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凝聚力是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班集体所有成员,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处处洋溢着关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班集体,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班风的影响下,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关键词:凝聚力;关爱;信任;荣誉感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团结友爱、砥砺奋进的班集体,必将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一个毫无凝聚力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抓不住、聚不拢、混乱不堪,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也必然会落空。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呢?
  一、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班级凝聚力的灵魂所在
  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是引导班集体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灯塔。班主任一开始就要为班级确立一个明确、合理的奋斗目标,让它成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指挥棒、指引班集体航向的指向标,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1.科学设立奋斗目标
  接手一个新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家群策群力,共商班级发展大计。要在全体同学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制定出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班级发展目标。共同目标把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 一起,使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励同学们团结奋斗,不断进取。制定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要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唾手可取。班主任要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要让同学们感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让他们在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2.强化引领,表彰先进
  要让学生理解所有的集体活动都是在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将集体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内需”。学生的需求在实现班级目标后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更加热心参与班级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积极性,班主任应对同学们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日清月结,张榜公布,月底、期中、期末都要举行总结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让班级目标深入人心,达到“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心中”的理想境界。这样一来,每实现一个目标,都会使同学们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凝聚力,从而激励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在活动中得到实际的锻炼,还能激发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增强其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投入愈深,体验愈深,集体归属感愈强,集体凝聚力愈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1.精心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能在“家庭成员”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密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班级活动应采用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及文娱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谋划和组织,切实做到每一项活动都面向全体,发挥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如在组织歌咏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时,可以邀请老师进行赛前指导和赛时评判,从而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组织大型文艺晚会的过程中,班委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2.积极开展各类班际活动
  组织学生同其他班级进行联谊或竞赛活动,如校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在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使他们自觉地团结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首要条件
  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是筑牢班级大厦的基石。只有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戮力同心,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勤奋、向上的班集体。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因而,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應该关爱、呵护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使班集体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信赖自己、悦纳自己。教师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手足”的三重角色,处处为学生着想,多些鼓励,适度批评,怀揣一颗包容之心,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宽宥学生当下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坚信学生未来的优秀,使学生在这种包容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老师的信任和欣赏会被学生当作一种莫大的幸福和奖赏,有时候,教师的一滴水,会在学生那里恣肆成一片汪洋。也许只是一声轻声的问候,一次随意的谈话,就可能温暖学生的身心,在他们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涟漪,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有道是“爱屋及乌”,学生爱自己的老师,又怎么会不爱他们的班集体呢?
  2.营造融洽的生生关系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百人百姓百脾气。”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在一起,他们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天长日久,难免就会有“马勺碰锅沿”的时候。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班,班主任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珍惜缘分,重视友情”的专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相关内容的小品以及鼓励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等等。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人人讲团结、个个学礼让”就会蔚然成风。
  (待续)
其他文献
文章要想有厚实的内容,就要做到材料和观点有机统一。除了要求作者在生活中不辞辛劳地“博采众收”,广闻阔见,贪婪地索取和占有素材以引爆创作的热情和渴望外,还要对已经搜集到手的、藏纳于胸的零碎材料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表达、立意的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淘沥、剪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文章的素材更精准,更靓丽,更吸引人。  材料的裁剪可用以下四法:  一、原型修饰法  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给我们提供了
期刊
三、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之间的联想  在选材之前,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题意出发,使联想多元化、多方位地延伸,并在此基础上紧贴题意,对这些素材去粗取精,在定向思维中“聚焦”。如笔者在作文课上,有意识地举着红色圆珠笔,对同学们说:“这支笔下每一个红色的对勾和叉,会使我们想到灯光下的背影和厚厚的作业本。它的外形像一根圆棍,同学们由此能联想到哪些物体呢?能联想出与这一物体相关的行为、活动和场景吗
期刊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全面清理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公告》指出,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未经教育部批准,各類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不得冠以“全国”字样。  《公告》从管理权限、登记核准、组织实施、日常监督、结果使用、社会共治六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管理
期刊
2.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  细节能够传神地反映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史记》也很重视对细节的描写,《史记》中的细节描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物生活琐事的描写,另一类则是对重大事件中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史记》写的人物生活琐事一般是人物未发迹之前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人物命运的发展及人物的行为方式做了铺垫。《李斯列传》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李斯是上蔡人,家庭并不富裕
期刊
三、吟与诵,让古诗教学更有韵味  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需要熟背十三经及其注释,再加上文史、艺用的知识,秀才以上的文人大概需要背诵几百万字以上的古诗文,然而现在中小学语文课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字数的总和却连一万字都不到。记得歌曲《水调歌头》流行时,很多人都能把整首歌唱下来,这首歌在KTV的点播量也很高。可是,很多学生却花了很长时间也背不下来《水调歌头》这首词。究其原因,不是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背诵《水调歌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确立了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现代文读写单元选配了1~2篇拓展、延伸的自读课文(如有两篇,则其中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原则上全为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教师在教读课上传授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
期刊
摘要: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学生在细节描写这一写作训练中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针对描写肤浅、流于形式等通病,本文从“立足文本,积累材料”“动静结合、抓住特点”“以实写虚、发挥想象”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好细节,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细节描写;画眼睛;立足文本;动静结合;以实写虚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人物有血有肉,使景物
期刊
四、以“写”表意,提升作文能力  阅读是基础,运用是目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运用,学完《背影》一课后,笔者给学生留了对应的写作训练。  本节课的写作训练是:父爱如山。读了《背影》,相信你对作品有了深刻的体会,请写一个能体现父爱的片段。学生在读、品、说中受到了心灵震撼,此刻提起笔来自然情动于中而溢于外。  下面是李旺同学当场提交的写作片段:  盯着因笨重而陷在泥中的打稻机,我说:“爸,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习作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代语文教师在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巧借互联网之力的途径:借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自由表达,彰显个性之风;借网络,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习作素材,深化习作训练,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表达的需求;借各类应用软件,拓宽学生习作视野,丰富习作资源,收获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只要认清新习作概念,就能借互联网之力,助推新习作教学扬帆起航。  关键词:新
期刊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快直屬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鼓励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输出人才,帮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血”“造血”。  《意见》指出,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