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减肥进行时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贪凉”是肥胖的
  来源之一吗?
  减肥是女士们永远热衷的话题。门诊常常有很多在我看来还算苗条的年轻女士向我咨询如何减肥。但我认为她们第一步不是减肥,而是把身体调整到代谢积极、气血旺盛的状态。
  关于减肥,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需要帮很多女性朋友纠正:
  1、减肥不是减体重,而是塑造体型。不要简单地用减了多少斤来衡量减肥的速度和效果。
  2、减肥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底子作为基础。如果你是虚胖的人,首先要把虚的状态改善了才有可能减。在本来就虚的状态下减,只可能把身体搞得更差。由虚变实将是一个气血水平上升的过程,这就好比我们做雕塑的原材料要比成品大,才能雕刻出来一样。一开始你可能不见得瘦,甚至会变胖,但这是为了给减肥打基础。如果没有恒心,度不过这个阶段的人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3、不要把工具当结果。对身体来说,减肥只是一个工具,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减到适宜的身体状态,并维持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而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让自己身心受罪。
  周末妻子和我说,以后尽量不吃冰棍和冷饮了,喝水也喝温开水。她说最近看了一些养生书籍,都讲寒气是让人体代谢减慢、脂肪和垃圾堆积的原因。于是她认为自己偏爱冷食冷饮,洗完澡后又没有及时擦干脚而是自然晾干,可能让身体大量受寒,成为婚后这几年体重有所增加的原因。
  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从中医寒热理论来看,确实可以这么归因,但我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阐释。我建议她可以尝试一下,并观察一段时间。至少减少冷食可以养护肠胃。一周以后她很激动地告诉我说:“感觉不那么容易饿了,也不太想吃零食了。”
  一周的时间还很短,不足以说明问题。我告诉她,身体的调整在于坚持。身体发胖不是一时形成的,它反映的是一段时期以来你的身体处在什么样的内外环境和精神压力之下,很多时候还要考虑综合因素。
  对身体进行探索、敬畏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好的养生态度。
  
  莫被“水果减肥法”
  所迷惑
  现在有些人,特别是女性朋友,认为正餐只吃水果,不但可以减肥,还可以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一举两得。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水果的水分占80%,以葡萄糖、果糖、蔗糖为主的糖类占10%。如果正餐只吃水果,则无法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及钙、铁、锌等微量营养素。久而久之,不但会造成毛发干燥断裂、皮肤失去光泽,还可能经常感冒,出现贫血、锌缺乏等症状,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水果不可当饭吃,即使是减肥,也应讲究科学膳食,要以正餐为主,水果为辅。
  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水果减肥法”是吃香蕉蘸蜂蜜。虽然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泄,但如果什么都不吃,只吃香蕉蘸蜂蜜,热量远比正餐低,身体自然会瘦下来了。这样急速地减重,身体往往会因为没做好调适而产生不良反应。时间长了,由于身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等各项营养成分,就会导致身体虚弱。
  还有人在尝试“苹果餐”减肥,就是通过吃苹果达到减肥的目的。由于苹果是低热量高营养水果,和一般餐食比起来,热量低了很多,用苹果充当食物,当然会瘦下来,但这样长期下去,营养的不均衡会让身体难以承受,而且一旦停下来,体重也会慢慢地回升。
  至于通过吃酪梨减肥,也是不可取的。酪梨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短期用来减肥,的确有瘦身作用,只是之后不能恢复正常饮食,就会导致肠胃产生不适应的状况。同时,酪梨中含有植物性脂肪,如果吃得太多,累积的热量也很可观。
  对于吃橘子减肥、吃葡萄减肥、吃桃子减肥、吃西瓜减肥等等,都不要轻易尝试,否则,将影响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有关研究表明,食用过多的果糖会使人体缺铜,导致血液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含糖较高的水果有苹果、梨、柑橘、柿子、西瓜、桃等。从中医食疗角度来讲亦是如此,例如:葡萄性味甘、酸,食用过量容易引起内热、泄泻等症,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桃子、橘子性温辛、酸甘,多吃会令人生热上火,尤其是未成熟的桃子更不能多吃,否则,会腹中膨胀,生疖痛;香蕉性寒,脾胃虚、胃痛和腹泻、胃酸过多者不能多吃;苹果,性凉,含钾较多,吃多了会引起腹胀,脾胃虚寒、溃疡病人不宜多吃。
  
  别以为我们
  懂得减肥
  
  当人类告别了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进入了食物丰沛的崭新时代后,先祖们留给我们的“好吃美食”的本能却毫无退化,导致了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大,于是新的烦恼油然而来。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93个国家中发现了160个国家的人口体重超标,估计全世界身体超重和患肥胖症的人数分别达到16亿和4亿,再过5年可能分别达到23亿和7亿。
