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篇文章叫《不能忽视的精神工资》,文章大意是,精神工资的力量在于使平凡的人成为杰出的人,使他们知道为什么奋斗,为什么努力,直到将管理者的理想变成现实。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所谓的精神工资,它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情绪度、投入度和工作意义。事实上,教师们通常也是用这三点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让我情绪饱满?这份工作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吗?干这份工作有意义吗?所以,从学校层面讲,要使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因为和谐而幸福,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我认为,要达到这个大目标,学校的管理者要很好地把握四个关键词:公平、民主、实践、创新。
  
  讲公平,使教师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都知道,公正、公平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当自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公正公平的评价时,对教师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反之,教师的态度就是消极、不满意和抱怨。
  心理学的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之比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之比相比较,如果比值是相等的,则会产生公平感,比值不同,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任何领域的不公平,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人们总存在这样一个心理:不患贫而患不均。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这是某校某位教师在博客上所写的体会:
  上星期五,学校公布了一份今年评上优秀工作者的名单。除去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志外,就几个年轻教师没上这份光荣榜了,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我心里感到极为难过!主要是从小到大,还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垫底”礼遇!我认为,先进与否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评定的:一是自我的工作业绩,二是个人的人缘。如果按照前面一项标准,工作至今,自己觉得算不上先进,但称职是肯定的。
  我总是在想,所有中层干部都是优秀,这真的是按民主选举程序产生的结果吗?如果反思一下,就工作而言,我与同时落选的同事们的工作和别人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就只能归结为自己的个性气质没有让人得到认同。时下,最红的说法是“职业幸福感”,我没有体会到,更没有体会到学校对我工作成绩的尊重。
  在无奈的制度中成长,我越来越找不到成长的台阶!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的真实感言,暂且不去说这个学校在评优这项活动的操作上有没有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旦教师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内心可以用“痛苦”两个字来形容,其后果就是今后将不会尽力工作,甚至会离开某一所学校。以对待教师的公平为例,假设有两位教师在同一时期完成了类似的工作,并且大家公认其中一个人的工作业绩远远超过另一个人。如果此时,他们获得的经济奖励都是相同的,校长的评价也没有任何区别,那么,那个工作业绩好的老师很可能会不高兴,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小。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内部公平都很关心,他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在学校里工作能被肯定和尊重,并受到平等的待遇。
  长期以来,如何保持公平一直是组织中的难题,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较好地把握,特别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教师聘任、外出学习的人员推选等工作中,尽量做到公平而合情,给教师们创造一个合理、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最成功的管理就是创造幸福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校管理系统。
  
  讲民主,使教师能达到情绪上的饱和
  
  一个凡事讲民主、讲程序的学校,这个集体的幸福氛围一定是比较浓的。现在,特别是大校,教师多达几百人,如果很多选拔、表彰、职务晋升、福利分配、校区间教师的流动不走民主路线,不讲程序公开的话,学校的教师群体会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说话的人多,坦诚交流的人少,最好别说人家好话;领导或者分管领导出现了小团体,各自为阵;整个教师队伍的气氛很压抑,人事关系复杂了;大家合作共事的情况越来越差。
  融洽的人事关系,营造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就教师团体来说,对这种民主环境的依赖和感受,是日积月累的。如果讲民主了,这个学校一定是协调多于控制,主动多于被动,合作多于竞争,在协调中化解矛盾,使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比如学期末,有些老师觉得应该轮到我评优评先了,怎么学校就没有把这个机会给我?此时如果学校的各种活动程序都到位了,而且是公开化的,即使有些教师对结果有点想法也会平息了。你不是工作能力问题,就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或者人格上还存在什么缺点,这样反而容易让老师作出自我反省和调整。作为管理者,我们一定要从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入手,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幸福氛围,使教师们的工作情绪始终保持激昂,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讲实践,使教师能享受校园环境的和谐
  
  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做事情都还是讲程序,讲民主,有制度的。这里,我还想强调三点:别的学校的管理办法不一定拿来就可以用;以前有的管理办法,也不一定就适用于现在;现在适用学校的管理办法也许可以更优化。
  这三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管理制度要具有实践性。学校要立足校本、立足师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
  比如,教师的职称聘任工作已经开始许多年了,每年总会有一些教师要闹些小意见、小矛盾。假如学校既无详尽的业绩记载,又没有科学的评价依据,拍脑袋、凭印象、想当然,评张三为高职低聘,定李四为低职高聘,这些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办法一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幸福感。
  因此,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考评方案的过程中,要多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当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颇具实践性,那它就是能满足教师需要的管理,而当需要和期望得到较大满足的时候,教师就会产生幸福感。试想:在一个关系融洽的大集体中,尽管工作忙碌紧张,但教师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协作,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困难再大也能轻松应对,教师们内心还会充盈着教育的幸福。反之,一个经常闹矛盾,搞小团体的学校,教师之间一天到晚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意见,不是校长去解决,就是分管的校长要去处理,学校中心工作不在教育教学上,校长室成了教师矛盾调解中心,工作在这样一个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便可想而知了。
  
