了鞭炮里的字母、音节、生字、鞭炮就被点燃,大家都鼓掌代表鞭炮的响声。如果孩子读错了,大家都嗤嗤的笑,代表哑炮。为了增加气氛让班上的孩子一起说“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一位学生上来抽出卡片,举起卡片读,读完后看班里的孩子们的反应。游戏为学幼儿教学提供了充分想象空间是开发人类大脑创造力的基础。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型的形成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自由、放松的,宽松的心情,愉快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启蒙教育,培养开发游戏里的智慧,是人性化教学模式的开拓。在幼儿的心中植入学习最快乐的信息,养成爱学习、喜欢学习的心理状态,彻底消除“勤学苦”的畏惧心态。
参考文献
[1] 武建芬.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學 ,2006.
[2] 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回顾与展望》1978—1998.人民音乐.1999年
[3] 王小英.哲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的意义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04.03.
关键词: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
1. 坦诚相待,共建朋友式家园关系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面对共同的话题,就是孩子。孩子的学习状况、玩耍状况甚至吃喝拉撒都是家长都愿意知道的事。在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期间,家长与教师都是陌生的,而且大部分家长都保持一种戒备心理,对教师的脾气进行揣摩,私底下观察教师的举动,猜测教师对孩子的方法、态度等等。此时要善于抓住家长的心理,要千方百计将话题的主体归集在孩子身上,主动与家长沟通,要求与家长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若是有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求他们每月至少要给幼儿园打电话一次,与教师、孩子沟通。教师要主动对幼儿家庭成员关系进行打听,要明确幼儿在家里的生活习惯。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友好的关系,家园关系和谐,才能尽量避免一些误会,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目的。
2. 把握《纲要》理念,拉近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距离
2.1 积极开展育儿知识专题讲座,改善观念,提升家长素质。要尽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在条件允许的请看下鼓励孩子敢于发问;加强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实际成长过程,要善于打造一些场景,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障碍,同时也需要恰如其分的鼓励孩子,要克服困难努力面对,孩子一旦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更多,这种坚毅的性格形成之后终身受益。
2.2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共同体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幼儿园每学期都应该举行至少一次家园亲自方面的活动,要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孩子一起互动,用心去感受幼儿教育的实际生活,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对策
1. 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幼儿音乐教育中审美是核心,要以幼儿的真实感受与积极参与度为基础,以提高全体幼儿对音乐的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只有幼儿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条件好的幼儿,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少年儿童自身的特点,找到正确的培养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美能力和审美为目标,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帮助幼儿美化心灵,完善幼儿人格。
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幼儿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提高素质,发掘潜在能力,培养个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强调了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它不只追求掌握的效果,还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幼儿各个方面的反映。虽然在短期内不能马上见效,但对幼儿有着潜在的影响,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 多种教学手段,多彩教学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把音乐融入游戏活动中,这种音乐游戏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身边寻找一些废品加以利用,制作小的乐器,不但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品,同时还可以参透环保意识。这样还能促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使用引导鼓励法,教师在教授歌曲时,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在他们面前挥舞手帕或彩带,也可以帮助幼儿做节奏和动作,由易到难的耐心启发诱导孩子,在完成某个音乐活动时,教师根据表现给予表扬,鼓励,绝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再有就是针对幼儿的个性和优势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
师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的角色。因此,音乐素养对一个幼儿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幼儿的生活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幼儿的衣食住行都可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教师如能注意到这一点,就能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使幼儿在音乐中领悟美,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3. 开发社会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在学校教育层次,而要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广泛进行音乐的传播与渗透,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充满喜悦和快乐的音乐氛围。从政府方面要制定一些鼓励音乐教育的政策,对从事音乐教育特别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学校、辅导班等,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从事乐器经营的门店,要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引导家长参与到音乐教育中去,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第一启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三、幼儿游戏教学的对策
游戏从不同角度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接触知识、人际沟通的渠道。
幼儿教师要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做好课件,预备好教学方案。现在就用幼儿语文教学的课程举例说明“幼儿游戏辅助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大家更详细的认识到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学生认读拼音字母、生字、词语、句子。游戏准备简单的道具是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操作过程是:老师对孩子们展示这个个大鞭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读对了鞭炮里的字母、音节、生字、鞭炮就被点燃,大家都鼓掌代表鞭炮的响声。如果孩子读错了,大家都嗤嗤的笑,代表哑炮。为了增加气氛让班上的孩子一起说“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一位学生上来抽出卡片,举起卡片读,读完后看班里的孩子们的反应。游戏为学幼儿教学提供了充分想象空间是开发人类大脑创造力的基础。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型的形成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自由、放松的,宽松的心情,愉快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启蒙教育,培养开发游戏里的智慧,是人性化教学模式的开拓。在幼儿的心中植入学习最快乐的信息,养成爱学习、喜欢学习的心理状态,彻底消除“勤学苦”的畏惧心态。
参考文献
[1] 武建芬. 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學 ,2006.
[2] 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回顾与展望》1978—1998.人民音乐.1999年
[3] 王小英.哲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的意义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