  目前,不少人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减肥建议,很多人陶醉于这些所谓的“减肥攻略”之中。但在减肥实践中人们不禁发现,有些人尽管毫无节制地尽情享用大鱼大肉却并不肥胖,另一些人尽管并不放任自流地大吃不喝却就是瘦不下来,低脂肪膳食对某些人有效而对另一些人却毫无用处……或许,天生的一些因素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拿基因来说吧,有些人的基因就决定了对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比较多,而且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消耗热量,这样的人会不胖吗?不仅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会出现变异,这些基因的变异会明显影响人体对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当然就会影响人的胖瘦。比如,有一种基因的变异会使男性体内的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减少,体形也就随之变瘦了,但同一基因的不同变异却会使女性发胖。就是同样的基因变异,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此外,有些人的肝脏中先天具有的一种酶分子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脂肪水平,可说是预防人体发胖的“保护伞”。粗略估计,人体中有约25000个基因和潜伏在这些基因中的300多万个变异可能与人体胖瘦有关。如果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可对人体基因及其变异状况进行检测,然后再依据各人的基因及其变异状况来调整各人的饮食,这样的减肥或许会切实有效。不过,有人认为,仅30%肥胖者的罪魁祸首是基因及其变异,其余70%的肥胖者的致胖原因可能与此无关。
  人体内的一些激素也操控着人们的食欲,进而影响人体的胖瘦。由胃分泌的饥饿激素,可向大脑传递强烈的饥饿感。随着进餐时间的临近和面对诱人的食物,人体内饥饿激素的浓度会逐渐上升,令人感到越来越饿,引发想吃的冲动,这种强烈的食欲往往会战胜人的理智,使人暴饮暴食。但人体内并非饥饿激素一统天下,否则人们不是都纷纷吃得体重失控了吗?由脂肪细胞产生的饱胀激素(也可称为“瘦素”),是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通过消除由饥饿激素向大脑发出的饥饿信号来降低人们的食欲。有些人体内的饱胀激素先天不足,不能有效抑制过旺的食欲。因此,有人提出对这些人进行体外注射饱胀激素。但是,仅一小部分肥胖者体内的饱胀激素显得不足,而大部分肥胖者体内的饱胀激素并不缺乏,只是大脑无法正常接受饱胀激素发出的信号而已。显然,如此减肥方法仅对小部分人有效,对大部分人无效。
  人们发现,人体内向大脑发出饥饿感或者饱胀感的化学物质达数十种之多。比如,人体内有一种叫“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的化学物质,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内脂肪的分解。当人体进食后,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剩余的就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如果这种物质的工作效率高,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被分解得多;而一些肥胖者体内的这种物质的工作效率普遍较低。所以说,设法提高这种物质的工作效率或许就可让身上的赘肉去掉不少。
  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切实有效的减肥方法,但是应该说控制肥胖并非遥不可及,希望的曙光已经显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真正懂得减肥。
  
  不吃,能饱吗?
  许多人的郁闷在于:面对那么多的美食,坚持不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吃了却要长胖,长胖之后又更加郁闷。所以柏杨曾经说对女人最好的报复就是请她吃巧克力和油腻的食品,等她长胖了以后就会痛不欲生。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长胖还是变瘦取决于体内的能量平衡。吃得多消耗得少自然就会长胖。但是知道了这点要减肥也不容易。想想一天克制了20多个小时,只要在吃饭那一会儿没顶住也就白瞎了。所以,如果少吃,甚至不吃,却依然感觉到饱,减肥就没有那么痛苦了。那么,不吃,能饱吗?
  人的行为是大脑控制的,是饱还是饿的感觉也是靠大脑来决定的。人体(动物体应该也是)内存在着两类与吃饱有关的信号。一类被称为“饱足信号”,是吃饭的时候某些器官分泌的物质;另一类称为“脂肪信号”,吃不吃饭的时候都会产生。两类信号传递到大脑,经过民主集中,权衡斟酌,最后作出是否继续吃的决定。
  现在发现的“饱足信号”物质有好多种,最典型、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叫作cholecystokinin,简称CCK,也被翻译成“缩胆囊素”。我们吃饭的时候,被消化的某些食物成分会刺激CCK的分泌。这些CCK一部分会去刺激胰腺分泌和胆囊收缩,一部分会去刺激神经受体。不同的食物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会产生CCK之外的其他“饱足信号”。这些信号汇总到大脑,大脑就会对身体需求和进食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测。当这些信号足够强,大脑就会做出决定:嘿,哥们儿,差不多了!再吃就长胖了啊!