  讲创新,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门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总会找到办法,否则就创造一个。”富有创新精神是这个学校最大的特点。现实中创新的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同样是更快、更好、更有效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创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管理制度缺位的要补位,二是管理制度到位的要优化。
  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有个商人挺慷慨,有钱的时候都是大把大把地把钱借给四面八方的朋友。有一年,因为投资的原因急需用钱。怎么办?登门催讨吧,这显然有点不太合适;不去催讨吧,又的确有点吃不消。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自己的商厦门前贴出了一张醒目的告示:年关将至,银根吃紧,请下列借款者务必快点还钱。那个告示上还公开了一个个借款者的名字——只不过这些姓名清一色都是虚构的。看着这张告示,众多的借款者发现告示上的一大串名字中惟独没有自己的名字,便认定老板对自己最好,最够“哥们”,于是出于感谢迅速地还清了借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同样是一个结果,你对教师怎么宣布;同样一个活动,你怎么样设计;同样一个制度,你怎么制定,教师们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的一点点创新,可能都会给教师们少带来些伤害,多增加些惊喜和幸福感。教育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名校也好,一般学校也好,不走上创新这条道路,管理者们、教师们就感觉不到高层次的幸福感。
  总之,学校要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幸福感”的支持是少不了的。因此,教师的幸福感是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同时教师的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有一段采访对话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记者去美国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采访,见一位员工在车间汗流浃背地工作,便问他:“为什么电风扇不向人吹而朝机器吹?”工人极自然地回答:“机器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蒙上灰尘而缩短寿命,所以电风扇要朝机器吹。”一个小故事,显示出员工已经与公司心心相印,人企融为一体了,而这不正是我们管理者要追求的学校文化的境界吗?■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经研究及深入论证,我们把少年军校、攀登英语、小足球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三大特色项目工程,力求形成独具一格、富有生命力的办学特色。  审视办学资源,寻找特色办学突破口。办学资源是特色办学的基础。通过正确分析学校现状以及特色办学的优势,我们认识到,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资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少年军校,它是新时期我校向少年儿童进
有人的存在,就会有生命的存在,但有生命的存在并不等于有生命的价值,人类在延续的过程中,就会有历史的教育,但有历史的教育并不等于有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到底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个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对未来负责任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呢?这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是不断尝试着的实践。  在选修课《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讲“二战的爆发”时,我特别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当我说
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谷物(水稻、小麦、玉米)之一,滋养着地球上30亿人的生命。考古学证据表明,水稻驯化栽培的历史和农业的起源发展一样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当冈瓦那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历史文化名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中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在教育国际化的平台上,二十五中再一次脱颖而出,在市、区教委领导的支持下,率先创办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查尔斯·贝斯特英文高中。     中加合作 优化教学    2004年,学
写字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赏析就是培养审美情趣的落脚点之一。识字教学不仅要完成识字任务,而且要教给孩子用欣赏、赞美的眼光评析汉字,从中汲取文化元素,寓赏析于识字训练之中,为写字奠定基础。从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汉字,低年级是最佳培养期。  汉字的一笔
在当今时代,一个组织如果要发展壮大,它学习的速度就必须快于(或者至少要等于)外界环境变化的速度。于是,组织的学习和学习的组织这一对孪生概念,作为对当代组织竞争基本变化
新学期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封存了一个假期的教室好好地打扫干净:一笤帚一笤帚地扫,一下子一下子地擦……渐渐地,窗明几净,我们的一亩三分田已经是春光盈盈了……   孩子、老师、学校、课堂——分分秒秒中,我们在和孩子一同成长。  28年了,作为一名始终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专注得近乎于单纯——孩子的许多事情都在我的心里被放大了:  淘气的小秋时喜爱甲虫,迷上了制作标本。当他
<正>为了培养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专家,打造一批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2008年,北京市教委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建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为优秀班主任持续发展创造相互交流、共同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一个人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成长要处理好普遍规律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也如此。教育作为一项科学的实践活动,固然有其客观规律,实施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普遍科学的教育规律。但是,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和时代发展的变化又决定了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行为是个性化的,由此产生了具有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学校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教育现象。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大步向前的今天
早在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地球上会充满生命,而火星则是一个贫瘠、多岩石的“前哨站”,金星被笼罩在一片稠密的大气层中.我在某个地方读到彗星是原因所