  就本质来说,吃饱的感觉不是由食物产生的,而是由食物引发的饱足信号产生的。那么,如果人为改变这些饱足信号,是不是就可以改变“饥饿”或者“饱足”的感觉呢?
  真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饭前让人体摄入外源的CCK,然后记录一段时间(比如30分钟)内所吃的东西。结果是摄入的CCK越多,吃得就越少,但是摄入量非常大以后也不会完全不吃。另一方面,如果阻断CCK的作用,比如使用CCK的受体阻断剂,人的进食量就会增加。
  CCK的注入没有给人体带来任何不适,却又能产生饱足感,减少进食量,从而使减肥不再那么痛苦。这意味着什么?
  可惜,揉揉眼睛,接着看看研究进展,一切的美景都是海市蜃楼。研究者们弄了一些CCK受体功能有障碍的老鼠,发现它们的确比正常老鼠吃得稍多,长期下去确实慢慢地变得更加肥硕。但是如果人为地把CCK受体切除,老鼠的体重却相当地正常!
  这事儿看起来挺邪乎。研究者们又弄了些老鼠,给它们装上腹腔导管,每次进食前控制CCK(或者安慰剂)的含量并监测进食情况。结果很有趣,饭前注射CCK的老鼠确实每顿吃得比较少,但是它们每天吃的顿数却增加了。看起来,外源CCK虽然减少了吃饭时的进食量,但是体内却有别的机制通过增加进食次数来补偿。所以,通过摄入CCK来减肥不是个好主意。
  我们熟知的胰岛素和一种被称为瘦体素的东西在体内的分泌跟脂肪含量正性相关。这两种激素都会被运输到大脑,告知体内的脂肪含量。如果这些激素多了,大脑就会认为应该少吃,反之就多吃。大脑还有个邪门的地方:对于饱足信号的敏感性,跟脂肪信号相关。当体内的脂肪含量低,或者人体处于节食状态,脂肪信号的分泌会减少,大脑对于饱足信号会变迟钝,人就会吃得更多来提高脂肪含量。反之,如果脂肪含量很高,或者暴饮暴食,脂肪信号的分泌就会加强,大脑对于饱足信号的敏感性就会增加,从而降低进食量,让脂肪含量降下来。
  无论如何,脂肪信号的增加会降低对于食物的需求,如果注入胰岛素瘦体素或者它们的类似物,是不是就可以降低食物需求量呢?不过在目前,这种想法还面临着巨大障碍。一是这些激素的类似物在医药领域是否存在,二是这些东西需要持续注入,就像糖尿病人注入胰岛素一样。除此以外,还有人们更为关注的一点:会不会产生其他不良的后果。
  高科技的玩意儿看来在目前是指望不上了,退而求其次,可不可以找出某些能够高效刺激CCK等信号分泌的食物成分,从而实现“少吃多饱”的理想呢?这大概是目前的食品工业研究中最有号召力的项目了。
  悉尼大学有个博士弄出了个“饱足系数”的概念。她那试验谁都能做:早晨学生来了,发给每人含有240大卡热量的某种食品。吃完之后的两个小时内,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吃自助餐。研究人员记录下他们吃的东西,并且每隔15分钟询问一次他们的“饱足感”。她们一共测试了38种常见的食物,以白面包为基准(100%),其他食物相对于白面包所提供的“饱足感”作为“饱足系数”。系数越高,表示该食物越容易让人吃饱。或者说,在让人吃饱的前提下,饱足系数越高的食物所含的热量越少,越有利于减肥。
  她们的实验结果很有趣。饱足系数最高的食物是土豆,高达323%。也就是说,同样是吃饱,吃白面包所摄入的热量是土豆的3.23倍!蛋糕的饱足系数却很低,才65%;而花生、酸奶、冰淇淋也都比白面包低;爆米花却高达154%!
  不过,这种测试方法也有其本身的缺陷,它测出的只是吃完某种食物后两个小时内的感觉。有的食物,在吃后的两个小时内感觉很饱,但是很可能两个小时后就很饿了。而有的食物,在体内不易或者不能被消化,饱足感保持的时间会比较长。或许,这也是饱足系数这个概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吧。
  人和老鼠的区别在于,人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更多地是由社会因素和生活习惯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减肥的希望寄托在改变自己的激素水平,不如依靠自己的毅力控制生活习惯更为可靠。当然,选择一些热量少饱足感强的食物,可以让控制的过程没有那么难受。
其他文献
人没心情的时候,菜买来乱烧烧,最好油锅不要起,水煮煮,蒸蒸,微波炉转一转就能吃;而家庭和谐,人心情好的时候就想要出点花样。到饭店里吃饭看素菜单的时候,翻前翻后,如看到新鲜的搭配,我会眼睛一亮,点两盆上来分析分析。对于会烧菜的人来说,素菜烹调太容易学了,只是平时思路不够开阔罢了。  豆苗窝蛋清炒豆苗太常见,蒜泥炒或者上汤豆苗也比较简单,眼前这款豆苗窝蛋非常奇特、漂亮。豆苗先清炒,盛起,摊开在盆底,另
期刊
午夜时分,对于打拼在中国东西南北各大城市的人来说,一切都是虚无的,只有生活是最实在的。城市的夜晚永不缺侃爷,不缺民间思想家,不缺草根艺术大师,不缺文化,不缺夜生活,更不缺美食美酒,这些元素累积起来就是宵夜。人们成了真正的生活家,遍尝美味,把酒言欢,自得其乐。他们说,日子是水,自己是鱼,游着走就是了……    花样的上海子夜  (嘉艾菲,男,文学编辑)  时下,上海的宵夜种类可谓五方杂陈,百味俱全。
期刊
品尝真正的酸奶  作为保加利亚人,我从小有每天吃酸奶的习惯。小时候,我很喜欢在家中巨大的加热器上面玩,但是当我外婆把牛奶放在加热器上的时候,就不许我在那里玩了。我们吃的是外婆亲手制成的酸奶。  在保加利亚,我们用几种动物的奶制作酸奶。最常用的当然是牛奶,但是很多人喜欢山羊酸奶和绵羊酸奶,最浓的和最贵的是水牛的酸奶。保加利亚的玫瑰花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名,怪不得我们最高档的酸奶就是玫瑰花味道的水牛酸奶,
期刊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    许慎《说文解字》:  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也。从草,亏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
期刊
王芸洁:上海人,90年代初赴香港,服务外资企业。现定居美国,育有二子,由原先的职业女性成功转换角色为全职妈妈,全心致力于全家四口人的饮食健康。对养育孩子颇有心得,是朋友们的“育儿宝典”。    医生说奶粉可以把早产儿喂得很胖,却无法增加婴儿的抵抗力。生完小孩的72小时内,如果不逼母乳下来,可能就再也没母乳了。婴儿本身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抵抗力最多维持到婴儿4个月大,4个月以后全靠妈妈的母乳来补足,否则
期刊
加拿大女性爱喝“全橘茶”,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预防疾病的饮食干预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全橘茶”流行的依据来自加拿大安大略大学一项研究报告——柑橘的果肉、果皮和种籽,富含多种可以预防和对抗乳腺癌的营养物质。  安大略大学的研究小组提取了柑橘皮、籽、细胞壁里存在的多种营养成分来进行乳房癌的相关试验,其中丰富的生物类黄酮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癌作用。例如,橘皮苷能显著抑制乳腺细胞释放组胺,另一些柑
期刊
世博园内22:30后仍有饭吃  天气日趋炎热,夜场游客增多,世博会商业服务已提前切换成夏时制。园区商业管理部专门制定了夜间商业服务方案,保证22:30之后离园的参观者,仍然能够有饭吃,买得到特许商品。    世博园区售绿豆汤  进入盛夏,园区内增加了约80辆流动售货车,数量几乎是开园首月流动售货车数量的一倍。世博会组织者表示,将在园区内增加冰沙类的清爽型冷饮,而消暑效果极好的绿豆汤也将在园区内售出
期刊
新近,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领袖云集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人类终于有了一个共识:气候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更关系到地球的生存!  其实,人类对气候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很早的。我国在秦汉时代就有了反映气候和农业生产活动关系的知识,其中最密切,也最准确的就是24个节气。关于气候与医学的关系,早在公元前541年我国匡和就已有了记载。《黄帝内经》中也论证了人体疾病与气候、时令的关系:
期刊
徐建华: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上海浦东三林塘人。1979年到卢湾区康乐酒家学徒,师从赵幼祥(现任深圳老大昌总经理)。1991年先后在法国马赛和中非(法国海外城)任中菜厨师。1993年回国,先后任都城餐饮有限公司行政总厨、东方明珠旋转餐厅行政总厨、农工商好德酒楼行政总厨。现任港悦海鲜酒家出品总监。徐建华专攻本帮菜,尤擅红烧菜。    犹记得1994年某日我到红极一时的“都市大排档”吃饭(可
期刊
江礼:上海美食家,退休后长期担任美食评委,还写了不少美食著作。现为法国美食会会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海派饮食》、《食趣》、《吃遍上海》、《食神物语》、《老馋游记》。年近古稀的他近年又乐于网上烹饪,以食会友,自得其乐。    读者朋友看到这期《食品与生活》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已经时间过半了。该届世博会依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处处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的主旋律。  因为本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